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教

2017-09-22 19:03奚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

奚萍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堂以“记忆”为内容的公开课,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展示一节课的前期思考、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在此过程中,探讨教师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甄选教学内容,尝试寓“情”于教,将“情感”因素融入知识教学,在情境教学模式下,以达到情感目标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情感;叙事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08C-0048-04

“记忆”是中职二年级旅游专业《旅游心理学》教材中第二章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注意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习更为复杂的一些心理现象。

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笔者期望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要能养成一种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人作为一个情感性的存在,笔者期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会感悟生活、理解生命,而这就是一种情感目标的达成。

叙事研究,“就像一幅连环画,在有限的篇幅中简洁地描绘出事情的来龙去脉”。[1]本研究便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将一名一线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教、所感以一种“反思式实录”的方式,力求还原真实课堂教学本身进行的自主探索,也是对情感教育进一步实践化、可操作化的实证探索。

一、课堂实录: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升华认知

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应教学内容,笔者设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了解记忆的含义、记忆的过程以及记忆的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有意识地提高记忆效率。其中记忆的特点和记忆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大致包括五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教授、课堂提升以及作业布置。

在导入新知阶段,笔者期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反复考量后,笔者设置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母亲具有哪一种特殊本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过来,他们也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很快便有学生脱口而出“过目不忘”“超凡的记忆术”……

此刻笔者本可以直接过渡到新课“记忆”的教授,但为了给后续情感升华做铺垫,以及更好地引出心理学上记忆的概念,笔者又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凭你的第一感觉:记忆是什么?”一分钟的思考后,学生的面部表情显示,他们心中已有了自己的回答,却不敢举手,于是笔者随机选择了一组同学逐个回答。同学的实际反馈告诉笔者,笔者的判断是正确的,学生们的回答个个精彩。就连一位平日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出乎意料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尽管回答并不流利:“记忆就像……就像……巧克力,有苦有甜”。为了给他鼓励,同时调动课堂气氛,笔者耐心听完他回答后说:“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棒,大家如果看过励志大片《阿甘正传》,就知道里面男主角的妈妈说过一句最经典的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看来这位同学的回答还是很有哲理的嘛。”同学们哈哈大笑,该同学害羞地笑了。

在新课教授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笔者在上课之前收集了网络上浏览率较高的一组关于“童年傻事”的图片,从中择取了最常见的“四幅图”,用幻灯片打出,例如“小时候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泡泡”“对着电风扇说话听抖音”“洗袜子用袜子灌水”“自制水吹泡泡”。学生很快被图片内容所吸引,不约而同地应和着。之所以选择这些图片,是出于三点考虑:其一,人愿意回忆儿时美好的往事;其二,正处青春期的学生对童年有一份特殊的眷念;其三,希望学生带着一份淡淡的美好情感融入课堂学校。实践证明,学生反应良好,大多数学生脸上挂着傻傻而眷念的笑容。笔者顺水推舟地阐释:“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比方老师刚刚给出的图片,这些印象便会在脑中重现。这便是记忆,是比我们先前学过的感知觉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此这样,笔者顺利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记忆的定义。

接下来是关于记忆的分类。在稍作讲解后,笔者便让学生自己思考,举例说明记忆的三种类型。这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识记的,笔者期望通过实例使学生清晰认知。笔者通过一个看图考验记忆力的小游戏,给学生放松一下,也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即记忆方法的学习。首先,笔者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经过十多位同学的发言后,笔者加以总结,引出本节课所讲授的四大方法:多感官协同合作、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每一種记忆方法并不直接交给学生,而是通过这些方法的实例让学生自己生成出方法的名称,例如“如何巧妙识记圆周率后三十位”,经过思考后,一位学生隐隐想出,曾经数学老师教他们用一首诗来记忆,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然而经过学生反复思考而无结果后,笔者给出答案,学生立刻豁然开朗。那一刻的心理状态,笔者随机补充了一个常见心理现象“舌尖效应”,即就快要说出答案或某件事,就好像答案已经到了舌尖上,但还是说不出来,学生们立刻就理解和掌握了。

在讲述第二个方法“口诀记忆法”时,有很多实例,比如“记忆历史朝代”“记忆各个省份、直辖市等”,但这些内容教学难度较大。通过其他班教学情况看来,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总结出来,笔者经过反思思考,仔细甄选可用实例,最终采用一个难度适宜的案例,既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动力,又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乐趣,体会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这个特殊的提问便是——“同学们回忆一下,《还珠格格》中,五阿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燕子记住《古从军行》?”这个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其中的经典一段,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一片安静,学生陷入回忆。几十秒后,几位同学跃跃欲试,笔者暗示学生举手回答,一位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五阿哥把那首诗变成了一首剑谱口诀,小燕子就记住了,但背给皇上听的时候又忘得乱七八糟了……”此番回答引得学生哈哈大笑。笔者知道,学生脑海中都已浮现了那一段幽默的场景。如此一提醒,同学们很快总结了这个记忆方法便是“口诀记忆法”。此刻,笔者借着学生高涨的情绪,便提议大家集体朗读一遍《古从军行》(幻灯片打出)。笔者始终坚信,学科的教学是渗透的、互通的。德性的教育与情感的教育更是如此。endprint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笔者总结道:“记忆方法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都适合你,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样记忆力才会提高。”如此总结,笔者期望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记忆有方,但无定法”,不仅仅是记忆,生活亦是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到这里,笔者本可以顺利结束一节课教学,但始终觉得还有所欠缺。笔者反问自己,期望学生知道有效的记忆方法,知道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就够了吗?正如课堂导入时,自己问学生的问题“凭你的第一感觉:记忆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么美好,多么贴近生活本身。笔者相信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知识是生活幕布上最好最美的花朵,知识、技能、方法永不能脱离生活。此刻另一个观点跳入脑海,记忆之后的教学内容便是遗忘,“记忆”如此美好,那与之相反的“遗忘”该如何看待呢?

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许多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人、事、物;然而在生活中,一个人的记忆是不是越牢越好,越清晰越好呢?”短暂的思考后,学生的回答比笔者期望的更加完整、更加丰满。有学生说“生活中并不是记得越牢越好,有一些悲伤的事情最好能忘记”,“对于和别人产生的矛盾、误会最好是慢慢忘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记住快乐的,忘却难过的”、“别人的好记得牢一点,别人的缺点不要记得那么牢”……笔者总结道:“学习知识时我们需要更快更好的记忆,生活交往时,‘记忆似乎是把双刃剑,此时‘遗忘显出美好的一面,下一次课我们便一起探索“记忆的孪生兄弟”——‘遗忘的艺术。”笔者相信,知识和知识之间是联系的,学科和学科之间是融通的,教学是串珠成链的艺术。它能带给学生更多的遐想,更多的期待。

二、教学反思:抓住生成的契机,关注学生真情实感

(一)生成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创造的梯田

1.生成式鼓励——让学生从“知之者”“好之者”到“乐之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并且以学习为乐呢?首先就要让学生不以学习为恐惧,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笔者采取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适时地鼓励学生,要让被鼓励的学生不感到突兀,这就需要一点小幽默。比方在这节课中,当上文那个不爱发言的同学给出回答时,笔者便引用《阿甘正传》中的台词,来间接地表扬他的发言是很好的。笔者把这种鼓励叫做“生成式鼓励”,原因在于课前笔者并不刻意说要表扬哪位同学,而是依据课堂实况,敏锐地发现可以“下手”的点,有时候还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让有些学生走进“陷阱”。笔者认为,一位聪明的教师一定是常常能够发现学生优点并且给予恰当鼓励的智者。

2.生成式知识——拓展教学空间,融通学科知识,深化教学内容

学科之间的教学是渗透的、互通的。德性的教育与情感的教育更是如此。在导入環节,笔者顺势提出经典影片《阿甘正传》的哲理名言;在新课授予环节,面对学生心里知道却不能说出口的知识,笔者提出“舌尖效应现象”这一课外知识;面对学生对“口诀记忆”实例的浓厚兴趣,提议集体朗读古诗词《古从军行》,因为深信阅读是通往灵魂的捷径。笔者期望在课堂的上除了之前的生成性鼓励,还有更多的生成性知识,这样才能打破课堂的固有格局,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不同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不同学科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品德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为“润物细无声”。

(二)情感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心灵的家园

除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记忆”,日常生活中,“记忆”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正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记忆就像彩虹,连接了我们的现在和过去”;“记忆就像火车,过去了便不再回来”……的确,记忆就像生活的照相机,记录了它的点点滴滴,不管是美好的、快乐的、抑或是悲伤的、痛苦的,正是有了记忆,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值得回味。

关于这一点,是笔者在课堂中期望达到的情感目标,即记忆本身的价值,期望学生由此更加关注生命,热爱生活,而不会让学生觉得“记忆”一课就是机械的教授一些所谓的“方法”。作为教师,笔者始终坚信:技能与方法固然重要,但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潜藏的生活哲学才是我期望学生在课堂中领会的。所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笔者设置了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母亲具有哪一种特殊本领?在引起学生关注后,设置了一个让学生联系生活自由发挥的开放问题:凭你的第一感觉:记忆是什么?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回答奠定了这堂课良好的情感氛围。

一堂课注意首尾呼应,在课堂教学尾声,笔者依旧抛出开篇的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许多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人、事、物;然而在生活中,一个人的记忆是不是越牢越好,越清晰越好呢?”通过这个问题,笔者期望学生不仅仅关注记忆方法本身,而是更深地理解记忆对生命、对生活的意义。记忆让生活更多彩,记忆让生命更厚重,只有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去领会,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责任编辑:夏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
情感
台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