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特刊要“特”字当先

2017-09-21 17:38何强
记者摇篮 2017年9期
关键词:特刊特色

何强

【摘 要】为体现特刊的“特”字,编采人员要在“特”字上下功夫。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宣传方案,前后方紧密配合,使新闻报道有声有色。突出重点,发现亮点,形式新,内容新,以期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特刊 “特”字当先 特色

从2005年开始,“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一直在沈阳举办,至今已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在历届大赛期间,沈阳日报都派出精兵强将,编辑出版本报记者独家采写的特刊给予充分报道。为体现特刊的“特”字,每次特刊,编采人员都在“特”字上下了不少功夫。赛前研判本届赛事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宣传方案,周密策划,前后方密切配合,使历届“振兴杯”报道都有声有色,突出了重点,发现了亮点,形式新,内容新,覆盖了大赛的全过程,有张有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顶层设计抓特制

每届“振兴杯”,沈阳日报特刊的新闻宣传都寻求突破,求新求变求“特”。要在特刊中把“特”字淋漓盡致地表现出来,事先预判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这种顶层设计要抓住每届“振兴杯”的主题,围绕主题确定报道思路、报道重点、表现手法,包括前后方人员的安排、衔接等。所有参与“振兴杯”的编采人员达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明确任务,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特刊确定的工作目标。在“振兴杯”前,翻阅本报前几届“振兴杯”特刊的做法,从内容到形式,找出优点,分析不足,值得借鉴的方面要有意识地传承发扬,而不是照抄照搬;发现问题,摒弃不足,在新的特刊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要学习借鉴其他媒体的好做法,从内容上深入挖掘,从形式上力求创新,从配合上要无缝链接,有分有合,大型活动报道要全员出动,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达到有机统一。

第十二届“振兴杯”是以“青春技能添动力助力振兴再出发”为主题,突出“不忘初心,传承匠心”的时代精神,包括机修钳工、网络课件设计师、服装设计定制工共3个竞赛项目。由于服装设计定制工是历届“振兴杯”中,第一次列入比赛,所以经过精心策划,在第二天的特刊中,把这个工种的比赛设计成当天重点推出的内容,记者把采写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准00后女孩,通过描写、叙述把比赛的全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比赛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振兴杯”服装定制工比赛现场,来自沈阳市多美姿销售有限公司的李金钰用心地制作版样。1999年出生的李金钰,是辽宁地区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别看她年纪小,却像个老队员,人小鬼大,比赛现场表现得很沉稳。第十一届“振兴杯”的主题是“岗位练技能青春助转型”。这届比赛有3个亮点:四项工种历年最多、349人参赛规模历年最大、活动创意历年最活。围绕大赛主题和3个亮点,策划之初,就将刊发内容、采访方式、写作形式进行了组合规划,在特刊中把顶层设计的思路充分体现出来。

前方采访抓特点

无论采访哪一个领域、哪一条战线,记者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虽然多次参加“振兴杯”的采访报道,但是也要保持一颗善于发现新事物的心,凭着自己对“振兴杯”的认识,我的深刻体会是,要着力从一般的大众化的比赛中,发现与以住不同的,具有新鲜的、独特价值的新闻,从司空见惯的比赛中发现异常情况,发现与众不同的新闻角度,采写出具有自身特点而又不与其他媒体雷同的新闻,在采访中抓住赛场和选手的特点。

在2013年第九届“振兴杯”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两名女选手进入了车工决赛。车工比赛的竞技场,一般都是被男选手占领,很少有女选手能从各自的省份突围出来,参加这种全国范围的比赛。由于记者提前做了功课,在报名选手名单中,发现了两名女选手,在其他媒体关注其他赛事的时候,记者随两位女选手,“潜伏”进入了赛场,全方位地观摩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况。除现场观摩外,赛后记者对裁判、两位女选手分别进行了采访,全面地反映了赛场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冲天豪气。

在《万绿丛中一点红 车工赛场“姊妹花”》中记者描述:3日率先进入决赛的王家被排在13号工位上,她穿着蓝色工装,头发盘成发髻,压在帽子下面。她是场上惟一的女选手,用右手操作摇臂的时候,一下、二下、三下……神情很专注。站在一旁的监考官介绍说,女选手与男选手相比,技术动作细腻,但5个半小时的站立操作,对一般男选手来说,体力上都是个考验,对女选手就更是个挑战了,凡是能坚持下来的,意志品质都是特别过得硬的,无论成绩如何,都值得大家敬佩。

后方编辑抓特色

按照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编辑在版面安排上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工作思路。从设计准备到实施方案,离不开编辑的“二度”创作。编辑应紧紧围绕每一期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策划,要会画龙点睛,要慧眼识珠,要能掂出稿件的分量,有的稿件要删要改,有的稿件要补充内容补充采访。既把好关,做好稿件的监督检查,又要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美容美化,将采写内容与版面安排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特刊办出特色。

第十一届“振兴杯”设置了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电子商务师、快递业务员四项赛事,二、三产业比第一次达到了1:1的平衡。记者兵分几路,分别到四个赛场进行了采访。后方编辑看到稿件后,灵机一动,想起了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在职工群众中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支大国工匠队伍的号召,把标题设计成《看见大国工匠的青春身影?——写在第十一届“振兴杯”技能大赛的赛场》,这个标题和稿件在特刊中一刊登出来,令读者眼前一亮,读者的眼前仿佛有一批年轻的工匠,在拚搏在前行,在竞技赛场和生产实践中创造着奇迹。在第十二届“振兴杯”编稿过程中,后方编辑发现90后年轻人居多,于是,就组织前方记者以90后选手为主,围绕他们赛场内外进行了采访。这个新闻稿对于青年职工学技能、当工匠特别有示范意义,编辑抓住特刊特色的思路在《90后成为钳工赛场主力军》一稿中,也得到了完美诠释。

在第十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有一张久违的“面孔”,这就是时隔六届重新回归大赛的机修钳工项目。众多90后的年轻选手成为大赛的主力军。机修钳工比赛裁判长杨全利敏锐地发现,一些选手的火候还不够:“钳工的规范操作,机修和装配这块儿,有些选手做得有点儿不到位。比如说:拆装,装螺钉的方法,松与紧是有规范的,不是想拧哪个就拧哪个,是有顺序的,国家有标准。有的选手就不够规范,想怎么拧就怎么拧。所以,我们设赛项比较看重的一块儿就是规范要求,目的是提醒选手,使他们有提高,使比赛成为学习提高的过程。”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参考文献】

[1]吴国雄.地市报特刊策划思路《新闻前哨》2012年1期;[2]成立新.全国两会报道与新闻生产方式转变《新闻前哨》2011年7期;[3]黎奎.用心去采用情去写《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1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刊特色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