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关键词】PICC导管;皮肤过敏;护理体会
现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如:化疗、长期静脉治疗等患者,从而减少由于药物外渗带来的不良后果,避免患者反复穿刺;但是如果PICC导管护理不当,亦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下面给大家浅谈一例PICC导管相关皮肤过敏护理体会。[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2岁,因“胆管癌”在深圳某医院行化疗(具体方案不明),并留有PICC管,2007年06月12日到我院门诊行PICC导管护理,通过敷贴可见穿刺处周围皮肤发红并散在米粒样水泡约12X9cm皮肤完整,患者自诉局部发痒,敷贴上更换日期已过期。
2 病情发展与处理
打开正压接头后,戴手套,并用PICC维护包内酒精纱布包裹接头处反复搓洗,时间>15s,直至肉眼查看清洁为止,取新的正压接头并用0.9%生理盐水润滑后连接导管,20毫升0.9%生理鹽水抽回血后脉压式正压冲管(留1毫升),10毫升肝素盐水同前封管,脱手套,测臂围,未发现手臂增粗,“0”角度按压穿刺点并揭开敷贴,注意不要牵拉导管,使其滑出,再次观察皮肤,穿刺处周围皮肤发红并散在米粒样水泡约12X9cm,皮肤完整,取包内酒精棉签避开穿刺点及导管顺——逆——顺脱脂并大于发红皮肤,碘伏棉签按压穿刺点5S后从内到外消毒皮肤包括导管各面,消毒距离大于穿刺点20cm,待干后,用地塞米松软膏避开穿刺点均匀涂于皮肤上,待干;避开导管压痕摆管,保证导管稳定情况下,敷贴竟可能少贴于皮肤,蝶胶正常固定外露导管。嘱2天换药一次。6月14日患者局部皮肤皮肤发红较前缓解,并有皮肤色素沉着,米粒样水泡已基本消失约9X6cm,皮肤完整,同发更换敷贴;6月16日患者局部皮肤已无发红及水泡皮肤完整,皮肤色素沉着约4X4cm,皮肤消毒后正常贴敷贴,一周后,皮肤完整,无色素沉着。嘱患者定时行PICC导管护理。
3 原因分析
3.1重视度不够 患者不重视,护士对患者置管后宣教不到位,患者未及时跟换敷贴并进行冲管。[2]
3.2季节因素 PICC皮肤过敏易发生在夏季和冬季,由于夏季气温高,身体容易出汗,汗液聚集在敷料下,如不及时维护,会增加皮肤过敏的机会。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皮屑增多,同样增加过敏机会。[3]
3.3 过敏体质 对本例患者进行询问后知晓其存在过敏体质,而过敏体质患者免疫反应与灵敏度超过正常范围,极易对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等产生损伤,诱发过敏反应。
3.4 材料因素 透明贴膜尽管弹性较好,黏性较大,极易观察,但透气性能不佳,而且并无吸收功能。本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过敏,继续采取这种贴膜材料处理,容易导致过敏皮肤症状无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3.5 日常维护不佳 大部分医院尽管了解PICC,或设立维护部门,但接受过正规的PICC训练的医护人员较少,技术熟练程度各不相同,使得PICC维护质量不佳。住院期间,多名医护人员参与维护,他们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不佳则导致维护中缺乏评估,未重视主诉等,容易出现皮肤过敏而未能及时处理。
4 护理措施
4.1 加强心理干预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且给家属带来恐惧与担忧等,同时局部的瘙痒与疼痛还会影响生活质量,频繁换药造成身体疲乏等,为此需尽早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针对性疏导。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心理舒适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4.2 加强培训 加强PICC维护人员培训及考核,特别是并发症的处理,确保他们技术不断提高。护理期间,对患者局部皮肤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重视主诉,特别是冬夏季节,合理选用敷料。
4.3 尽早发现与处理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若能及时处理,后果并不严重。本例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皮肤过敏,及时发现与处理,改善了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4.4 饮食与活动指导 治疗期间减少刺激性、辛辣食物,多饮水,及时排出体内毒素。金银花与野菊花有清热与消肿功效,可加速排毒。此外,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可促进机体康复。本例患者根据其恢复情况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方式处理,促进其尽快康复。
5 总结
PICC导管的维护需要在专业的门诊进行维护,最好能用专用包进行维护,护士需给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使患者接家属知道PICC管维护的重要性,自主接受维护,使PICC真正意义上给患者带来方便而不是带来烦恼。
参考文献
[1] 魏晓宇,张静,白茹等.留置PICC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7):649-651.
[2] 杨国芳,张艺,王翊等.皮肤保护膜联合 IV3000透明敷料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皮肤过敏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18(6):561-563.
[3] 朱晓蓉,田慧.肺癌PICC置管术后透明贴膜引起局部皮肤过敏的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1005 -1006.
[4] 胡俊.两种方法应用于PICC相关皮肤过敏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4(4):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