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山?赛劳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价值。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7月以前的1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7月份以后15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差错及缺陷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质量、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护理效果,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价值
急诊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的双重特征,护理环节中的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机的情况[1]。因此,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风险管理,以便可以积极稳妥处理好每个突发事件。本院对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7月以前的1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男性89例,女性6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1.25±8.38)岁;7月份以后15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男性84例,女性66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3.13±6.48)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用药护理、急诊抢救、体征监测等,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仪器设备管理。急诊科所有的抢救设备、抢救仪器都要由专门人员管理,每周检查急诊科仪器设备,如果发现存在运行不良的情况则需要及时检修,以便保证设备在急诊科抢救中可以正常规范运作,尽可能减少设备故障情况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每日清洁,护理人员交接班要对设备做出清点,并且及时记录,切实有效的提高急诊科仪器设备运行水平。
(2)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并通过积极可行的方式加以解决。对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形成严谨思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以“三查七对”制度为护理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并按照相关流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3)人员培训管理。根据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存的培训教育计划,特别是对于新进人员来说更是要将培训教育看做是提高其护理技能的主要方式,每周定期开展临床护理实践活动,要求所有护理人员熟悉仪器应用方法、了解急诊科护理流程[2]。以急救技能、三基理论为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年中成绩评定体系中,以此为人员评优评比的一项指标。
(4)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进行,护士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指导作用,密切观察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操作流程,如果发现其中存在不足情况则需要及时指标。同时,护理人员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虚心向护士长或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求教,做好各项记录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以SPSS19.0软件为统计学处理的主要检測方式,将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处理软件中加以归纳,用卡方检验得出具体数值P,如果P值小于0.05,则视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如果P值大于0.05,则视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差错及缺陷发生率对比如表1所示,实验组150例急诊科患者中1例出现护理差错情况,即心电图检查错误,1例出现护理缺陷情况,即护理文书书写错误,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150例急诊科患者中9例出现护理差错情况,其中输液错误、收取标本错误、发放口服药物错误、行心电图检查错误分别为1例、1例、2例、5例;10例出现护理缺陷情况,其中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护患纠纷、设备故障分别为4例、3例、3例,总发生率为12.67%。实验组护理差错及缺陷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急且严重的特点,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较为繁重。因此,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可以看做是衡量该医院抢救能力、护理能力的重要指标[3]。护理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识别、控制、预防等途径来尽可能的降低危险情况出现的管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差错及缺陷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质量、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护理效果,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235.
[2] 王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10):188-189.
[3] 赵瑞.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