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杰,刘海龙,田慧丽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宿州,234000
侯俊杰,刘海龙,田慧丽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宿州,234000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埇桥马戏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埇桥马戏团国营的团体较少,半数马戏团没有固定的表演场地,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也无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组建马戏人才培训中心,成立动物饲养、驯化、引进机构;马戏团经营者要多参加相关培训和进修,以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各团体要相互合作,发展特色的马戏文化;科研人员加大对埇桥马戏地域文化、美学特征、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繁荣地方马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埇桥马戏;马戏文化;马戏产业
关于马戏研究,学界早已涉及,但研究成果不多。如赵东等研究了埇桥马戏、泗州戏的传承保护和宿州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1];孟庆斌认为古代马戏表演往往与军事演练一起进行[2];黄珺则对夏商、汉魏、隋唐五代,乃至20世纪80年代的马戏作了概述[3];邹玉华分析了宿州埇桥马戏的现状[4];区听涛对马戏品牌力量、马戏经营新模式、推动马戏市场营销的路径等进行了研究,且翻译了国外部分有关马戏的研究成果[5-8];扎巴仕内研究了马戏的创新趋势[9]。从以上研究成果看,涉及地方马戏团体的研究很少,尤其是有关宿州埇桥马戏团体的研究尚是空白。为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宿州埇桥马戏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研究埇桥马戏团的经营状况,进而为地方马戏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宿州市埇桥马戏团的经营状况进行研究。随机选取了百虎园马戏团等50家马戏团体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90%。同时,对选取的50家马戏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访谈了所有的马戏团负责人和技术专家,计300人次。获得了所需要的研究资料。
3.1 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3月,在埇桥区注册的马戏团有200家,具有代表性的国营、民间马戏团体有安徽明星大马戏团、宿州市旭东马戏团、永乐马戏团、马戏五团、马戏世家动物表演团、福利大马戏团、马戏六团、青春马戏团等。调查显示(表1):埇桥马戏团资金规模100~500万元的19家,占42.2%;500~1 000万元的15家,占33.3%;1 000万元以上和100万以下的分别为6家、5家,占比分别为11.1%和13.3%;人数规模方面,50~100人的马戏团21家,占46.7%,100~200人的马戏团13家,占28.9%。产权结构方面,合资经营的31家,占68.9%;私营的13家,占28.9%,国营的仅1家,占2.2%。其中,常居城市的38家,占84.4%,常居农村的7家,占15.6%;有固定表演场地的21家,占46.7%,无固定表演场地的24家,占53.3%。另外,埇桥马戏团的演职人员中还有少量外籍演员。
表1 宿州埇桥马戏团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n=45
调查显示,埇桥区200家马戏团中仅安徽明星大马戏团是国营的,由于是国营,政府支持力度大,资金雄厚,人才充足,现已具相当的规模,且培育出多个品牌节目,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长沙石燕湖森林动物园、永州虎岩动物园、桂林熊虎山庄都设有专业表演团队,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该团还与安徽省巨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宿州凤凰堤百虎园,分两期建设,投资超过1亿元,建筑占地近70公顷。其他合资、私营的马戏团近年来也在不断做大做强,虽然资金有限,表演人员不足,但他们大胆创新,引进外籍马戏表演人才,革新表演内容,拓展表演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2 训练状况
调查显示(表2):所调查的45家马戏团中,有训练计划的41家,占91.1%,无训练计划的4,占8.9%;每周训练次数3~5次和1~3次的各有19家、15家,分别占42.2%和33.3%,每周训练5~7次和7次以上的有7家和3家,分别占15.6%和6.7%;每次训练时间2~3小时的30家,占66.7%,1~2小时的10家,占22.2%;训练时段固定的41家,占91.1%,不固定的4家,占8.9%;训练地点固定的37家,占82.2%,不固定的8家,占17.8%。训练形式主要是个人练习和集体练习,这取决于节目的性质。
走访得知:所调查的45家马戏团都有长期的训练计划,但计划系统性不强。由于马戏表演需要动物配合表演者完成,所以表演者要与动物建立深厚的感情,动物才有可能配合表演者完成节目,因此,大多数马戏团安排每周训练3次以上,且单次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表2 埇桥马戏团的训练状况 n=45
3.3 表演状况
调查显示(表3):所调查的各家马戏团都有自己的表演计划,表演内容大多以马戏和杂技为主,也有少数马戏团在马戏表演中安排歌舞、情景剧等。每周表演三四次的37家,占82.2%;每次表演时间在2~3小时的有30家,占66.7%;表演时段主要是旅游季节和节假日;有41家马戏团的节目不断创新,占91.1%。
走访得知:各家马戏团为了确保有一定的收入,每年都制定最低的表演计划。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许多马戏团在最低表演计划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每周演出的次数,表演内容除了传统的马戏和杂技节目外,大都进行节目创新,如许多马戏团增加了歌舞、情景剧以及外籍演员带来的节目等。少数流动表演的马戏团演出日期不固定,随意性较强;大部分马戏团都有严格的表演时间安排,在旅游季节和节假日经常增加演出的场次。
表3 埇桥马戏团的表演状况 n=45
3.5 影响马戏团发展的因素
调查显示(表4):影响马戏团发展的因素很多,如资金筹集、安全保障、交通运输等。其中,首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禁演令”以及环境保护部动物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对动物引进、驯化和表演都明确的规定,这对传统的马戏表演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许多马戏团为适应新的政策,不断创新节目,更新表演内容,以吸引观众,增加收入。其次是动物驯化时间长,引进和挑选明星动物难度大,这也影响了马戏团的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马戏表演的安全、交通、资金等问题对马戏表演的影响也微乎其乎了。
表4 影响马戏团发展的因素 n=45
4.1 结 论
根据以上分析,埇桥区马戏团体规模不断壮大,训练、表演都有计划,目前已有多个品牌节目在全国各地表演,且有良好的口碑。为开辟马戏演出市场,各家马戏团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如有的马戏团已走出国门,到韩国、日本等进行马戏交流和表演,同时开辟海外市场,有的参与影视拍摄,现形成多元的盈利渠道。借着2008年埇桥马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东风,宿州市也提出了“打响马戏品牌,振兴马戏事业,做大马戏及相关产业”战略,同时把马戏作为宿州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深度开发,并出台了相关政策,目前埇桥马戏文化、美学特征、市场开发、人才培养、振兴途径等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多,他们将有力地推动埇桥马戏事业发展。
4.2 建 议
目前,埇桥马戏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安徽省政府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埇桥马戏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台相关地方政策,以支持埇桥马戏事业的发展,在传承保护、发展创新的基础上产业化,让这朵源自皖北大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永远盏放。
(2)宿州市和埇桥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地方文化,发展马戏产业,在马戏研究、人才培养、市场开发、文化交流等方面给予指导。
(3)宿州市和埇桥区政府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给予埇桥马戏团体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马戏之乡”这张名片打响全国,乃至全世界,以吸引外资投资埇桥马戏。制定科学的《马戏艺术发展规划》,组建马戏人才培训中心,成立动物饲养、驯化、引进机构,力争尽快做大做强马戏产业。
(4)马戏团经营者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张名片,积极拓展马戏相关产业,发展马戏文化;经常性地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提升管理和经营能力;各团体要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举办马戏艺术节、国际马戏艺术交流活动等发展埇桥马戏的特色文化。
(5)马戏艺术科研人员要加大对埇桥马戏的地域文化、美学特征、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繁荣地方马戏文化。
[1]赵东,李月云.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大学文化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6):1-5
[2]孟庆斌.杂谈“骗马”:兼谈古代的马术与马戏[J].文史杂志,2005(6):76-78
[3]黄珺.中国古代的马戏[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73-74
[4]邹玉华.宿州埇桥马戏之今日[J].杂技与魔术,2006(4):13-14
[5]区听涛.马戏品牌的力量[J].杂技与魔术,2010(1):46-48
[6]区听涛.马戏经营新模式的探索[J].杂技与魔术,2013(3):26-27
[7]区听涛.传统马戏通过转型求生存谋发展[J].杂技与魔术,2012(4):26-27
[8]区听涛.瑞士马戏纵横谈[J].杂技与魔术,2010(4):29-30
[9]扎巴仕内.马戏的创新趋势[J].杂技与魔术,2004(1):10-11
[10]宿州马戏编委会.宿州马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5-6
(责任编辑:胡永近)
J828
:A
:1673-2006(2017)07-0087-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7.023
2017-03-28
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宿州埇桥马戏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振兴研究”(LF2015008)。
侯俊杰(1979-),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