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媛
【摘要】爱与被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现在学生不是不爱、不是变得冷漠和残酷,而是教育工作者在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中,缺乏对他们内心需求的重视和内心情感唤醒的方法,只注重了形式上浅层的爱,而忽视了爱的深层次挖掘。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没有关注被爱的主体的需求。本文主要旨在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掘池 爱与被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74-01
记得大约是3、4年前,湖南卫视就推出一档热门的真人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将目光聚焦在迷恋网络游戏、逃学、狂热追星、与父母关系恶劣等患有“现代病”的都市独生子女身上,节目希望通过“换位”、“换环境”、“换父母”等方式来唤醒角色体验者最美好的情感,达到教育体验者的目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是一位教师妈妈和学生孩子的角色互换。教师妈妈在节目开始时,列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多宗“罪”:不爱学习、不认真听讲、爱看小说甚至还早恋……。那么,教师妈妈变成了学生妈妈,她的表现会怎样呢?是不是会像她平时要求学生那样?事实上,学生妈妈上课也只能坚持30分钟不开小差、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上课竟然打起了瞌睡、没有积极举手发言、没有按时交作业……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她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这位教师妈妈表示,通过角色互换体会到做一名学生也是不容易的,不是像她想像的那样容易和简单,要想成为一名老师眼中的“优等生”更是不易。
记得,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于无形。”
夏先生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做教育就好像掘池,要抓住“关键和标准”。这个关键是什么呢?标准又是什么呢?
都说孩子的情感最纯真、最无邪、最美好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老师都开始感叹如今的孩子是那么难教、那么叛逆、冷漠和麻木:每天都会有学生和老师拌嘴;教室的地面上被扔了许多废纸垃圾;每天都会有学生不交作业;每天都会许多学生发生矛盾;谁谁谁又早恋了;谁谁谁又手脚不干净了——于是,我们得出结论:现在的学生真的很糟糕,素质每况愈下;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爱,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接受态度越来越差等等的结论。真是学生道德素质变差吗?真是学生在变得很“坏”吗?这些行为真是他们“真心”所为吗?恐怕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孩子们内心的爱与情感未被唤醒,或者是他们内心的的爱与情感被我们忽视。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爱、被照顾和被管理,却没有人教会他们在被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去关爱他人,在被管理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
没有引导之心,没有掘池之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个疏漏,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围着应试打转,提着荣誉攀比,追着培训赶场,无暇其他。而教师在班级管理上也理重于情,虽然学生可以被理说服甚至压服,但终究缺乏情感上的认同,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教育的关键应该更多考虑到被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充满“情和爱”的过程,“情和爱”就是掘池的标准和工具。
既然,找到了“情和爱”就是掘池的标准和工具,在掘池中我们就有了好的方法了。以“情和爱”为标准,我们多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就知道他们到底需要是什么?反之,我们就知道要给予他们怎样的关爱。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被服务对象——学生。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每天作业能少点,再少点。因为,我太渴望童年看到蜻蜓的舞蹈,耳边充斥着蝉鸣和小朋友的欢笑;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没有那么多考试,没有排名,没有世俗的比较,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像流水般欢畅,让获得知识的过程变得无比快乐;
假如我是学生,在我的学习中,我希望老师能将知识变成一年四季中各种口味的果汁,让让我美美的喝下,或酸或甜或苦,没关系,那就是最真实的味道,我定会回味无常;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是我人生路上的好伙伴,和我探讨冰为什么会融化、星星为什么会眨眼、1+2为什么等于3……哈哈,那将多么有趣;
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当我犯错的时候,听到的不是老师严厉的训斥,而是委婉道来的话语……等等假如,你所有的假如都是水,为师所要做的就是“池”。
参考文献:
[1]夏丏尊.爱的教育(小说)意大利亚米契司著. 1924.
[2]杜彩云;付光.教育与掘池. 内蒙古教育,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