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2016年小麦赤霉病、根腐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7-09-21 21:42刘红岩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7期
关键词:赤霉病小雨麦田

刘红岩

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县重流行,全县发病面积100万亩,占麦播面积100%。据5月上、中旬普查,一般麦田病穗率为8.0%,最高70%以上。发病特点一是见病早,该病在我县一般见病期在5/15日以后,而今年始见期在5月3日,较常年提前10天左右。二是发病重,特别是中、东部的沙土、沙壤土区发病明显偏重,而西部粘壤土区发病稍轻。三是该病菌抗药性增强,许多农户施药后效果不佳。因此,研究该病菌新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项内容。

影响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1、4月中、下旬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日多,4月15-16日、19-20日、22-23日我县均有小雨天气,26-28日阴天,以上6次降水虽雨量不大,中间接连出现大雾天气,空气湿度及温度一般(12-24℃之间,4月15、4月22日最高气温分别达29℃和30℃),对该病前期子孢子发育有利。5月上旬接连出现4次降水,分别在5月1日、2日、4日和5日,这四次降水均为小雨天气,但温度偏高,最高气温均在35-35℃,对该病加重侵染繁殖有利。5月13-14日又接连出现小-中雨天气,对赤霉病流行更为雪上加霜。

2、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麦田严重干旱,小麦长势弱,抗病力下降。今年我县的小麦遭受了历史上的大灾之年。苗期因冻害使全县受害面积较大。而春季3-5月份,虽有几次降水,但多为小雨天气,麦田墒情差,旱情较重,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以后,大多麦田极度缺水,对小麦后期生长极为不利,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这也是今年赤霉病偏重流行的因素之一。

3、近年来我县玉米播种面积较大,而后期玉米收获时均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因大多地块秸杆还田质量差,未粉碎的玉米残存物较多,这是小麦赤霉病病菌寄生繁殖的重要场所,由于菌源量大,易导致后期赤霉病的严重流行。

4、防治质量差。目前生产上农民仅对治虫重视,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没有穗蚜的情况下,众多农户对预防赤霉病重视不够。虽然政府及技术部门多次宣传指导,但能及时提前施药防治的农户不多。有部分农户虽也施药,但只有一次,且时间又不够准确,连续二次喷药的农户很少。因此说,今后加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示范推广力度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小麦茎基根腐病一般在小麦苗期多雨天气发生,后期个别地凹潮湿地块时有发生。今年我县总体发生不重,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我县小麦苗期冻害严重,群体偏少。而春季3-5月份雨量偏少,麦田干旱,对该病流行不利。

防治对策:

1. 麦播前,玉米秸秆还田时,要保证质量,秸秆掩埋要充分,并確保腐熟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田间残存量。

2. 提倡药剂拌种。

3. 小麦齐穗后抓紧进行第一次施药,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品种应不断进行新的试验和更新。

(作者单位:466600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植保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霉病小雨麦田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