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作品”中书信式叙述的曼妙

2017-09-22 17:38万益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酷儿书信

万益君

摘 要:本文旨意有三,一是邱妙津与王尔德,这两个跨越时代、国籍和性别的人,在《蒙马特遗书》与《自深深处》均采用“书信”格式创作的著作中,创作初心的异同;二创作格式及手法的异同;三是贯穿全书的作者灵魂的蜕变。本文全部意义仅出于对爱情的敬畏。

关键词:酷儿;同性文学;书信;《自深深处》;《蒙马特遗书》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14-02

一、《自深深处》和《蒙马特遗书》创作初心的异同

《自深深处》和《蒙马特遗书》是两本跨越了时代,国籍,性别的伟大作品,英国的王尔德,台湾的邱妙津,都以同样的创作形式为自己的伴侣呈上了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王尔德的《自深深处》写于“雷丁监狱”,这是一次因为失败的控诉而导致的落狱。面对此时身在花花世界的波西,他拿起笔,写下:“经长久的,毫无结果的等待之后,我决定还是由我写信给你,为了我也为了你。”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写于巴黎,因为絮背叛性质的离开,邱妙津写下:“这个宽恕的主题,关系着救我自己,也关系着救絮”。

当反反复复阅读完两本书,书中带有相同意味的话语便很容易抓住了,王尔德在雷丁监狱里提笔写前在监狱里等待波西,日复一日,不见波西身影,甚至连一封信一个字都没见到,多少失意,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长久,毫无結果的等待。

“为了我也为了你”。写长信的原因不是抒情,思恋,而是控诉。王尔德与波西之间,坎坷不幸,令人痛心疾首的友谊,让王尔德终究以身败名裂而结束。王尔德告诉波西:“一遍又一遍地把信重读,直到它将你的虚荣心除灭”。这是为了波西。

为了自己,虽然王尔德承认过,波西与他在一起时绝对是他的艺术克星,咎责难辞。但他也承认,艺术生命与为人处事的关系,在这其中,波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个宽恕的主题,关系着救我自己,也关系着救絮”。从《蒙马特遗书》一题目就能发现,这部作品是一封遗书,至少,邱妙津也是怀着一份向死而生的心情写下的一字一句。这封遗书,她希望能拯救起自己。生活在异乡巴黎的邱妙津在与絮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婚姻生活”后,因为絮精神与肉体的背叛,邱妙津不堪负荷,曾多次想一了百了。而这封遗书,是她寄予的最后希望,希望通过炙热的文字,拯救自己的心绪。这是她对于自己。

对于絮而言,她的拯救是宽恕。背叛于邱妙津而言是彻底的暴击,使邱妙津心里生出了恨,如邱妙津所说:“如果连这最后宽恕她的努力也失败,我也不可能活在一个如此深恨她的躯体里,我必将死。”对絮的拯救直接关乎邱妙津自己的生命延续。

在《自深深处》与《蒙马特遗书》两书中,作者均采用了书信格式的格式展开叙述,在内容中,在他们情绪的宣泄上,王尔德怒斥波西的品行,邱妙津深恨着絮的背叛。可在创作目的上有着难以置信的相似点,他们的主题都关于着“罪与宽恕”,“为了你也为了我”,“救自己与救你”,这样的双向性使书信的作用发挥到了极大程度,不简单的作为抒意工具。

当然,两部作品的书写目的当然从一开始就有着极大的不同,王尔德在监狱,邱妙津在将死之际,情形看似差异不大,但王尔德心怀波西的灵魂,向往着出狱那天,邱妙津却永远地失去了絮,犹豫着生与死的问题。

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提笔那刹都非只为了自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伴侣。他们深处险境,勿忘爱欲之永恒。

二、《自深深处》和《蒙马特遗书》创作格式及手法的异同

《自深深处》与《蒙马特遗书》都有别于传统信件的组成方式。《自深深处》是王尔德一八九七年一至三月写成的一部长两百页的长信。书信格式十分简单,从称谓到落款,中间段十分流畅,没有丝毫中断。时间线索自然也是按照顺序形成的。在王尔德对波西骄傲、暴躁、道德等品行的控诉过程中,穿插了许多事例,作为王尔德回忆的内容,间断出现在各个地方。整封信读起来就像一篇一气呵成的作品。

《蒙马特遗书》是邱妙津于一九九五年四至六月写成的一篇由二十封书信组合成的遗书。每一书各成一章,有独立的内容,而在每一封书信下都附有日期,且日期是连续性的,如邱妙津自己在《蒙马特遗书》中讲到,每封信她都是会寄给絮的。所以同样按照时间线顺序创作的邱妙津大多数写的都是实事。

格式上,两位作家的差异十分大,不排除性别引导的因素,邱妙津心思缜密,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排版问题,在文中,多次出现了为书信内容写小标题的情况。相比起来,王尔德的书信虽稍短一些,可结构看似不够清晰,显然,就他自己和波西来说,阅读一定十分容易。不能怪作者书写时排版的问题,他们一开始都没有想过将书信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到公众视野里。换一个说法,对于王尔德和邱妙津的两本作品而言,是书信塑造出了作品,而非作品由书信组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方式。也正是因为王尔德和邱妙津一开始从未考虑过将书信整理合成作品,现在才会有如此真实,情感丰富的作品出现。

三、贯穿全书之作者灵魂的蜕变

“酷儿作品”中书信式叙述的曼妙就在于这里。如上文所提及的内容,书信是传递信息者与接受者的沟通,其中有着极其丰富的信息内容,且接受者必定还会因此产生反应动作。然而,在这个信息由头至尾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作者对所传递的信息的改动。随着作者思想的进化,我们不难在这两部作品中发现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这并非作者思绪不清,却是我们有幸观望了一个作者整理自己思绪的全过程。

对读者而言,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对作者而言,这是在创作中灵魂的蜕变。

王尔德在《自深深处》开始一直提到的都是对波西的抱怨,控诉,对自己的悔恨,而通过书信,他逐渐发现了波西之于自己,自己的艺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后,他选择了接受,了解。才有了书信末尾他说的:“不要怕过去,假如人们说过去的事无可挽回,你别信。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上帝眼中不过是一个瞬间罢了”。王尔德不遗余力地劝说着波西,同样,他也在劝说着自己。不管世间的眼色如何,他承认了自己的所亲所爱,并且全全接受。邱妙津亦是如此。从怨恨,到自省,她完成了对絮的理解,虽没能解放自己的肉体,但她终于把自己对所有人的情感整理清楚了。完成了离开前的心愿。

对于王尔德和邱妙津来讲,艺术始终是存在于他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王尔德—基督乃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艺术生命于为人处事的关系。邱妙津—安哲罗普洛斯。他们对于艺术的感悟,分别都用了大段来书写自己对其的理解。

“艺术上今生今世能达到多少并没有关系,爱你甚至比我艺术的命运更重要”。邱妙津说。艺术对王尔德和邱妙津来说就是生命,但当这个灵魂伴侣出现时,他们做了完全一致的选择,或者是说他们这才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非艺术,而是爱。

“爱欲”最后的规则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性欲”—“爱欲”—“死欲”,三者最强的时候是一致的。邱妙津如此,王尔德也是如此。认识到这些都多亏了自己所爱的人,从生活到艺术,艺术回到生活,整个蜕变过程就是在爱别人与认识自我的书信中形成的。

作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完全展露在了面前,本只是说给伴侣的话,写给伴侣的字,现在已经成为了可阅读性作品了。更多的人是盼望着能够通过这些最真实的字句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了解那个时代。作为商品书,被摆上书架的两本书都仿佛有预见性般。《蒙马特遗书》在开头写了这么一句话:“若此书有机会出版,读到此书的人可有任何一书读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连贯性,除了书写时间的连贯性之外”。

参考文献:

[1]邱妙津.蒙马特遗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

[2](英)奥斯卡 王尔德,朱纯深(译).自深深处[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08).

[3] 罗显勇.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J].中南大学学报,2011.

[4]艾尤.放逐式的同性情欲之女性欲望表达——以朱天文和邱妙津的同性恋代表作为阐释文本[J].北方论丛,2007.

[5]赵荔红.悲怆的意义——评王尔德《自深深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陈闽璐.女同文学叙事比较——以霍尔和邱妙津的同性恋代表作为阐释文本[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酷儿书信
试论弗朗索瓦·奥宗的电影美学风格
再论台湾的酷儿书写:颠覆或妖化
美国“恐怖”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解构
别有用心
书信,我的好帮手
《凤眼》中亚裔美国酷儿的族裔性别身份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