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转型发展中信息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21 01:16刘海燕孙明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刘海燕+孙明生

【摘要】应用型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之一,独立学院为实现其自身办学规模、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应用型转型。结合我院应用型转型发展,本文从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机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就信息专业集群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转型 信息专业集群

【课题来源】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6年度基金项目SQ16103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22-01

应用型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之一,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型办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独立学院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应用型转型发展恰好为独立学院改革提供了机遇,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型发展道路转型到应用型,构建具有特色的办学方法,以实现其自身办学规模、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我院作为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全面开启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格局。

信息专业集群是我院的工科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性需求更高,尤其是当代信息学科迅速发展,市场需要大量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因此,信息专业集群转型建设更显迫切。我院在信息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为向应用型转型,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1.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集群建设的专业结构

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基础理科专业转向发展应用型理科专业;压缩边缘零散专业,突出针对技术密集型领域,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技术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形成以电气信息为主的信息专业集群;组建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跨学科专业集群。

2.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密切联系产业,更好的和地方经济建设相融合,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模块化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信息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采取“3+1”的分段培养模式,第一段以校内培养为主,第二阶段是学生进入企业学习阶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和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

3.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及课程、教材建设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去掉陈旧冗余的内容,增加学科的社会前沿知识,加强综合实训部分,引进社会认可的资格认证考核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学法、幕课教学法等;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组织教学改革立项,鼓励自编应用型教材等。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采用校企合作“内外联动”的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积极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衔接”,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一是从设备投入、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配备、技术水平更新等方面继续做强、做大现有校内实践平台,开拓和企业合作的多方渠道,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给予实战培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校企联合培养的层次和规模,学院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开设“订单式”企业定制班,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班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

三是本着共建、共享、共管、共用的原则,和企业联建实验室,并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是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遴选合作培养的校外企业,并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基地学习实践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5.培养“双师型”教師,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双师制”模式,通过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学习、任职,进行技术交流、工程体验、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骨干。同时,吸收合作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校内、外教师合作教学既有利于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我院信息专业集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合理制定专业集群发展规划,从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机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探索、实践专业集群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对提升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古天龙,景新幸,郭庆,魏银霞.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01).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全晓丽,曹阳,胡顺仁,黄丽雯,叶斌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3]程望斌,张国云,吴健辉,丁跃浇,李武.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06).

[4]张惠刚.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张家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

[6]马正兵,朱永永,廖益,钱立,袁柏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集群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7]苏志满.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