低动用稠油断块精细地质研究

2017-09-23 12:23汪宁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断块井网稠油

汪宁

摘 要:锦W块的粘度较高、密度很大、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也很高,属于特稠油油藏,油藏开发难度大;断块构造西南高、东北低,油气的富集程度可以描述为东高、部低,而油品的性质东部好于西部。受困上述因素,断块西部采出程度偏低,井网的控制程度较低。为了实现西部挖潜潜力,开展了以构造、储层等内容为主的精细地质研究工作。

关键词:稠油断块;精细研究;地质特征;动用程度

1油藏基本情况

1.1地质概况

锦W块地处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的中台阶。南部紧临锦V块,东部为锦X块,区块的构造面积为2.6km2。开发的目的层是于楼油层处于沙一中段。储层主要是由砂砾岩和含砾粗~细砂岩组成,属于高孔、高渗的储层。油藏埋藏深度765~990m,含油井段长85~95m,平均油层厚度25m,为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1.2开发历程及现状

锦W块于1977年开始第一口探井常规试油,1987年7月采用118m正方形井网正式实施蒸汽吞吐开发,经过二次井网的加密调整为现在的83×83m的井网。区块的开发可分为四个阶段:干抽、蒸汽吞吐的初期阶段;开发的调整以及完善井网的阶段;产量的递减阶段和综合治理、低速稳产的阶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油藏水淹严重

由于地层压力下降导致边底水入侵加剧,锦W-10-16断块西部油藏水淹严重;另外吞吐效果差,措施规模减小和措施效果变差,无法弥补边水内侵造成的产量下降,从而导致区块的含水不断上升,目前区块综合含水93.8%,累积回采水率146.4%。

(2)油井井况差

锦W西部总井90口,有井况井数多达63口,带病生产28口,占开井数的2/3左右。目前区块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油井层间挖潜上,井下状况严重影响了油井措施的实施。

(3)采出程度偏低

锦W-10-16区块西部原油粘度高(远高于锦W块平均粘度11233.5mPa.s),原油的密度大于1g/cm3,沥青质与胶质的含量都很高;由于原油的粘度和密度都很高,使得区块的吞吐效果差,采出程度也比较低。

2精细地质研究

2.1地层特征

通过对岩心的观察、邻区的对比和测井曲线分析,再根据断块的实际情况选择了3个标志层用作本次对地层进行横向的对比依据。

(1)东营组底部玄武岩;

(2)沙一中底部(于楼/兴隆台)“漏斗状”泥岩;

(3)于Ⅰ~于Ⅱ之间的“钟形”泥岩。

于楼油层是一套中到厚层状的含油砂岩、砂砾岩与深灰色、灰、绿灰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在对比分层的过程中,严格的把握了分级控制、旋回对比的原则。于楼油层被划分成了两个油层组(于Ⅰ、于Ⅱ);并按照沉积的旋回和厚度的综合考虑,将于Ⅰ和于Ⅱ油层组再进一步的细分,分成了2个砂岩组和十三个小层。

2.2构造特征

锦W块西部共发育三组断裂7条断层,北东东走向断层2条,为该区的主干断层;北东走向断层2条;北西走向断层3条。

锦W块西部于楼油层顶界总体构造的形态为:内部已经被断层复杂化、四周是由断层夹持了的断鼻构造。中东部为被断层复杂化的、规模较大的断鼻构造,呈南西至北东向延伸,地层倾向北东,构造高点位于断块南部。

经过井震结合和油水关系辅助构造解释,重新解释的于楼油层顶界构造与原构造相比,大的断裂基本一致,局部有变化,主要集中在断块西部,构造的变化主要可以描述为:取消了一条断层,同时增加另外一条断层(F4),并对两条断层(F6、F7)进行了调整、微调断层(F1、F2)两条。

2.3沉积特征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沉积构造表现出了斜层理和水平层理,分选为中等、岩性粗。粒度概率曲线分2段,以砂岩和沙砾岩为主,呈现出正韵律的特征。2.5m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现“钟”型和“箱”型。Re、SP测井曲线,在水下的分流河道中的沉积形态似“钟乳”型。

(2)河口坝的微相

呈现出反韵律和复合韵律相结合的特征。在水下分流河道向前方延伸部分,平面上呈现出“舌”状体的展布态,沉积能量比较低,概率曲线分为两段式,分選性好于分流河道微相。岩性是以砂岩为主,

(3)水下分流河道间的微相

岩性以细砂岩、粉细砂岩和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砾、泥、砂混杂的薄层常间互出现,可以分析是多期洪水蔓延而成的结果,2.5m的视电阻率曲线是以薄“指”型为主要特征。以河道的蔓延沉积为主,分布在水下的分流河道之间。

2.4储层特征

锦W块西部于楼油层储层砂岩厚度一般41.7~75.5m,平均58.2m,纵向上四个砂岩组以于Ⅱ2组储层最发育,砂岩厚度一般7.5~29.2m,平均18.7m,其次是于Ⅰ1、于Ⅰ2组,砂岩厚度平均分别为16.4m、13.8m,于Ⅱ1组储层发育最差,砂岩厚度平均9.6m。

处于锦W块西部的于楼油层发育较好,砂岩的厚度通常都大于35m,而东部大于45m。于Ⅱ油层组的砂岩厚度大于25m以上的高值区,多呈现出大面积的连片分布,砂体的分布受到沉积的控制,高值区呈现出了北西向南东展布的形态,主要集中在了断块的中部和东部。西部的于楼油层孔隙度为22.0%,渗透率为1156×10-3μm2,纵向上的4个砂岩组属于Ⅱ1组储层的物性最好,孔隙度为25%,渗透率达到1461×10-3μm2。

3 结论及建议

1、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储层综合评价,对西部构造、储层进行了重新落实和预测。

2、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间、层间和高部位以及西部油藏边部。

3、在精细地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块开发状况,为开展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晓佳.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1~203.

[2]陈涛平,高明.普通稠油蒸气驱后提高采收率实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1):31-33.

[3] 特、超稠油主要开发技术分析与实例.[C].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2011,204~206

猜你喜欢
断块井网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不愁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G9区块井网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