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摄影新生代

2017-09-23 18:02
摄影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摄影

22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在用鲜活的态度改变着人们对影像的认识。街拍男孩22岁成为杭城最年轻CEO;18岁退学少女,接受外界对她照片褒贬不一的评价;天马行空的少年拍出未来感的都市俘获15万粉丝……在他们眼中,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魅力。

Part 1对话95后摄影人

96摩羯座

摄影师,独立导演

城市探索达人,现居新加坡

Yik Koat 他们喜欢我照片中的未来感

在Instagram上,21岁的新加坡男孩Yik Keat拥有15.5万粉丝,照片平均点赞量8000+。在他的照片中,城市被线条和形状切割成抽象体,建筑内部变身太空舱,一位少年正天马行空一般地驰骋在未来世界里。

你只有21岁,却已经在Instagram上积累了15万粉丝,500px上也有13万粉丝。是从什么时开始拍照片的?

三年前我做兼职送货员时,因为工作有很多机会走街串巷,那时我用苹果手机拍了大量照片,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接触摄影。我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摄影,完全是借助网络和朋友们的建议进行自学。其实我的专业是航空航天,一个和摄影大相径庭的专业。

你认为自己照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

我使用Instagram的时间并不算长,我的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到如此多的人,大概是因为照片中的未来主义风格。我会在拍摄时选择与众不同的拍摄视角,人们在我的照片中看到的是与他们所见不同的城市与风景。

你是如何发现这些拍摄地点的?

我已经在新加坡拍摄了难以计数的照片,不过大多数的拍摄地点都是无意中发现的,拍摄时间长了之后,朋友们看到有趣的地点也会分享给我。看到你拍摄题材很广,建筑、风景、人像都涉猎,

你最喜欢的题材是?

我喜欢记录这座人群熙攘的城市里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只要懂得如何构图并有够用的设备,任何人都能拍出好看的航拍照片来。而真正难得的是,在面对那些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的微小的事情时,你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捕捉到那些细枝末节。我做到了这点,也因此感到欣慰。

拍摄时常用哪些摄影器材?

平时我会用iPhone 7 plus和佳能EOS 6D相机拍摄,我目前使用的航拍设备是DJI phantom 4。

去过哪些城市旅行?介绍几个你最喜欢的地方吧!

我的旅行范围以亚洲国家为主,日本和香港是我的最爱。在这两个城市,传统与现代气息密切交融,造就了多样的文化氛围。如果来新加坡,一定要去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的学习中心(hive)和艺术设计媒体楼。这几个建筑的外观非常奇特。你有哪些喜欢的摄影师?

我从Instagram以及摄影杂志上获得了很多灵感。特别推荐lnstagram上的摄影师Ale×Strohl,他的自然风光摄影非常棒。

看你的照片,感觉你拍照的过程像探险。

是的,拍摄过程给我的感受如同探险,因为未知所以刺激。你要寻找和你以往所想所见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拍摄地点和拍摄角度,在这过程中还会结识到意想不到的和你有着同样热情和志趣的人,并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我也有一些热爱玩城市探险的朋友,那虽然很危险,但只有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城市探险者的活力。

现在还在上学吗?在学业和个人爱好之间你会怎样权衡?

我现在在军队服兵役。在新加坡,男孩子大学毕业以后都要去军队服役2年,这是强制性的。我目前的任务是轮岗性质,所以上岗几天后可以相应地休息几天,不用待在军营里。一般情况下,我会利用在军队的时间做计划,考虑好去哪些地方进行哪些拍摄。等到我不用待在军营的时候,我就会利用这些天的时间四处拍摄、修图。

你认为9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相比较年长的人群有怎样的特点?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借助的工具不同。年长的一代会比较少地去借助媒体和其他工具,而年轻的一代更善于借助工具去发现事物在分秒间的瞬息万变,也因此有机会捕捉到更多的事物,并把它们更好地融合到一起,而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

今后会考虑做职业摄影师吗?

我打算先不去继续深造,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找一份全职摄影师的工作来试试看。一年以后再决定是继续还是回学校进修学位。

95巨蟹座

生活学习居住于伦敦,街头摄影师

Jeffrey Su 观察人和事是最值得忙碌的事

從高中至今一直在伦敦读书,擅长伦敦街头的街拍,观察有趣的人和事是苏熙洋最值得“忙碌”的事。他享受按下快门的乐趣,任由自己拿起相机在生活场景中随性捕捉,不刻意也不花费太多时间。

什么时候开始在伦敦街拍?

14岁去英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台卡片相机,那时候想着就是很单纯地记录一个全新的环境。放假时可以带回照片给家人分享。但最早开始接触摄影是因为母亲爱摄影,她一直用尼康的胶片单反,从小她就会让我拿着她的相机到处乱拍。

目前在伦敦的学习跟摄影有关吗?平时从哪些渠道了解和学习与摄影相关的知识?

目前在伦敦学习建筑设计,学习过程中摄影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平面影像的理解,肯定会对立体的空间逻辑有些许的影响和启发。了解摄影的渠道是从最早的网络到书籍,现在一股不会主动去直接了解和摄影相关的信息。这两年希望能从别的艺术媒介获取更多的灵感。

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用广角拍摄的,在拍摄时,你对器材有哪些要求?

一开始觉得越贵越好,现在觉得一台相机无论价格,只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是好相机。我很喜欢用50mm和28mm这两个视角。

目前你拍得最多的是哪个城市,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国外自然是伦敦,在伦敦拍摄很“忙碌”,因为城市格局的原因,有太多有趣的事和人会在小范围内同时发生,在伦敦街头我学会取舍。国内好像没有特定去拍某一个城市,但貌似现在国内城市同质化很厉害,不仔细去观察,很多城市特有的细节会被错过。在国内拍照就像考古,而国外像逛超市。endprint

对你来说,街拍的关键是什么?

对我来说,街拍像拼图。上街选择拍摄的东西是自己“缺少”的那些拼图碎片。所以知道自己缺什么很重要,不然收集回来的东西也没用。

按下快门的一刻,你在想些什么?

思考是按下快门之前的准备工作,按快门的时候需要的是100%的享受。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与其他人的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简直是鄙视。互联网出现之后,你接触的所有信息,人、物,一定会影响到你的作品。所以“个人风格”这个东西可能早就不存在了。摄影作品本身就是去展现某个,或者某些思虑的综合产物,如果为了to be different去隐藏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岂不是违背了摄影本身的逻辑?

谈谈你对街拍的理解。

我觉得街头说是街头,但实际上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管是选择的地点、拍摄的时间,还是拍摄手法和技巧,其实都是反映摄影师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什么景吸引你?什么人会让你按动快门?你按快门时是在嘲笑还是在致敬?这些都是个人问题。所以我觉得拍街头实际上是在自拍。可是拍出来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大众喜欢的。

95双鱼座

摄影师,中闰汉宇文化总裁

杭州国际文化节开闭幕式总导演

周正汉 校园街拍达人到杭城最年轻的CEO

22岁的周正汉从接触摄影到成立校园街拍组织,创立文化传媒公司,成为新锐导演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年轻面孔背后是年龄不相符的沉静,理性,野心。

何时学习摄影?而后如何想到创业的?

我是从大一开始接触摄影的,那个时候喜欢“拍照”,还不懂什么叫摄影,就用手机拍一些生活照、美食照、风光照。上大学学习编导专业后,才真正地接触“摄影”。

我是大三开始创业的。当时成立了浙传校拍这个组织——浙江传媒学院第一个以时尚和摄影为主题的社团。我作为创始人,也是希望大学生能够跟社会接轨,去做一些时尚和校园生活能够接洽的事。通过浙传校拍这个平台对接了上海时装周、杭州国际时装周等更多的时尚资源,让更多热爱时尚的学生参与进来。

也因为浙传校拍这个社团的成立,让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想做一个领导者,所以慢慢寻觅到了合伙人一起来创立文化创意公司,所以有了中闰汉宇文化的诞生。

创业的过程顺利吗?

也不是那么顺利。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来自父母,他们认为年轻大学生是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的,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业为主。第二是老师方面,老师比较反对做一些课外的事情。但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为学校和班级创造价值的时候,慢慢就得到了认可。所以,父母和老师的不认可和不理解不一定就成为绊脚石,这是你要去挑战的一件事。也是你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这时候要证明自己的能力。第三方面是竞争者和同行的压力。我不仅是一位传媒的从业者,更要成为佼佼者、领头人。

为什么又去尝试当导演?以后有没有什么发展规划?

我的专业是电视编导。这跟我当初选专业时的想像不一样,我是想拍电影的。因为浙传和浙江卫视有合作,做的都是泛娱乐的综艺类方向,所以没学到想学的东西。于是我把导演这个概念宽泛化了。其实不止电影的导演叫导演,晚会策划者,综艺节目的筹备者,都是导演。但我的初心是希望能够拍一部院线电影。導演的综合能力要很强。我还是想出国去看看,去好莱坞转转,至少能圆一个电影梦。不一定是要像张艺谋那样成为大师,而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吧。

导演,总裁,摄影师,网红四个角色哪个更让你兴奋,以后还想去尝试哪些角色?

很多人会说我的头衔有很多,其实这些光鲜的背后真的需要很多的付出。有时候,这些帽子并不好戴。我认为要付出,被更多人认可、支持,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臂膀帮助你,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要做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不一定要单一地做某件事,你可以把这些事整合在一起去做。现在也是互联网+的时代,需要更多的资源去做整合。头衔很多,并不意味着做事情就很乱很杂。我们需要整合这些东西,然后去做你觉得在这个社会上有价值有创造力的东西,这是我一直和同事和朋友们讲的理念。

自己闲的时候喜欢拍些什么呢?

我喜欢旅行。摄影和旅行也是密不可分的。拍旅行照我能发现很多定格的画面是让人记忆犹新的。我喜欢做相册和影集,这样三五年甚至十年以后我就能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留住那些难忘的事。所以到现在我还有这种习惯。

95双鱼座

摄影师,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

擅长用身体符号进行探讨表达

刘陈宇 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刘陈宇在接触摄影短短2年的时间里,便将焦点放在了自我身体的表达上,还以在照片上拼贴、涂鸦等方式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你现在是否有已经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个人项目?

我目前还处在学生阶段,大二大三这2年也都在很艰难的学习,并且目前为止也没有一台自己的相机,所以暂时并没有完成度很高的项目。目前我正在准备一个自拍的肖像计划,会把“我”这个个体形象作为一个完整的创作符号去表达,往个体意义更深入的地方去探讨。我也渐渐对自拍这个事情产生一种很刁钻的感受,因为别人看到的你的自拍已经不是单纯的自拍了。

为什么在大二时选择了摄影专业?

大二分专业的时候,我就想为自己的艺术家梦想鼓鼓劲吧,也没想太多,就选了一个至少可以不断创作的专业。

平时关注最多的是什么类型的作品?

我其实关注最多的应该是时尚类的摄影作品,其次才是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也很爱从电影里去理解艺术家讨论的问题。

为什么会对身体感兴趣?

我比较内向,生活也很简单。大部分时间是独处,与自己对话。在我寻找拍摄内容时,很自然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体上。endprint

你的自拍中有一组在自己身体上制造了各种痕迹,这些是什么痕迹?

那是我最早的拍摄自己身体的一组照片,那段时间心情很压抑,觉得自己很丑,会害怕看见照片里的自己,甚至后来会用其他元素去做拼贴来遮挡住自己的脸。留在身体上的痕迹,鞭打、泼墨水之类实际都是那个时期自己情绪的一种表达。

对你来说,拍摄自己的身体是否意味着一种对“自我”的寻找及表达?

我并不这么认为。拍摄自己和认识自己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甚至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当然,我是想要去追寻、表达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我应该就在向别人表达了。我看到我拍摄的自己的照片会逐渐有一种愉悦感,甚至有一些通过拼贴、涂鸦以后,已经看不出来是我的照片,我觉得这很像儿童时期去玩某些游戏那种“创造世界”的感觉。

除了拍自己以外,你还拍些什么?

还拍一些无人的场景,特别是海边或者树林,我不太喜欢人生活痕迹迹特别明显的地方。我的生活里和我密切关联的事物不多,毕业之后我应该会经常回家去拍摄我的家人,也会继续不断重新定义我的自拍。

你似乎对百合花情有独钟,这里面是否有某种特殊的情结?你对百合花最早的印象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百合花对我的意义,可能我生活真的太单调了,百合花是少有的让我迷恋的事物,占据了我心中的一个意象吧。

除7宝丽来以外,你一般是用什么相机拍摄?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选择用宝丽来拍?

宝丽来我不敢乱用,因为相纸太贵了(笑)。不过我一直都在断断续续地拍些胶片照片,有一台高中老师借给我的禄来双反相机。我应该连我同班同学最低拍片量的一半都没有,因为我负担不了一次性买台数码相机的费用,所以我每次都特别珍惜那几卷胶卷,不会乱拍,拍多了也得等有钱再冲洗,扫描就借学校的扫描仪来扫。

98天秤座

视觉中国最年轻的摄影师

冯佛成 视觉中国最年轻的签约摄影师

自从他6岁就拿起相机,摄影就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高一时走遍南京十多个城市建筑,用了3天时间完成的延时摄影短片《我的城·昔时与来日》红遍全城。今年,他也如期长大,加入艺考的队伍,继续深造自己的影像学业。

2016年度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入围摄影师

那年上高一的你为什么想要拍一部南京的纪录片?

自己走过挺多城市,比如西安、北京,觉得在历史风韵和现代发展的结合上,还是南京做得好。所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就想用影片来表达自己对南京古与今的认识和南京城里时间的流逝。

成为最年轻的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以及受苹果邀请拍摄在南京的广告片,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拍的南京延时摄影短片吗?

成为最年轻的签约摄影师,只是个机缘巧合,因为签约时根本不知道是其中最年轻的。

至于2015年年初拍摄的延时摄影短片《我的城·昔时与来日》确实让我在南京本地短时间内被广泛认可,无论是否有这部短片的奠基,我都会沿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行。我一直觉得“在路上”的感觉很好。

高一拍的纪录片上电视后你生活有哪些变化?后来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这些会让今年艺考的你有压力吗?

说实话,是会让我感到一些压力的,但也在不断地给我激励。艺考期间我的心态也在一直變化,每一次的孤身一人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对社会与世界一步步丈量。

考虑过出国留学吗?

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国内教育的环境,想在本科期间继续完善自己的体验,希望自己能够再成长一些,保持思考与反省,从而不停磨砺自己的全局观念。况且无论是国内的电影市场还是艺术市场,都远远区别于国外的,在国内学习更能贴近国内的市场,从而让我有一个更高的平台看到更多。至于未来,我可能会选择以交换生的方式或是在研究生阶段让自己做出更多的探索,出国深造,拓展更宽的视野,让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提升。

回到摄影的历程上来,从你6岁接触摄影开始到现在,你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作品系列和风格,中间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我认为摄影是件非常私密的事情,美好与痛楚都值得妥善保管,尤其是后者,总是需要许多拉扯梳理。早期我爱用纪实的方式记录我看到的,以我的视角告诉大家我的故事,现在开始不断探索影像呈现的方式,逐渐摸索自己的风格,用更实验的方式做影像。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成长路上的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填充,以及眼界的不断开阔。看你还在做导演、监制,将影像以越来越多的方式呈现,关于未来,你更期望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呢?

我希望自己可以从摄影的角度逐渐开始多元化的探索,成长为一位视觉创作者。其实无论是摄影,还是影像,美学的东西都是互通的,只不过是呈现的方式不同,最终的形式无非呈现我的思维过程,对世界的看法,对美的认知。不过话说回来,我可能更会偏向动态影像,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其中的魅力了。

看见你的性取向是双性恋哈哈,觉得对于这件事情身边的包容度怎么样?

一直觉得承认自己是个双性恋比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更需要勇气。我觉得喜欢一个人从来跟TA的性别没有任何关系。包容度来说的话,性取向完全不是我的阻碍,不论身边的挚友,还是父母、师长,其实都没有在乎这些东西,他们一直在支持着我内心的选择。人本来就不存在标准的分类。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也会深入探索,以此为题材拍摄作品的。

你的高中生活和很多同龄人比真的很丰富。觉得父母对你的教育应该也是很宽放的?

与同龄人相比我是一位很特别的人。我要感谢永远理解我的父母,我一直谨记他们和我说的“你要清楚你是谁,你要做什么”。音乐陪伴我成长,我复杂的情绪可以在音乐与创作中得到抒发。

98摩羯座

自由创作者,现居四川乐山

入围2016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endprint

古力予 她的照片从来就褒贬不一

两年前15岁的女孩开始拍照,从此陷入摄影其中无法自拔。因为喜欢拍照而选择退学后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拍照乍电影旅行和思考。

你最初是怎么接触的摄影?拍照中你对“拍照片”的理解发生过哪些转变?最开始拍照时,对你来说最难的是哪一方面?

最初的接触是通过互联网。那时候15岁。

开始最难的应该是怎样通过照片去表达自己想诉说的情感。最开始认为摄影是我的全部,我必须要严肃对待,而后通过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我认为摄影更应该成为我的朋友,组成我生活的部分,而不是因为摄影扯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我认为我能与它畅快地交流而随之产生共鸣,使自己身心愉悦地去欣赏自己的过往与当下。

我喜欢拍照,但我并不是因为拍照而选择退学的。

放弃念书这件事你的父母和明友怎么看待的?

刚开始父母必然是反对的,但是后来他们尊重我的意见。朋友亦是如此。

你觉得有,必要专门学习摄影吗?读大学、研究生,或是接受相关课程?

学习摄影是有必要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如果专门去做,对于我来说容易产生主观偏激的情绪,逞性妄为,这反倒不利于我更自然地描绘我的想法。所以我个人认为“专门”不是最主要的。关于大学,顺其自然吧,也许到了某个时间阶段我会想要去学习。

你什么时候开始把照片发在网络上?获得过哪些评价?

从我接触摄影开始。评价都褒贬不一。

像你说的,褒贬不一这件事让你有苦恼吗?包括你还很小,就要承担一些责备或者污蔑的话语?这需要一颗成熟的心承受,而你是如何化解的?

大家对我的评价我都是选择性地吸收,所以没有化解不化解这个问题的存在。

大家总是在提到你的年龄。对这件事你怎么看?你认为年轻是你的优势吗?

对,大家总是在说我的年龄,说得多了也就不是那么在意了。不存在压力,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作品比较重要。

《少女性》这组作品在国内来说,女生拍这个题材是很少见的一件事,你怎么看待性这件事的?为什么开始想要拍这个题材的昵?

少女性,这个“性”字就像是我作品的主题“喧卑”,就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组合,无关性。开始是没有规定这个题材,是拍完作品后整合在一起才组成的。

98白羊座

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现居杭州

热衷纪实摄影

江明远 你们都去拍观念吧 留我一人拍纪实

1998年出生的江明远更喜欢拿起相机,关注并记录当下与他相关的生活。如今刚大一的他已经拍出了四部作品。

什么时候开始拍摄照片的?

高一,打着逃学的名义开始拍照。高中会拍照的没几个,所以我可以说是学校里的稀有生物,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目前为止总共拍摄了几组照片?

四组,《绍剧传承班》《三江村(失落的古村落)》《名字》和《真言》。

第一组作品拍的是《三江村(失落的古村落)》,为何会关注到这里?

那时我正在看荒木经惟的书《天才写真术》,里面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出生在东京,天生就有义务去记录这座城市”。当时深受触动,也想做点什么。我是绍兴人,三江村是绍兴这座城市的古村落。因为这座城市发展很迅速,真正属于绍兴的村落却在被拆除,如绍兴最古老的渔村,三江村,属于我们血液中的印记,在一点点被擦除。更为可笑的是,居住在这些古村落里的主要人员,是外来务工人员,擦除印记,他们却是直接的受害者。

这组作品的拍摄你用了多长时间?

只有一天,很粗糙。高三单休,加上一礼拜内拆完,时间紧。

你如何说服被摄者给你拍摄的?被拒绝过吗?

互相的尊重吧,我会告诉他我在哪里读书,为什么要来这拍照,在一定的信任下,对话就会进展得很顺利,而最后的拍摄,往往会被视作这一次谈话的留念。拒绝拍摄的情况当然有啦,遇到脾气差的,我还要赔礼道歉。

在三江村之后的拍摄也是和家乡有关的,以后也还会继续记录家乡吗?

关于家乡我会继续拍,但具体内容和切入点我还在想。说到三江村之后的拍摄,比如《绍剧传承班》,其实这组作品是妈妈让我拍的,她是通过这组作品认可我的。

拍摄前有详细的拍摄计划吗?

这是我最缺乏的,我能看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就像踩着西瓜皮一样,最后我自己也不知道能滑到哪去了。

你年纪不大,但钟情纪实,并付出行动,你怎么想?

我一开始拍照接触的就是这个,比较熟悉。我其实巴不得同龄人都去拍观念,留我一个拍纪实那就爽了(笑)。而且我对这种形式有种说弄不清的感觉,比如看《三江村》这组照片的时候,我会觉得照片里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一下子串联起那时候的记忆。我很享受与他们聊天的乐趣,同时在聊天的时候,我自己会莫名地脱离出大学生这个身份,是江明远在和他聊天,而不是一个大学生。我也挺喜欢这样的感觉的。

哪些摄影师影响了你?

萨尔加多、阮义忠、吕楠、王久良、王远凌等等,真的很多很多。

就目前为止,你觉得摄影给你带来了什么?

认识了一帮有趣的人,而且我能通过照片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玩意儿有点像名片,看完我的照片你可能会想:原来江明远可以是这样的啊。

Part 2私問题快问快答

7个私问题快问快答

用一种颜色形容自己

冯佛成:蓝色!感觉自己现在的心仿佛是宽阔的天空,非常平静,有一种雨后天晴的愉悦感。我是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依稀记得《黄金时代》里写他躺在草地上等人的那一段“……我想变成天上的一朵云…………”,是的,此刻我想变成一朵天上的云。endprint

刘陈宇:偏暖的蓝色。

古力予:灰色。众色彩里普通的一种颜色,平静、冷峻、中庸。

江明远:红色,意味着活力。

周正汉:蓝色。幸运色。我是双鱼座。特别喜欢天蓝色,大海的颜色。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大海,每次旅行我也会去海边。

Jeffrey Su:黑色。

Yik Keat:灰色。

除了摄影之外有什么兴趣爱好?

冯佛成:还喜欢看电影啊,特别爱看电影,电影给了我特别多的思考和想法,导演的话喜欢娄烨、杨德昌,「一一」里有句台词特别好,“电影可以延长人三分之一的寿命。”在电影里体会不同人物的人生,自己也会因此成长的。

刘陈宇:看电影,画画,躺着

古力予:养花,养动物,旅游,打牌

江明远:看电影,之前喜欢养乌龟

听见“老法师”这个词第一反应是什么?

冯佛成:很厉害却思维局限的老前辈们!其实我并不排斥老法师,走进摄影大门的时候我也是由这些人启发的,技术的东西大家都能学会,区别在于各自的想法。每个年龄段会有属于自己所思考的东西,所拍摄的风格与定位自然也就不同了。

刘陈宇:对器材了如指掌的一群人。

古力予:是荷花。

江明远:人家花自己的钱,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挺好。

周正汉:老法师?老的法师?是跟年纪有关吗?哈哈哈。是希望能珍惜时间,活在当下。

Jeffrey Su:爱拍照的人都是天使~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都有谁?

古力予:最喜欢水谷吉法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灵性和变幻,直观表达个人感受的时候又隐约诉说着什么,充满诗意。而且他的配色我很喜欢。

江明远:王远凌。说起来很丢脸,高中不爱看别人的摄影作品,唯独接触了《十八梯》,了解了环境人像这个概念。

周正汉:没有喜欢和不喜欢,只有欣赏和不接受而已。我喜欢的金浩森、周子豪等都是一些网红摄影师。我希望拍一些以年轻人的视角捕捉的生活,我们的拍摄风格是小清新风。

Jeffrey Su:最喜欢杉本博司,可惜他不是个摄影师。没有不喜欢的摄影师,爱拍照的人都是天使。(心花怒放脸)

Yik Keat:Instaaram的摄影师@alexstrohl。他的风光摄影非常棒。

你特别郁闷的时候还睡不着怎么办?

冯佛成:会玩手机,在手机里写东西,我喜欢记录过去的事情,依赖着时间推移,粘在事物表层的情绪都会逐渐脱落,从而不费力气就露出本来面目。

刘陈宇:躺着冥想。

古力予:看书、看电影或和朋友聊天。

周正汉:听歌。我觉得音乐是自我释放的一种良药,喜欢在放着最大声音乐空间里畅怀。

Jerfrey Su:放个纪录片听着睡。

什么时候会想念家人?

冯佛成:在外地吃到小笼包,吃到鸭血粉丝汤的时候,过节看到烟火的时候,爸妈给我发红包的时候。

刘陈宇:每天都想。

古力予:离开他们的时候。

江明远:脱离一个舒适空间的时候吧,比如外出跟组啊。

周正汉:有时候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念。因为那个时候世界里只有我。

Jeffrey Su:吃川菜的时候。

Yik Keat:在我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时候,在国外吃海南鸡饭的时候。

最喜欢的书、电影、音乐

冯佛成:电影的话我喜欢杨德昌与娄烨导演的片子,总能给我一种现世的刺痛感。音乐人最爱的是陈绮贞,她的书我也非常喜欢。

刘陈宇:没有类型!好看的我都喜欢!好听的我也都喜欢!真心!最喜欢看了16遍还把把泪崩的《泰坦尼克号》。

古力予:平常看的书很杂,没有明确的指向。像前段时间在看《只有一个人生》,最近在看《沉思录》。电影没有最偏爱的,《星际穿越》《海上钢琴师》《教父》,都不错。我听轻音乐比较多。

江明远:书是《人间失格》,电影喜欢《起风了》。喜欢的音乐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题曲“Give me some sunshine”。

Jeffrey Su:喜欢的音乐类型:Vaporwave(蒸汽波,一种复古电子乐风格)。喜欢的电影类型:纪录片。

我最喜欢的摄影师是杉本博司,我觉得他作品里所讲述的时间概念是我看过讲述时间的作品里最打动我的,也是我进入摄影系就喜欢的一个摄影师。 ——刘陈宇

“2012年我第一次看见任航老师的作品,无法接受他用那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但越到后来我越喜欢,我越发现艺术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存在着,他开拓了,然后有更多的人要追上去的。我觉得他是在用自己的镜头展现自己对身体的好奇与探索。现在,我没有方法接受他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摄影,我需要向他致歉,更要向他致敬。”

——冯佛成

Part 3拍照吧!少年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天赋少年更快地被大家发现和关注,在别人还在犯中二病的年龄,他们已经小有成绩。本期为大家盘点精选了7位天才少年,看看他们都拍出了哪些让人惊艳的作品。

国家地理最年轻摄影师

2014年,4岁的霍克伊便和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成为最小的摄影师。因为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拍摄,为了多陪伴儿子。爸爸送了他一台富士instax Wide,并带他执行拍摄任务。霍克伊的社交网络账号被《滚石》杂志列入100个最佳Instagram账号榜单,并拥有超过13万粉丝。

最小BBC年度摄影师

2014年,年仅9岁的西班牙小朋友卡洛斯在BBC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2014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大赛上出尽风头,当选BBC年度最佳野生动物摄影师。他拍摄的作品“阳光下的蝎子”获大奖。

格列佛摄影游记

来自美国马萨诸塞省纳蒂克的小摄影师泽威在2013年红遍网络。14岁的他作品大多在自然的环境中创作,光线柔和优美,通过后期将人物比例缩小,创造出一个童话般的微型世界。其中不少作品让网友读出了孤独的感觉。

天马行空的想像力

2013年,16岁的德国摄影师莫里兹因为拍摄了一组名为“一百个白日梦”的摄影作品被大家所熟知。他利用大家所熟知的超现实手法与技术进行创作。莫里兹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想法,他那令人惊叹的自画像彻底展示了他敏锐的眼光,和透过镜头唤起观者忧伤、神秘、浪漫等情感的不凡能力,也让他拥有了一批追随者。

技术流的精致脑洞

在科技文化的熏陶下,这位出生在纽约的小伙子从小就精通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亚历克斯从11岁就开始网页设计,精通数码后期。16岁就开始了自己的365项目——年365天每天不间断地创作一张作品。他的作品科技感十足,华丽而又精致,处处体现着这位少年不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17岁时他也凭借这些积累而一鸣惊人。

用摄影制造浪漫

2015年,来自加拿大的18岁少年的摄影天赋让人羡慕嫉妨恨,他在摄影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直逼很多专业摄影师。這些梦幻的作品来自他正在拍摄的摄影项目,肯特在自己的作品里融入了很多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元素,这一切都在这位18岁少年的镜头下显得无比浪漫和梦幻。

跨界无极限

2016年,一组清宫照传遍朋友圈。照片中的人物装扮精致。照片的拍摄者龙梓嘉拉来外婆和妈妈,拍摄了这组照片。龙梓嘉在摄影界可能刚展露头角,但他本身是一名已小有成绩的珠宝设计师。16岁开始,就陆续为影视剧打造配饰,从意大利学成归来后,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Ciga Long。endprint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高清大图
《远眺》摄影系列
主题摄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