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再强 陈德合 曾广权
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遵义县中医院) 贵州遵义 563100
小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
鲁再强 陈德合 曾广权
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遵义县中医院) 贵州遵义 563100
目的:研究小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腰背疼痛评分和腰背翻身功评分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接受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小针刀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的患者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病人腰背功能的恢复,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大推广力度。
小针刀;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腰背疼痛
有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小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快速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随机抽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的病人 58例,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用小针刀加以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5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平均年纪为82.9±9.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平均年纪为83.9±7.9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年以及性别经过统计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抽取的58例患者都经过CT、X线等临床检查确定病症,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的病人给予常规的治疗,具体如下,让患者每天口服0.5U的阿法骨化醇,50IU的鲑鱼降钙素,1粒的曲马多胶囊,然后每天还配合2次的腰背部中频脉搏充电治疗。
1.22 观察组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人员对于病人的骶髂关节、胸腰椎小关节等腰背部压痛点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经常会出现的圆形物以及片形,采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的消毒,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刀型号,在进针的位置向患者注入 1%的利多卡因,运用垂直四部进针刀法对患者的皮下组织进行切开以及剥离,然后从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松解,直到手下有松动感的感觉出现为止,最后把小刀取出来,采用棉球进行压迫止血,然后用无菌敷贴来对针口进行保护,并告诉病人近期不要去对伤口处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的方式对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轻度的疼痛分值为0到3分之间,中度疼痛的分值在4到7分之间,重度疼痛的分值在7到10分之间,越高的评分表示越高的疼痛程度。接着是关于腰背功能的评分详情,患者的翻身功能不被限制可以进行自由的翻身,其功能评分为0分,患者有轻度的翻身困难症状出现其功能评分则为1分,患者中度受到限制,需要有外力的帮助才能翻身的,功能评分为2分,患者的翻身能力重度受到限制,其功能评分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版本的统计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来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t′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间的均值,采用配对t 检验患者治疗前后其自身的对照均值,采用频数(f)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的接受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病人的评分低,P<0.05,详情见表格一。观察组患者腰背功能评分在治疗前为2.53±0.49,治疗后为0.44 ±0.39;对照组患者腰背功能评分治疗前为 2.49±0.52,治疗后为1.68±0.37;观察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腰背功能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的患者低,P<0.05。
表格一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n=58,±s)
表格一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n=58,±s)
组别 时期 白天静止疼痛白天翻身活动疼痛 夜间疼痛观察组 治疗前 7.53±2.42 8.13±2.17 8.27±1.98治疗后 3.04±1.27 2.81±1.53 2.78±1.38对照组 治疗前 7.84±2.15 7.93±2.34 8.36±2.24治疗后 6.13±1.18 6.03±1.19 6.72±1.01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治疗,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均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效果,反而延长了患者恢复的时间。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腰背部的疼痛,是一种退行性的疾病,会引发关节、关节突、韧带以及肌肉组织等的退变,需要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确保其生活质量不被影响。
有研究资料表明采用小针刀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组织性疼痛。有利于快速的缓解病人腰背部剧烈的疼痛感,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翻身的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排便时腰背的疼痛感以及促进患者的进食。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经过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腰背疼痛评分和腰背翻身功能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病人的疼痛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促进了患者腰背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大推广使用。
[1] 周华乔,谢光明,李亮,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小针刀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0(4):1092-1093.
[2] 田山.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VP术后残余腰背痛(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3] 甘航.护理干预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小针刀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7(3):162-163.
[4] 刘保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11,11(2):131-135.
R473.5
A
1672-5018(2017)03-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