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术之魂

2017-09-22 10:33朱陶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紫砂创作艺术

朱陶军

摘 要:紫砂壶,从雏形起步的偏重于实用性形态,至目前成为“艺术晚辈”侧重于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容并蓄的形态,这体现的是一种生活化的传承,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灵动。

关键词:紫砂;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55-01

宜兴紫砂壶艺历史悠久,长盛不衰,作为中國传统手工艺制品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壶始终向世人呈现着美观而独特的视觉效果,并以深刻的文人内涵触动人心,从而备受人们钟爱。艺术创作自古便有师法自成的规律,紫砂壶艺同样不例外,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是生命的造化,这种发自本质的美吸引着人们探索和发现的目光,成为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历代紫砂艺人都致力于从大自然中发现灵感。并以一把把优雅的紫砂壶为载体,向世人诠释着独特的艺术美感。

紫砂壶是极普通的常用之物,它的功能无非是用来泡茶,然而紫砂壶从进入茶事生活起,就显示了不凡的魅力,一团泥土泥过工匠之手,经过烈火高温,克服千难万难,成为器。它的选材、它的制作、它的造型、它的颜色等,从里到外都充满着艺人的思想、充满着时代的痕迹。一代代技艺的传承和改进,一代代生活的磨砺,在陶瓷器物中沉淀下的文化,是艺术。

今天的生活早已远离了古代的氛围,没有隐逸山林,听松涛的悠闲,但是紫砂壶是一个很好的寄托。一把好的紫砂壶一看“泥料”,“泥”是紫砂壶价值的根本所在,紫砂 壶独特之外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好坏,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着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一把用纯正宜兴紫砂泥做出来的壶才具有使用、投资和收藏价值。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紫砂壶保险盒垢又一要义。其高,就高在设计上必须体现文化的传承。以道家、儒家、法家、杂家等诸子百家为代表中华本土文化一脉相承的紫砂壶,必定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元素。这样的文化传承,首先便于在壶型的设计。以“道”为例,“万物负阴而抱阳”,而紫砂壶则既“负阴”又“抱阳”,在任何一把紫砂壶上,我们都能够感觉到阴柔与阳刚的结合;以“儒”为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靠“仁”,而紫砂壶彰显的是一处理智、灵动的包容主义,其胸怀开阔,海纳百川,立足中庸,兼容并蓄便是对“仁”的最佳诠释。

也正是由此,紫砂壶也吸纳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实现“反正内求,去迷理惑”的机缘。传承文化的设计,最为典型的便是集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和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于一体的“汉铎壶”;吸纳文化的设计,最富代表的则是集南洋外销、东洋外销和北洋外销三种学说于一炉的“洋桶壶紫砂”。

如此的文化传承,其次便在于壶的雕刻设计上。紫砂壶的雕刻艺术,综合传承着源远流长的“金石文化”,逐步形成了“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文化设计。“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只须切合壶型,便可刻上壶身;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姿势,只须顺势而行,便能殖民地壶融为一体。在此贡献尤为突出的,是“曼生十八式”,他将素善书法、酷嗜摩崖碑拓、善仿秦汉、周鼎铭文拓本常巧用于壶上金石文化之中,所刻铭文、篆、隶、楷、行皆古雅绝伦,八分书尤其简古超逸,开创了文化艺术传承的先河。

基于以上两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吸纳,作为“后辈”而崛起的紫砂壶艺术,也便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紫砂文化”。苏东直的“东坡提梁壶”、杨凤年的“风卷葵壶”,便是极佳的代表。

此外,“井栏壶”,取名“井栏”,不仅源于生活 中的水井,更是源于“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种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这归于其型;而壶身雕刻或“亨泉”、或“复泉”、匮乏“方便泉”者,全因苏州的古井栏以杉渎的“亨泉”严衙前的“复泉”,画禅寺的“方便泉”为缘由。

紫砂壶之所以和其它工艺品有很大的区别,是在于它既有实用性,也有欣赏性,更具有收藏价值。人们收藏、欣赏和使用紫砂陶,正因为它特殊的材质所具备的特殊性能,使作品更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做壶应为紫砂陶茶文化而作壶,真正的壶与茶事的日趋精良而深化而进展。茶事为何盛,现代生活发展需休闲性、愉悦性、康乐性。茶艺则利用茶的品位,砂壶的造型艺术个性,环境的不同品格,泡茶的不同情趣,创造和拓展了茶事的整体艺术性。含蓄、质朴代表了砂壶之特点,再加上意境传神、有神韵才是砂壶的精髓。成功的背后是艰难的心路历程。求气韵,得情趣,才能有自己的紫砂语言。性格、人品、气度,都可以从成熟的壶中窥见一斑,壶具有文化气息为上品。

综上所述,从做壶的创作设计而言,必须是创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扎实的文化底蕴以及积极科学的审美情趣,并将这三者与自我的内心高度融合,以“心”设计,用“情”创作,方能成为紫砂艺术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4]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砂创作艺术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