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应用

2017-09-22 01:45路星星秦衡
健康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品管圈心肌梗死急性

路星星 秦衡

【摘 要】运用品管圈缩短急性心急梗死患者4D时间。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为主题,对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现况进行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过长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由144min缩短到84 min。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效果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同时提升了圈员团队协作精神和质量改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急性心肌梗死;4D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临床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较高[1]。随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技术在AMI的应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在AMI患者抢救至关重要。4D时间为AMI救治时间节点,分别为:D1[患者入院(door)-获取资料(ECG)];D2[获取资料(data)-作出决定];D3[作出决定(decision)-使用药物];D4[使用药物(drug)或PCI]。《2013 年美国 ACCF / AHA急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要求急诊科对可疑AMI 患者应尽力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行18导联心电图并分析,对有适应证患者就诊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min 完成PCI球囊扩张[2]。但传统救治流程,我院AMI患者4D平均时间为144min。为控制AMI救治“时间节点”,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开展了以“医谊圈”为圈名,以“缩短急性心急梗死患者4D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QCC) 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AMI患者171例为活动前,其中男103例,女68例;年龄(57.30 ± 4.67)岁。选择2015年6月~ 2016年6月就诊AMI 患者173例为活动后,其中男139例,女34例;年龄(60.9 ± 7.6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报名成立品管圈小组,包括医生及护士,组长1名。确定圈名为“医谊圈”,设计圈徽。圈长负责管理和协调,圈员参与活动步骤实施。活动按PDCA步骤进行。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工作中待解决问题,根据“ 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圈能力” 及5,3,1打分原则,定主题“ 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D时间”,计算:急诊AMI患者4D时间= AMI患者到达急诊科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1.2.2 现状把握与信息科合作,从系统检索AMI患者就诊时间和溶栓时间,计算患者4D时间。统计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171例AMI患者4D时间,平均时间144min。

1.2.3 原因分析圈员用鱼骨图,从人员、物品、方法等对造成AMI患者4D时间过长原因分析讨论。对原因打分确定要因。通过现场查看、调查等确定真因。确认问诊不统一、未配备心电图机、病人无水杯、卫生员工作随意、未执行绿色通道制度是4D时间过长真因。将改善重点确定为:提高筛查AMI患者的能力、一键启动胸痛流程、规范一体化救治。

1.2.4 目标设定 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患者从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将活动目标定为90min,改善幅度=[ (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100%。

1.2.5 对策拟定与实施 使用头脑风暴根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及5.3.1打分法,拟定改善对策,按顺序分步骤实施。

1.2.5.1提高筛查AMI患者能力实行评估-筛查-再评估流程。护士接诊患者10秒内,通过标准化胸痛五句话筛查风险。10min内完成18导心电图。20min内完成床旁检测心肌梗死标志物。

1.2.5.2一键启动胸痛流程 与导管室、心内科协作一键启动机制。建立信息化系统,患者数据实时上传,各科室信息共享。佩戴手环采集时间节点,为救治提供宝贵数据资料和,分析提出改進,完善急救流程。

1.2.5.3规范一体化救治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制度,实现全程零排队,节约时间。增设胸痛一包药及纸杯,配备专职运送员,与护士配对分组,缩短救治时间。

1.3 效果观察观察品管圈活动改善前后AMI患者4D时间,观察QCC进步率、目标达成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 = 0. 05。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 QCC 活动前后AMI患者4D时间由144min缩短到84min。

2.1.2 QCC进步率与目标达成率 根据QCC进步率计算公式:进步率 = (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本次QCC活动进步率达30. 67% ;根据QCC的目标达成率计算公式:目标达成率 = (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100% ,本次QCC活动目标达成率达113. 79%。

2.2 无形成果以问卷形式,从QCC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影响力、学习积极性、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圈员进行调查,5.3.1打分。结果显示,成就感改善最多,活动信心次之。

3 意义

3.1 重要性

AMI系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致心肌坏死,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尽早、充分开通血管是改善患者预后关键[3]。美国AHA和ACC治疗指南要求AMI患者到医院后90 min内介入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4]要求AMI患者自急诊至获得溶栓治疗时间A级(优秀)小于60 min。

3.2 效果性

采用头脑风暴,人员、物品、方法等因素找心肌梗死救治各环节问题,绘制鱼骨图和柏拉图,分析要因,,提出改进措施,应用PDCA实施对策。AMI患者4D时间由144min缩短到84min ,目标达成率为104.1% ,进步率为41.66%。因此,开展QCC活动对缩短AMI 患者4D时间有积极作用。

3.3 提升团队素质

通过设计圈名、选定主题、解析问题等过程,圈员主动参与质量提升、团队精神、荣誉感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 通过学习和培训,熟练应用品管手法,培养了圈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缩短AMI患者4D时间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AMI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圈员协作精神和质量改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宝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 - 11.

[2] 李宪凯.2013ACCF及AHA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更新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 ( 4 ):289- 295.

[3] 陆剑嵘..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22 - 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管司.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素与方法说明[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 40.

猜你喜欢
品管圈心肌梗死急性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