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猛
摘 要:近年来,中国和以色列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企业在两国交往中较为活跃。以色列企业在中国主要从事贸易、投资、产业园区合作等活动;而中国企业在以色列除了从事贸易和投资活动之外,还进行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双方的经贸关系呈现出一种不对称和互补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以色列开启“向东看”的潮流之后,中以经贸关系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国和以色列;双边经贸活动;不对称;互补关系
中国和以色列于1992年1月24日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中以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1992年,中以双边贸易额只有5000万美元,到2016年时已经达到113.5亿美元,增加了200多倍。除此之外,两国近年来在投资、劳务、工程等方面也开展了合作,而且在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中国资本和企业涌进以色列投资以及以色列与中国某省合作建设产业园等消息的报道。那么,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到底怎样?尤其是在微观层面上,以色列企业在中国具体做些什么?或者中国企业在以色列又是怎样的经营状况呢?本文依据事实解析这些问题。
一、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的经贸活动
(一)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贸易活动
商品贸易是中以经济关系的基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以色列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仅次于美国),也是其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色列公司从中国进口商品主要通过在中国设立进口公司和代表处来采购、通过中间商采购、以色列华人公司的直接采购,或者通过参加中国展会来进口商品和通过网上进口中国商品等多种方式。
从以色列进口中国商品的结构看,种类较为分散。2015年度,以色列从中国进口总额为58.6亿美元,排在首位的是机电产品,总值为15.3亿美元,包括空调、宽带设备等;排在第2位的是纺织品,总值为10.3亿美元,包括针织T恤、非针织女装等;排在第3位的是金属制品,总值为6.01亿美元,包括钢板、金属配件等;排在第4位的是化学产品,总值为5.78亿美元,包括含氮杂环化合物、核酸等;排在第5位的是杂项,总值为4.2亿美元;第6位的是塑料和橡胶制品,总值3.57亿美元;此外还有鞋帽、箱包等1亿美元左右的商品。近年来,中国对以色列出口商品总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附加值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虽然中国在以色列的进口对象国中名列前茅,但反过来,以色列在中国的全球进出口对象国中却并不占据重要位置。实际上,即使是在中东各国中,以色列对中国的出口排名也不靠前,如2015年度,中国对中东国家的出口,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阿联酋371亿美元、土尔其244亿美元、沙特234亿美元、伊朗178亿美元、伊拉克79.2亿美元,以色列58.6亿美元仅排在第6位。究其原因:一是阿联酋是中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由此分发至其他中东国家;二是排名靠前的其它几个国家都是人口2500万之上的中东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二) 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活动
除了贸易之外,以色列公司在华经营活动的另一个领域是投资,2013年,以色列在华投资额为1365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9.2%,投资存量累计超过4亿美元。以色列的重点/特色产业包括农业、可再生能源等,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高技术企业,如耐特菲姆公司(NETAFIM)、以色列化工集团(ICL)等,它们与中国投资合作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投资。
耐特菲姆公司是世界滴灌技术的发明者,全球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商,年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产品应用广泛,如2015年3月18日,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与宁夏达成合作协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独立投资340万美元建设滴灌管生产基地;2016年5月,耐特菲姆银川国际工厂正式建成,这是该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实体生产厂,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迈出战略性的一步。
以色列化工集团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化肥、特种磷酸盐等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之一,2013年总营业收入为62亿美元,如2015年10月12日,云南昆明云天化集团和以色列化工集团正式合资成立了“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3亿元人民币,中以双方各持股50%,是一家集磷矿采选、精细磷化工和特种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三) 在中国的间接投资活动
除了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直接投资中国市场之外,以色列企业投资中国的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投资,其中又以风险投资为主要形式,此外也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对中国进行投资。
以色列是世界上风险资本活动最活跃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目前排名靠前的以色列风投公司,几乎都已进军中国市场。说明这一潮流的是一个重要事件:2015年1月,一个由22家以色列一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展开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代表团的成员中有全球知名的风投机构耶路撒冷风投合伙企业JVP、拥有最多亚洲投资者的顶点风投(Vertex)等,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Infinity Group),该集团是世界领先的专注于中国市场的跨境基金管理机构,2004年即进军中国市场,拥有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非法人制中外合作创业投资基金执照(编号:00001)。
除了风险资本投资之外,以色列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近年来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包括以色列贴现银行控股公司(IDB Holding)、以色列第一国际银行控股公司(FIBI Holdings)等。这其中,以色列集团控股公司(Israel Corp.)在中国的投资尤其引人注目,该集团成立于1968年,是以色列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2007年12月,色列控股集團公司和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各出资50%成立了观致汽车有限公司(Qoros Auto.),初始注册资本为34亿人民币,主要为中国和欧洲市场开发观致系列轿车。endprint
(四)在中国建立产业园合作
国际产业园区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载体之一,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建设国际产业园区的热潮,而以色列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国度,自然受到追捧。
2013年5月,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了备忘录,寻求积极推进两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务实合作,2013年8月,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等成为首批获得发改委认可的中以合作重点区域。2014年7月在以色列举办的“中以经济技术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合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双方一致认为,大连、常州、东莞、广州作为首批示范重点区域,开展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现已取得积极成效。
除了中以两国政府层面推动的四大产业园区建设之外,中国各地也在积极寻求建设各类中以科技产业园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南郑州的“中以科技城”、山东青岛的“中国—以色列科技孵化产业园”等。此外,云南、四川等地目前也都在积极与以色列方面联络,争取合作共建各类产业园和创新园。
二、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经贸活动
(一) 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贸易活动
由于以色列是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数量有限。2015年度,中国从中东国家的进口额,排在第1位的是沙特267亿美元、第2位是阿曼147亿美元、第3位是伊朗145亿美元、第4位是伊拉克113亿美元、第5位是阿联酋103亿美元、第6位是科威特69.4亿美元、第7位是卡塔尔51.4亿美元,以色列仅排在第8位32.5亿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商品的构成:中国从前几个中东国家进口的几乎都是石油等原材料,而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结构则较为多元化,以2015年度为例,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的32.5亿美元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机电类产品,进口额为12.4亿美元,包括集成电路(21%)、电话(2.4%)等;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工类产品,进口额为7.92亿美元,包括混合肥(11%)、钾肥(8.2%)等;排在第三位的是儀器仪表,进口额为5.27亿美元,包括X射线设备(4.3%)、医疗器械(3.8%)等; 排在第四位的是钻石,进口额为3.63亿美元(11%);排在第五位的是贵金属,进口额为1.36亿美元,包括切割刀片4330万美元(占1.3%)、钽3670美元(占1.1%)等;其它的进口商品还有果汁、种子等等。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中国进口以色列的商品过度集中在集成电路和化工产品;二是以色列虽然是公认的农业高科技大国,但其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却并不多。而从以色列的出口对象国来看,2015年度以色列的总出口额为654亿美元,其中美国排第1为240亿美元(37%),中国排第2为32.5亿美元(5.0%),但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因而在促进中国增加进口方面,以色列仍可有所期待。
(二)在以色列的直接投资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兴起一股投资以色列的热潮,目前中国企业投资以色列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投资和并购以色列的实体公司(以获取其核心技术)。如2010年10月,浙江三花控股集团出资1050万美元入股以色列太阳焦点公司(Helio Focus),获其30%的股权,成为第一家直接向以色列投资的中国企业;2011年10月,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以色列的全球最大非专利农药企业——安道麦(Adama)公司60%的股份,金额为24亿美元;2013年5月,中国复星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医疗器械生产商飞顿激光公司(Alma Lasers )95.6%的股份;2014年5月,中国光明乳业以约10亿美元购入了以色列最大乳业公司特卢瓦(Tnuva)56%的股权;2016年4月,复星集团又以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著名死海矿物护肤品牌阿哈瓦(Ahava);2016年7月,巨人网络等11家中国资本机构以44亿美元现金联合收购了以色列著名的Playtika手机游戏公司。
二是直接投资或收购以色列的初创公司(获取以色列的创新技术)。中国高科技企业比较倾向于在以色列收购已经较为成熟的技术,通过合作研发,使技术成果最终适用于中国市场。如2015年1月,阿里巴巴投资了以色列二维码开发商“视觉码公司”(Visualead),很快将该项技术运用到阿里的各项业务中;2014-2015年间,百度先后投资了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公司Pixellot、互动音乐教育平台公司Tonara和在线内容推荐公司Taboola,力图获取对百度有用的相关技术;华为则在2016年收购了两家以色列公司——HexaTier和Toga Networks,将其纳入到华为的下一代网络和企业安全产品之中。
三是成为以色列顶尖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或与其展开合作。直接投资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以获取创新技术固然有效,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而与以色列当地风投企业展开合作,则是中国资本投资以色列的另一种方式。仅在2016年,就有十多家以色列风投机构获得了来自中国的资本注入,例如以色列第一大风投公司Pitango获得了涌金集团的投资、第二大风投公司JVP获得了阿里和盛景的投资,而第四大风投公司Carmel也获得了百度和奇虎360的投资等等。
(三) 在以色列承包工程活动
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经营活动的另一形式是承包工程,目前主要还是中国的央企在做这件事,涉及领域多为建筑工程。2006年6月,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获得了以色列卡迈尔公路隧道项目的土建施工合同,该项目总投资额达3.2亿美元,是中国公司在以色列承建的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2011年8月,中土公司又成功竞标吉隆铁路隧道项目,合同金额为9.7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2014年10月28日,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在以色列阿什杜德(Ashdod)的南港口项目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工期预计为93个月,合同金额达10亿美元:2015年3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权(Franchising),项目预计在2020年完成;2015年5月21日,中铁隧道集团与以色列一家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项目TBM段西标段,该项目预算金额约为49.9亿元人民币,中方在联营体中占51%的份额。endprint
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从特拉维夫到埃拉特的高速铁路项目, 即所谓的“红海-地中海高铁”(Red-Med High-Speed Railway)。该项目全长约350公里,预计费用将高达81亿美元。有报道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参与了项目前期的设计评估,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目至今仍未动工。
(四) 在以色列开展的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也是中国公司在以色列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实际上,中国劳工很早就进入了以色列,甚至在2002年加沙冲突期间,有数名中国建筑工人丧命于人体炸弹(当时《南方周末》曾就此做过相关报道)。只是后来由于国内安全形势和工会压力,以色列逐步加强了对外籍工人的管理,在以中国劳工的数量也逐步渐少。
近年来,以色列的民用住宅价格逐年飙升,国内舆论要求解决住房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新一届以色列政府顺应民意,重新批准了外国建筑公司进入以色列市场。2016年10月26日,以色列财政部和建设与住房部共同宣布,以方已从众多候选外国公司中挑选了6家公司,允许其在以色列开展建筑工程,其中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中国公司入选,中以劳务合作进入新阶段。
三、结论与展望
2017年是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建交25周年,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密切。目前在中国,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新疆,到处都有以色列产品的足迹,中以产业园的建设在各地不断拓展;而在以色列,也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日用消费品,以及中国资本参与并购或风险投资的身影。这种双向的不同行为,反映了中以两国间经贸关系的特点,体现了一种不对称的互补关系。
(一)中以两国经贸关系的不对称性
从贸易上看,中国对以出口额和以色列对华出口额之间不太对称,在2016年的双边贸易中,以色列对华出口不到32亿美元,而中国对以出口却有80多亿美元,双方的贸易差额较大。同时,两国各自在对方贸易对象国中的地位也相差较大:中国在以色列贸易的进口对象国和出口目的地国中都高居第二位;而以色列在中国的出口目的地国和进口对象国中则排名靠后得多,双方的贸易地位较不均等。再从贸易内容上看,目前以色列对华出口商品分布较窄,主要以集成电路、化工产品为主,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而中国对以出口商品分布要广得多,从机电产品到纺织服装、从金属制品到化学产品、从塑料橡胶到各类生活用品,涵盖了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未来,有三大因素可能会改善中以双边经贸关系的不对称:一是发展双方的服务贸易,以色列国内服务贸易发达,通过吸引中国人赴以旅游等方式,某种程度上可抵消对华有形商品贸易的逆差。二是增加以色列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尤其是以色列军事工业较为发达,对于正处于国防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军队很有吸引力,但需要考虑美国在其中的消极影响。三是加速成立中以自由贸易区,目前中以双方正在加紧谈判此事,中以自贸区的早日建成不仅将加快以色列企业来华发展,同时还将促进高新技术的便捷转让,对于双方都有益处。
(二)中以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
主要体现在以色列有先进技术和创新企业,而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双方形成互补。以色列以技术立国,高科技产业闻名于世,但受制于国内市场狭小、企业文化等方面原因,公司規模一般都做得不够大;同时,以色列的周边大多是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开拓市场也受到较大限制。而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需求很大。此外,以色列在创新、研发领域具有全球公认的领导地位,而中国近年来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色列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诸多措施和制度,以及数量众多的初创型企业,都可以给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未来,在利用中以经贸关系的互补性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要进一步完善,以技术作为核心资产的以色列公司,在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时,时常会担忧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备。其次,在中以科技产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以色列技术是否适用于中国,虽然以色列确实有很多令人眩目的高新技术,但并非没有缺点,在引进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本国国情。此外,在中以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跨国管理团队需要越过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成功的融合并不是容易。
总的来说,由于中以双边经贸关系的这种不对称和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较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也已成为中以两国各界人士的共识。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017年访华时认为中以之间的合作是“天作之和”,而中国领导人也认为中以之间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随着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以色列开启“向东看”的潮流,中以经贸关系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