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庆
上初一了,孩子成了一名初中生,从小学阶段的老师“领”着走,变成了老师“看”着你走。不少孩子突然不会走路了!在独自前行的路途中,他们充满了恐惧,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但也在突然间,他们似乎有了一种独立的欲望。
期中检測结束了,班级的微信群里,有同学开始策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期旅游。
家长们开始坐不住了,问题多多,担忧多多,顾虑多多:“有老师跟着去吗?”“有同行的家长吗?”“需要带什么物品?”“水壶带大的还是小的?”更有甚者提出治安不好有骗小孩的等等,确实有点吓人。孩子们回复:“各位家长,我们都已经十二岁了,愿意去的就一起去,不愿意去的不强求!”然后又是一阵猛烈的轰炸:“孩子,我们不是不相信你们的能力,家长们就是在担心,因为你们没有独自出过门。”“孩子们,大人不是阻止你们,我们爱你们!”“孩子,……”
“够了!别用爱的名义束缚我们!”——一语既出,群里顿时静了下来!
“别用爱的名义束缚我们!”——我似乎看到了这个孩子的愤怒,也或许是一种无奈还有可能是一种无助。但家长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天一早,我家女儿就自己起床到社区门口集合了。一天中,我时不时地看看微信,女儿带了个手机但没有电话卡,所以,只能在有WIFI的情况下发个信息:在吃早餐、在看电影、在午餐、在游乐园、在商场、在书店等等,大体了解了一些活动轨迹,总体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已经下午七点多了,女儿还没有回来,有家长给我打电话了,她们还没有返程,此时已经没有了公共汽车。我并没有担心,因为有家长过去了,也一定会想办法让她们回来的——晚上九点多,家长找了三辆车把这些“追求自由的”“不想受束缚的”孩子们都接了回来。看着这些小家伙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却又满载而归的样子,我没再说什么。
回到家里,女儿收拾了一下就睡了。临睡前,我没有责怪她,只是对她说:“家长没有用爱的名义束缚你们,但希望你们能总结经验,以后做得更好。”
第二天,茶几上摆放了一张工工整整的表格——《第二次独立旅行安排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