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课堂管理方式的选择和优化

2017-09-23 09:04唐宽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构生态课堂教学

唐宽义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在交流互动中共享的研究性教学范式。这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基础上提出的更具时代创新性、更具操作实施性、更具教学实效性的生本教学范式。

“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课堂上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生长、成长的场所;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的,学生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合作伙伴,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合作、沟通讨论、共同研究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知识素养的建构是探究、生成的,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学生态是开放、有选择的,师生之间信息传递顺畅,学生表达自由充分,信息资源丰富多元,教学环境有序生动;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要进行前置学习、先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释疑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其课堂管理方式可能是不同的。

一、课堂管理方式的基本类型

目前,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对课堂管理方式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分类。西方学者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概括为三种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行为主义取向表现为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奖励和强化学生适宜的行为并矫正不适宜的行为,或借助有效制定和实施课堂秩序來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人本主义取向表现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来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教师效能取向关注的是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认为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就可以达到改善课堂管理质量的效果。我国有学者将课堂管理归纳为八种类型:即权威型、恐吓型、放任型、食谱型、训导型、行为矫治型、人际关系型、学生自主型。这些课堂管理类型反映了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同的行为方式。

高中教师课堂管理主要体现为放任型、威权型、理智型、情感型、兴趣型、组织型等六种方式。

第一,放任型课堂管理。这种课堂管理课上无要求,课后无检查,课堂完全给予学生,课堂秩序完全凭借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对课堂没有整体计划。放任型课堂管理的指导性行为偏低,激励性行为也偏低,教师根本不给学生太多的激励,也不给他们太多的指导,基本放任自流。这种课堂管理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责任心,有的是因为一些教师管理水平低下、能力不足。放任型课堂管理的课堂绩效低下,班级秩序混乱,长此以往,班级不良风气盛行,学生个体能力无法得到发展。

第二,威权型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主要通过严密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指令、严厉的态度来控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威权型课堂管理是许多教师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这既是受中国的教育传统“严师出高徒”思想的影响,也是因为其适应了现行应试教育的现实需要。威权型课堂管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应试的训练,但课堂上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气氛是高度紧张、压抑的。

第三,理智型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严谨的环节安排以及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等,有序、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理智型课堂管理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管理技能以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把握之中,认真专注,紧跟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课堂学习效率较高。但理智型课堂管理完全是在老师的预设程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灌输,课堂气氛显得较为庄重、严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情感型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主要通过饱满的情绪、语言、肢体和表情等,或者设计能够渲染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效果。情感型课堂管理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现场控制能力等必须能够驾驭这种情感的渲染。但这种方式能够使师生之间始终洋溢着那种温暖、亲切、喜爱、融洽的感情,不仅促进了课堂管理,而且对教育教学具有强烈的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

第五,兴趣型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学习情境或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课堂上积极的学习氛围。兴趣型课堂管理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较为精深,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表述出来。

第六,组织型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积极的课堂组织群体,引导学生在组织群体中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组织型课堂管理的最常用的方式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作竞争、相对稳定的原则,并充分利用积极的“非正式组织”,抑制、化解消极的“非正式组织”。学习小组划分后,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活动规则和评价奖惩制度,还要积极选择、培训小组负责人,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学堂”。

二、课堂管理方式的选择和优化

“建构式生态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应该是自然的、愉悦的、生长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管理方式应该既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又要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课堂呈现出浓浓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此,必须有效选择并优化适合“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课堂管理方式。

第一, 从课堂管理目标上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包括远景目标、基本目标和直接目标三个方面。远景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只注重直接目标,而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太少。“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课堂管理既要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又要能够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人文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可以选择情感型课堂管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可以选择兴趣型课堂管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选择组织型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在组织群体中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endprint

第二, 从课堂人文关系上看。课堂中良好人文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它直接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中的人文關系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传统的课堂管理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管理和领导地位,不注重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在生生关系上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不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生生之间是相对孤立的。“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师生之间要平等,生生之间要合作。为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选择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的管理方式,通过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拉近师生关系;通过建立学生自主组织引导学生团体合作、共同探究,树立团队精神。

第三,从课堂组织形式上看。我国当前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有课堂集体教学、课堂小组教学和课堂个别化教学三种类型。课堂集体教学就是教师面向课堂全体学生统一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堂小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组内合作完成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堂个别化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针对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任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这三种课堂组织形式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都可以适用,但应该适用于不同课堂教学环节中,相应的课堂管理方式上也要有所区别。在导入课堂内容、设置课堂学习情境时一般可以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课堂管理较为适用兴趣型、情感型方式;在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时应该采用小组教学形式,课堂管理比较适用组织型管理方式;在背景知识、基础知识准备和练习巩固反馈时最好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课堂管理可以选择威权型、理智型等管理方式。

第四,从课堂环境氛围上看。“建构式生态课堂”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能够减少学生的行为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般而言,课堂环境主要由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物质环境要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课堂的生长和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心理环境往往可以表现出课堂群体的独特风格,对于师生的心理活动和课堂行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情感型、兴趣型、组织型等管理方式更加有利于营造一种适宜而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树立积极的课堂期望,发展有效的沟通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组织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建构式生态课堂”需要选择和优化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身心也健康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标和要求,使高中教学真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新海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生态课堂教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