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华
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现代文明以及其他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正在变化的传播环境,因此必须积极寻找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任何一种艺术领域,都有一批孤独的人。有时孤独也是一种文化,尤其对很多文艺创作者而言,孤独往往是最好的朋友。形单影只,静虑深思,在每个清晨或黄昏,任由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鼓词艺人,是曲艺类艺人中孤独者的代表。
关键词:文化遗产;南阳鼓词;传播价值;传播文化;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32-01
“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是诗人陆游见到艺人在乡村说书的情景时写下的诗句。然而,就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前,历史也曾记下他们辉煌的时刻,随着民间娱乐形式的多元化,以及现代潮流文化的不断渗入,短短三十年,这种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说唱形式已渐渐消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位民间老艺人,用他们略感沧桑的音律诉说着艺人背后的那份孤独和无奈。
一、南阳鼓词的发展史
鼓词的说唱形式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鼓词二字起源于明代,清代以后鼓词演唱兴盛。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有江苏的扬州鼓词和浙江的温州鼓词等。南阳鼓词又称“鼓儿哼”、“鼓儿词”、“犁铧大鼓”等,一人演唱,左手执两块犁铧钢板,用以击节,右手击鼓。其鼓点有凤凰三点头、紧急风、流水、五鼓三板等。其轻重缓急是烘托各种气氛的主要手段。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因表演者以击鼓、说唱而得名,和弹词一样,是以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见《音乐词典》鼓词)。”传入南阳的时间已不可考,但据鼓词艺人的统一说法是在清道光年间由山东单县鼓词艺人张万年到南阳传艺。至二十年代,鼓词处于兴盛时期,各县涌现出大批鼓词艺人,以镇平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镇平、南阳、社旗、唐河、新野、方城等县。鼓词艺人敬奉道教龙门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为祖师,南阳与安徽准北、湖北北部的钢板鼓词同属龙门全真派。有严格的规矩,连行艺的鼓和架都有“七寸鼓”、“三寸面”、“鼓架二尺七寸半”的规定。另还有:“道德通玄静,镇昌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远明,志礼忠城信,崇高嗣发兴……”百字家谱。到1930年在南阳已传至第21辈,分布在镇平、邓县、新野一带,20世纪20年代后期,河南坠子传入南阳,鼓词艺术受其冲击,鼓词艺术渐趋衰败,艺人纷纷改学坠子。亦有艺人与之抗争,对鼓词进行改革。有的演出形式不变,用坠子曲调演唱鼓词。镇平鼓词艺人李效成、刘金奎,坠琴手李玉山三人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苦心钻研,终于民国14年(1925)秋将鼓词与坠子揉合成功,演出时加入坠琴伴奏,仍唱鼓词曲调,称为“鼓碰弦”,但这一形式未能普及,到了40年代,南阳鼓词艺人大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散居于广大农村的鼓词艺人,随着建国初期翻身文艺的兴起,开始演唱。60年代以后一些专业团体有了鼓词,70年代出现了新一代鼓词演员。
二、南阳鼓词唱腔音乐
南阳鼓词唱腔主要有“气哼腔”和“唱腔”两类。气哼腔一般用于起腔与落腔。“起腔”又分“慢起腔”、“快起腔”、“三条腿起腔”三种。“唱腔”紧接“起腔”,有平调(腔)(用于叙事),赞字(用于快节奏的叙事),叹腔、哭腔(用于悲哀忧伤的叙事)等。
鼓词唱腔的显著特点是,无论什么腔调、板式、落腔的尾音必需是“哼”音。据艺人们讲“哼腔的用途,在起腔中用以润嗓和定调”。因鼓儿词没有带音高的乐器定音,所以哼腔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哼腔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能继续顺利地演唱,在落腔中,哼一长腔来加强曲调的旋律性,这也是鼓儿词特有的表现功能的唱句。哼腔贯穿演唱的全过程,即每唱够一段后就有一个哼腔,为此听众称鼓儿词又叫鼓儿哼。
南阳鼓词的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曲调为“宫”调式。句式有七字句、十字歌、五字嵌、三字紧,以七字句为主。唱腔具有宽容性和多变性,既有由南阳越调与大调曲子旋律融合而成的叹腔,又有由三弦书板式移植的武腔,以及本体的引腔、平板,还有演员即兴加入的其它曲种、剧种的唱腔,称为带腔,但不常用。演唱钢板鼓词的为最多,其发音明亮高亢,称为“立音”。本板鼓词较少,其发音沉闷浑厚,称为“卧音”。经过多年演变,与地方戏曲、民间小调互相融合,形式风格独特的不同流派。社旗、唐河、南阳东部的鼓词,坠子味很浓,称“坠子口”;镇平、南阳西部曲子昧很浓,称为“曲子口”;以及“越调口”、“二簧口”、“梆子口”,还有桐柏山的“淮源大鼓”、淅川的“丹南大鼓”等。
鼓词的唱白,经过从南阳方言中不断提炼,较为生动丰富。曲词格律是韵文、散文并用。唱法一般有四句和两句的,两句称为上下旬,也叫对子句。白口多为散文,亦有韵文,变化多端。有路白、板白、对白、赞白、自白、滚白,用以描情说景,表现各种人物的念白和对话。 鼓词把各类赋赞统称为“条子”。概括为十八景、二十六歌、七十二赞,分为诗、赞、歌、赋、对、经六种形式。
南阳鼓词演唱曲目分长篇、中篇、短篇、书帽。传统书目内容丰富,经典段子几百种,中、长篇大书有一百多部。内容广泛,而异文甚多,同一书目,因不同艺人演唱而有异,故有十书九不同,各人嘴里变巧能的说法。长篇大书可演唱几场到几十场,如:《包公案》、《施公案》、《刘公案》、《大八义》、《小八义》等60余部。短篇(段书)以三百句以内为限,大多是长篇大书中的选节,或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社会生活等,如《拉荆芭》、《十字坡》、《桃园结义》、《刘全进瓜》、《罗成算卦》等50多个。书帽多为趣味性很强的小段,也有历史名词、古代谚语及文字游戏之类,如《十八扯》、《大实话》、《鸭子跳坑》、《颠倒歌》等。作为大书开始前之开场,其语言简练生动,逗趣引人,颇受欢迎。
三、南阳鼓词的表演艺术
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紧鼓慢板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嘹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象一台大戏。鼓词演出较为简单。初为一人演唱,演唱时用鼓架将鼓架起,演唱者左手挟两块犁铧铁片(又称钢飞),右手执鼓槌敲击出过门后开唱。演唱当中鼓槌、铁片可作道具使用。唱白讲求字正腔园、吐字清晰。其优势是书目多为充满传奇色彩、情节紧张诱人的长篇大书,字腔皆是风趣诙谐的南阳方言。其表演形式长期无发展变化,唱腔变化较大。吸收越调、坠子、曲子、梆子等姊妹曲(剧)种韵律,为之增色不少。
鼓词艺人在外出演出时,时间地点随意,不受限止,演出阵容最小,演出内容最丰富,既能讲出前朝历史、 古代人物、民间英雄豪杰,又能教化做人的道理,引导百姓辨别善恶,树立正义感,寓教于乐。
因此 鼓词说唱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广大基层群众接受历史教育的传播纽带,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为之陶醉。
四、南阳鼓词的价值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他的《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中,曾多次提及南阳鼓词。南阳鼓词,一面鼓、两块铁板,再加一个人,便是一个舞台。天底下估计少有像这么简单的舞台形式,也少有像这么孤单的舞台艺人。在这些老艺人的眼里,返璞才能归真,一切华丽在褪尽修饰之后,所保留下来的本我,才是万物自身的原点。南阳鼓词不论从表演形式,艺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从内容腔调上来看,都是完全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种最为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形式。文化的本真含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俗的意义超越了任何一种雅致,也超越了任何一种粉饰,裸露着粗糙而坚硬的内涵,坚强并自然著。
2008年3月,鼓词被南阳市政府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古老的传统艺术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和其他众多民间传统一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潘存爱.大众传媒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2]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