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港珠澳征服伶仃洋

2017-09-22 14:41王俊永
科学大众(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底隧道大桥隧道

王俊永

在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赵宋王朝的丞相文天祥乘船过岭南伶仃洋之时,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七百多年后的今天,同样在伶仃洋水域,一个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这就是耗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港珠澳特大桥。

这座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工程包括海中桥隧工程,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人工岛,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工程总长49.968千米。2016年9月底,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而备受瞩目的长达6千米的海底隧道工程于2017年5月2日完成最后对接,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穿过海底之后,再通过两端的人工岛,和大桥相连,隧道穿过的海域,也是伶仃洋的深水区,最深处超过了45米,在这么深的水域修建桥梁难度太大,采用隧道是科学明智的选择,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采用了沉管法进行修建,这种技术手段有何奥妙,让我们一起做个初步了解。

入海不比上天易

沉管法是修建海底隧道常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它一般适用于浅水区和风平浪静的水域,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港珠澳海底隧道所在的地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那里台风频繁,海流、涌浪复杂,并且受冬季季风影响很大,在整个管节沉放过程中,需对天气状况进行精确地分析和准确地预测、预报,其难度与航天发射之时的天气预测不相上下。自然环境恶劣自不必说,隧道所穿过的海域,还有一条规划中的30万吨航道,通航深度为水下29米,这就意味着隧道必须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下钻到航道之下通过,使得隧道水深、埋深都非常大。隧道下钻很深,爬坡距离相应就要延长,所以整座隧道的长度为5.7千米,是一座创造了世界纪录的超长海底隧道。

除此之外,隧道所在的海域通航环境复杂,航线众多,船舶流量大,最大日流量约4000艘次。同时此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核心位置,环保要求一点都不能含糊。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用沉管法修建隧道,难度可想而知。

核心技术大揭秘

利用沉管法修建隧道虽然近些年才开始大规模使用,但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0年,当时美国修建底特律河隧道首次采用该技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沉管法如今已经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与隧道施工的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技术手段一起平分秋色。

沉管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节节提前预制好的空心管道,安设在水底开挖的槽道之上,做好防水处理之后,再回填覆盖,就形成了一条人工隧道,这种方法最适合在浅水区和风平浪静的江河湖海修建隧道之时采用。沉管法具体的施工流程:先修建一座低于地面的水池式建筑物,称之为“干坞”,用来预制钢筋混凝土沉管;等单节沉管预制完成之后,用钢绞线连接成一个沉管单元,管和管衔接处采用钢封门临时封闭,以免进水,这些封门等沉管沉放完毕后就可以拆除;下一个工序就是在干坞中蓄水,再通过水的浮力用牵引船舶将沉管拖运到预定地点沉落安放。

由于沉管最终需要永久安放在水底,所以对其密封性和防水性要求很高,因为一旦漏水,后果非常严重。以衔接丹麦哥本哈根与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隧道为例,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计算发现,如果沉管的混凝土有0.2毫米大小的缝隙,那么在100年里渗进隧道的水量高达900万吨,所以做好防水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沉管的防水主要包括管段本身的防水和管道接头处的防水,管身防水通过涂一层防水涂料來解决,而管道接头处的防水,则需要安装止水带做到万无一失。

大胆创新 因地制宜

由于此处气候条件恶劣,并且沉管埋深最大超过45米,适用于浅水区的沉管技术显然不再适用。必须在原有的技术上做出大胆创新,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

在攻克了材料方面问题后,下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沉管的安装沉放也难倒了工程师们。这是隧道施工的最后环节,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根据世界沉管隧道建设经验,管段沉放的施工方案、沉放方式和施工设备取决于沉管隧道所在的自然条件、航道条件、沉管本身的大小和经济性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条件,沉管隧道管段的沉放方式主要有吊沉法、杠吊法、骑吊法、拉沉法等。

港珠澳海底沉管沉放采用扛吊法,沉管的浮运安装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压载系统、拉合系统、GPS+声纳监控系统、精调系统、沉管安装船和大马力全回转起锚船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遥控技术,在安装船控制室实现管节姿态调整、轴线控制和精确对接。

由于管段沉放和对接均在水下进行,需要对管段沉放过程中进行实时定位测量和自动监控,以保证其安全和施工准确性。为了实现管段浮运沉放的自动化控制,必须通过测量手段,持续不断地提供管段的动态位置及其姿态数据。而保证管段正确对接的测量系统,可采用超声波探测装置配合陆地上的引导系统,从而及时掌握管段的位置与状态,从而安全、准确、短时间内实现管段的沉放与对接。

让数字说话

整座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组成,每一节大沉管节又由8个长22.5米的小管节拼接而成,每个22.5米长的小管节使用混凝土约3400立方米。8个小管节串在一起全长180米,有60层楼高,总重约8万吨,沉管的横截面宽37.95米,与一个网球场面积相当。由于海水有很强的腐蚀性,沉管需要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混凝土。

沉管采用工厂化预制,设置两条生产线日夜赶工,即使如此,每两个月也只能生产2节长22.5米的沉管。这么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想在车间平移可不容易,不过这难不倒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采用一种“管节顶推系统”来解决该问题,在管段下方设置4条顶推滑移轨道,下部布置192台主动支撑千斤顶,单个管节安装128台顶推千斤顶,多点分散,同步顶推即可。由此可知,如此庞然大物,要想安全运输、精确施工、准确安放,需要极为苛刻的施工条件和高超的施工技艺。

港珠澳大桥无论工程规模、技术难度和投资大小都创造了新纪录。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连线工程。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预计在2017年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属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责任编辑:司明婧 责任校对:曹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底隧道大桥隧道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