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胡久义
小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久远,用途广泛。河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一直是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使得在小麦生产中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随着远程监控技术的出现并且在小麦生产中成功运用后,不但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明显提升了管理水平。本文以河南地区小麦生产中远程监控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更科学的降本增效监控模式。
河南地区现阶段小麦种植概况
河南地区不但地势平坦,而且气候适宜,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现阶段已经超过了5000万亩的种植规模。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河南地区播种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不管是在产量还是在质量都在我国的小麦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河南地区的小麦生产比例大约占据了我国小麦总量的四分之一,具体如下表所示:
远程监控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河南地区作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小麦的生产中,原来都是依靠大量的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障麦苗的正常生长。直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成功運用,特别是远程监控技术的出现,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远程监控技术在河南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苗情监控
在现阶段的小麦生产中,远程监控技术在小麦苗情监控方面应用比较成熟。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图像或者视频传输技术以及无线遥感技术等技术的优化集合,把田间地头的小苗生长情况通过已经架设的设备传送到监控中心的管理人员面前,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并且能够不间断、全方位地进行苗情监控,在小麦的种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远程监控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小麦生长数据采集
小麦生长数据的采集是实现远程监控的基础,只有准确、全面的采集到了小麦苗情的相关数据才有可能实现精准的远程监控管理。在实现小麦生长数据的采集环节,首先应充分考虑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种植基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并且根据区域差异确定自动化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密度。比如在河南濮阳县布设的监控设备就能够监控并代表潮土水浇麦区的小苗生产情况,在河南的中部地区许昌县布设的监控设备则能监控并代表潮土中、高肥力麦区的小苗生产情况。目前河南地区已经建成的监控检测数据采集点大约有24个,为小麦的生产种植中苗情远程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然后确定并制定需要采集的指标参数以及采集数据的标准。在小麦生产的数据指标参数设置中,应以小麦生长发育的客观进程为主线,贯穿小麦的播种、幼苗、拔节、抽穗等时期,同时全面考虑小麦生长的湿度、温度、土壤肥力、风力等影响生长的各种因素。比如,在土壤湿度的指标参数设置上,要从入土深度为5公分、10公分、20公分、40公分的土层中分别采集数据,这样才能获取有用的基础数据。在整体视频图像或者图片的数据采集上则应形成360度全覆盖的采集点,目前河南地区基本都采用360度全自动摄像头来采集图像数据,科学而且方便;最后,应制定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数据采集工作能够准确无误的正常运行。
小麦生长数据传输
在小麦生产的远程监控中,当设备开始正常工作后,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检测监控设备就会根据采集要求把获取的小麦生长数据,比如麦田照片、生长湿度、土壤湿度、风力等参数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途径上传到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设备。现阶段河南地区布设的小麦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每十分钟采集、更新一组麦田数据,每小时上传一组田间地头的实景图像,对生产管理者而言非常方便。
远程监控、数据分析
从麦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输到达远程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系统后,从事麦田管理的农技人员就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来获取并分析小麦的生长态势、杂草以及病虫害影响情况,也能对小麦生长出现管理问题的地方及时发出预警。对于严重的灾害或者病害问题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邀请各地的农技专家进行诊断、会商。这样不但提升了小麦生产的管理水平,而且整合利用了各地的优秀资源,将会是现代化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生产管理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麦田生产管理者只需要投入少量的人力资源就能够实现大面积的种植管理,及时的发现旱情及时灌溉,也能够把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河南地区通过麦田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升,小麦种植户通过互联网能够随时登录并进行生产管理、咨询。
(作者单位:463100 河南省遂平县农业经营管理指导站、遂平县农业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