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发生原因分析及防预措施

2017-09-21 15:39邹军辉付永明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水层茎秆生育

邹军辉+付永明

每年水稻生育中后期都发生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倒伏,不但对正常灌浆成熟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极为不利。现就水稻倒伏发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倒伏的有效措施。

一、倒伏原因分析

(一)内因。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是决定水稻抗倒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植株高度、茎秆强度及穗部性状三个方面。

一是植株高度。由于水稻穗部位于植株顶端,所以植株高度越高,抗倒性越差,总体来说,植株高度低于90cm的品种抗倒性相对较强,高于90cm的抗倒性较差。

二是茎秆强度。水稻茎秆质地是决定茎秆强度的决定性因素,组织间、细胞间排列越紧密,细胞中硅、钾、钙含量越高,茎秆强度越强,反之越弱,越易发生倒伏。一般优质稻品种茎秆细胞、组织排列相对松散,抗倒性较差,较易发生倒伏。

三是穗部性状。穗型和穗重不同,抗倒性不同。大穗型品种由于大头沉容易发生倒伏,散穗型品种由于更易受风雨影响抗倒性差。而紧穗型和穗数型品种(中小穗)则抗倒性较强。

(二)外因。主要受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两方面影响。

一是栽培因素

1、肥料施用。①肥料施用量大。近年来,依赖加大肥料投入提高单产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没有根据地力水平及预期产量科学确定肥料投入量,氮、磷、钾三大肥料投入总量普遍偏高,导致植株过度繁茂,植株增高,抗倒性减弱;②肥料配比不合理。农民对氮、磷、钾、硅等元素的功效认识不清(主要功能为:氮肥促进生长;磷肥促进开花结实,提高结实率;钾、硅为增强抗倒性),错误的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就可提高产量,重氮轻磷钾现象极为普遍,没有做到平衡施肥,正常氮、磷、钾三大肥料应按照2:1:1的比例施用,但目前多数农民的施肥比例为2:0.8:0.5左右,且对硅肥认识不足,基本不施用。③施肥时期不合理。农民对肥效反应不清楚,认为施入农田即刻就能发挥肥效(实际情况是施入2周后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加之农事繁忙影响,分蘖肥施用时期拖后,肥效发生在了穗分化后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茎基部节间伸长,植株增高,抗倒性降低。

2、水层管理。没有按照“浅、湿、干”间歇灌溉的要求进行水层管理,控蘖期、齐穗期不及时晒田,导致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扎根浅,抗倒性降低。同时部分地块受排水条件限制,长期深水灌溉导致茎秆糜烂,也是发生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秧苗素质弱茎秆细、栽插密度大群体郁闭、插秧深度深分蘖节位高(导致植株高度增高)以及施肥不匀局部肥量大等也都会造成倒伏。另外,耕翻深度不一、低洼地塊客土或土地平整后原低洼部分,由于耕层变深且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植株长势过度繁茂,根系土壤不牢固也是发生倒伏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品种、同样的栽培措施,一个池子倒伏,而相临池子不倒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是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和生育后期天气情况两方面因素。如有些地块处于风口地带,风力过大而造成倒伏。有些地块因耕层草炭含量过高,根系土壤稳固能力差而造成倒伏。同时,生育中后期(灌浆后期至成熟)大风、强降水天气也是导致倒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同时出现)。

二、预防措施

(一)选择抗倒性强的优良品种。引导农民提高对抗倒性的认识,在品种选择时要对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状进行综合考虑,改变目前片面追求产量的品种选择理念,加大抗倒伏品种的推广应用面积。

(二)科学施肥。一是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指标科学确定肥料投入总量及比例;二是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及肥效发生规律准确把握施肥时期,确保肥料适时施入;三是大力推广机械施肥,确保肥料分布均匀,肥效一致。

(三)加强水层管理。指导农民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需水规律,严格按照“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要求进行合理控灌,突出晒田增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倒性。

(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委员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层茎秆生育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