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我国南方大部比较适合水稻的生长,故在南方地区适宜大范围的种植水稻,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水稻的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种植水稻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相对寒冷和干旱的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却不是很广泛,这主要是受到北方特殊的气候和土地质量所决定的。北方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土地盐碱化较严重,这三大因素将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一个地区水稻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状况。一般而言,我国北方的气候及地质条件更加适合水稻的生长发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水稻这种高产作物向北方发展。所以想要获得较好的水稻种植效果就要根据北方温度较低、土地盐碱、气候干燥等特点研究出更加适合北方水稻种植的相关技术。
选种: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类型。种植技術是围绕水稻品种的相关属性展开的,水稻的不同品种代表了其价值功能特性,选择水稻品种要将它的生长特性、产量、潜力等与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地质、土壤条件等相对比,选择出最适合在该区域种植、抗病虫害性强、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进行种植。一般来说,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以小面积的选择试验田进行优质品种比较种植,通过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推广种植。具体的选择特征方面应该包括:抗倒伏、抗冻、抗旱及抗盐碱化、秆强不倒、活秆成熟、不早衰、抗病性强、分蘖率高、大穗型,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能全部成熟的中晚熟品种;米质方面要求透明有光泽、米粒整齐碎米少、垩白米率少、食味适口性好?育秧:采用旱育秧的技术育秧,大致方法可以归纳为:秧田地的选择:由于是旱育秧的方法,苗床始终不保持水层。故田地需要选择为地势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床土的配置:经过调土壤PH值及土壤的疏松度以很好地配置床土。
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种子的前期处理工作是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根本保证。种子前期处理的基础工作是严格的筛选,提高种子的纯净度,避免在优良品种中掺杂瘪粒以及石块等杂物,保证水稻的出苗率,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进行晒种,使种子能够更快的发芽和吸收水分。为了避免害虫对水稻种植的为害,可以进行拌种或者包衣,即将农药与种子进行一定比例的混拌或利用粘着剂使杀虫剂或者杀菌剂等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起到消灭种子上以及土壤中的病虫,减少水稻发生病虫害概率的效果。抗盐性方面可以通过浸种,即利用CaCl2溶液浸种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抗盐性。育秧方面可选择为地势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的苗床,配置pH值及土壤的疏松度很好的床上土壤。
播种:可采用插秧机进行播种,亦可采用手工插秧的办法进行播种。但是,这两种方法无论哪种,都应使播种的量要均匀、适宜以及插秧深度的适中等。这样才能使幼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结合北方干旱的特点,近年来有学者经研究而提出一种水稻种植节水控水的新技术,即用纸膜覆盖法来增强水稻的抗旱性及对水分的充分利用性。
后期管理:待到秧苗移栽至水田里,这就要防止刚插下去的秧苗因过度缺水而萎蔫。鉴于北方的干旱的气候特点,要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点是需要充分考虑的,也是在北方能否顺利、成功的种植水稻的重要因素之一。秧苗成活以后的时间里,要适时地进行喷洒农药、播撒化肥,定期喷施含腐植酸类叶面肥(可在水稻拔节期、孕穗期、灌浆始期进行喷施生命素),以降低病虫害及提高水稻的产量。为了使幼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播种要均匀以及插秧深度的适中;在施肥方面,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不是只要施肥就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每个阶段的肥料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测土配方技术,即检测土壤成分,了解土壤的肥力供给情况,决定具体生长发育期的施肥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又能够减少肥料的浪费;。在后期管理中,还需要对稻田进行一系列人工的处理,如用支撑物撑起部分倒伏的水稻,以防止腐烂而减少了产量;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根据北方水量较少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放、蓄水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水的循环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风,这主要是为了通过水稻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而增加水稻的抽穗率,进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做好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主要围绕补苗、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进行。补苗方面,要适时进行排查,减少土壤荒废率,发现缺苗现象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田间杂草极大的影响水稻的生长,除草剂的使用要慎重,避免除草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尽量使用喷雾式施药,这样土壤残留药物较少。除以上管理措施外,还应该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以提升水稻产量;对倒伏水稻进行处理,以防腐烂而影响了产量;考虑水的循环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风等。最后要适度把握水稻成熟的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与品质,一般全田90%出现黄籽粒变硬且色泽光亮时是最佳收获时期,部分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
病虫害防治:1、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2、稻纹枯病,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作者单位:1664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