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进兴
(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福建 安溪 362435)
40年生福建柏不同混交林生长比较
高进兴
(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福建 安溪 362435)
为探索培育福建柏大径材的最优混交模式,对安溪竹园国有林场40年生福建柏不同的行间混交林(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3∶1∶1)、福建柏×柳杉(5∶4)、福建柏×火力楠(2∶1)、福建柏×木荷(3∶2),福建柏纯林(对照组)的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单株材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702 m3·株-1)>福建柏×柳杉混交林(0.2620 m3·株-1)>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0.2125 m3·株-1)>福建柏纯林(0.1986 m3·株-1)>福建柏×木荷混交林(0.1196 m3·株-1);木材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336.19 m3·hm-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261.73 m3·hm-2)>福建柏×柳杉混交林(241.84 m3·hm-2)>福建柏纯林(192.77 m3·hm-2)>福建柏×木荷混交林(128.37 m3·hm-2)。综合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为最优混交模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其福建柏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提高13.32%、20.58%、36.05%,林分总蓄积量增加74.40%。
福建柏;混交林;生产效益
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Dunn) Henry et Thomas)别名滇柏、建柏,为柏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四川和贵州东南部等地,以福建中部最多[1]。福建柏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形美观、树干通直,高可达20 m,胸径80 cm;木材轻,材质好,纹理细致美观,加工容易,干后材质稳定,可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和雕刻,是我国珍贵的高级用材树种[2]。福建柏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对立地要求不太严格,侧根发达,具有固氮菌、放线菌、霍氏菌等多种根瘤菌,在贫瘠的土壤也能较快生长,凋落物归还量大,易分解,具有较高的培肥能力,是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用材树种,为我国南方常用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3]。福建柏可与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其营造的混交林效果好,关于福建柏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培肥土壤、生长特性、混交树种及其混交比例等方面研究已有陆续报道[4-6],这些研究所报道的林分都相对年轻,多数少于15年生。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于1976年开展福建柏分别与马尾松(Pinusmasonian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木荷(Schimasuperba)等5种植物的混交造林试验,2016年对其进行复位调查,开展40年生不同混交林生长状况的研究,以期为福建柏混交林营造(尤其培育福建柏大径材)提供参考。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溪竹园国有林场前垵工区(东经117°59′、北纬24°56′),地处安溪县东南部,属戴云山系,典型的山地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9 ℃,最高气温39 ℃,最低气温-2 ℃,全年无霜期260 d,年均降水量1800~2000 mm。试验地海拔840~940 m之间,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80 cm,质地疏松肥沃,腐殖质层10 cm,造林地前茬为宜林荒山荒地。复位调查的林下植被以芒萁和五节芒为主,其次为扇叶铁线蕨、胎生狗脊蕨、毛亮叶崖豆藤、网脉酸藤子、玉叶金花、乌毛蕨、淡竹叶、黑莎草和金银花等。
1.2试验方法
本试验地建立于1976年3月下旬,采用福建柏、杉木、马尾松、火力楠实生苗造林,初始造林株行距2 m×2 m,福建柏种子来源于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25年生优质母树。不同的行间混交模式有h1: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3∶1∶1)、h2:福建柏×柳杉(5∶4)、h3:福建柏×火力楠(2∶1)、h4:福建柏×木荷(3∶2)、h5:福建柏纯林(对照组)。试验林10年生时进行1次卫生伐,混交林比例保持不变。2016年6月,选择立地条件一致地块,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通过试验林复位,沿上、中、下坡对不同混交林模式分别设置面积为400 m2的标准地各3块。对标准地内树木进行每木检尺:胸径、树高和冠幅。根据调查材料计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用标准木求算林分蓄积量。
调查结果(表1)表明,在胸径和树高方面:与福建柏纯林(对照)相比,福建柏×杉木×马尾松、福建柏×柳杉、福建柏×火力楠等3种混交林都有所增加,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胸径、树高分别比纯林增加13.32%、20.58%,福建柏×柳杉混交林分别比纯林增加6.15%、9.3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分别比纯林增加1.83%、13.20%。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相比,胸径和树高均降低,分别减少21.05%、11.19%。冠幅方面:福建柏纯林最大,为3.62 m;其次是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为3.61 m;最小的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仅2.53 m。
表1 福建柏不同模式混交林生长情况
*:括号内的数值为不同混交林与对照组(h5)相比的增或减值比例。
在不同的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单株材积、蓄积量最高的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702 m3·株-1、178.31 m3·hm-2),其次为福建柏×柳杉混交林(0.2620 m3·株-1、159.82 m3·hm-2),最低的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0.1196 m3·株-1、78.95 m3·hm-2)。单株材积方面:与福建柏纯林(0.1986 m3·株-1)相比,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增加36.05%,福建柏×柳杉混交林增加31.9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增加7.00%;福建柏×木荷混交林减少39.78%。总蓄积量方面:与福建柏纯林(192.77 m3·hm-2)相比,福建柏×杉木×马尾松、福建柏×柳杉、福建柏×火力楠等3种混交林都有所增加,分别为336.19、241.84、261.73 m3·hm-2,增加74.40%、25.46%、35.77%;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为128.37 m3·hm-2,与福建柏纯林相比减少了33.41%。
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建柏的胸径和单株材积方面,福建柏×杉木×马尾松(h1)>福建柏×柳杉(h2)>福建柏×火力楠(h3)>福建柏纯林(h5)>福建柏×木荷(h4);在树高和总蓄积量方面,h1>h3>h2>h5>h4。40年生的福建柏与杉木×马尾松、柳杉、火力楠分别混交后,与福建柏纯林相比,木材生长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尤为明显,福建柏的胸径22.29 cm、树高16.17 m、单株材积0.2702 m3·株-1均为最高,比纯林分别增加13.32%、20.58%、36.05%,总蓄积量336.19 m3·hm-2,比纯林增加74.40%。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得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为最优混交模式。
福建柏与木荷混交造林有诸多报道[7-12]发现两者混交后相比纯林的生长量都有所增加。然而,本研究发现40年生的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相比其它混交模式,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方面都最低;与福建柏纯林的生长状况比较,生长量也减少,福建柏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减少21.05%、11.19%、39.78%,总蓄积量减少33.41%,与以前这些报道的结果并不一致。李肇锋等[5]通过分析了12年生福建柏7种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分生产力指标,其中福建柏×木荷混交模式的生物量为所有混交林中最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初步得出福建柏×木荷混交模式的木材蓄积量不如福建柏纯林,并非培育福建柏大径材合适的混交模式。
木荷既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树种,又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抗火、难燃树种,其树皮和树叶富含单宁。有关木荷的化感作用有众多报道[13-15]指出木荷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前人多数研究认为福建柏与木荷所混交的效果优于福建柏纯林,这可能与这些研究选择的林分年龄较年轻(多数少于15年生,化感作用还不甚明显)有关。本研究所报道的林分年龄达40年生,结果显示木荷对福建柏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意味着随着福建柏与木荷混交的林分年龄增大,木荷对福建柏的生长抑制逐渐加强。该现象对于培育福建柏大径材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更为深入探讨与研究。
[1]郑万钧,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28-337.
[2]盛炜彤,薛秀康.福建柏、杉木及其混交林生长与生态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1992,28(5):397-404.
[3]俞新妥,叶功富.混交造林与人工林的持续速生丰产[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3):322-326.
[4]李大岔.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31(4):51-53.
[5]李肇锋,黄碧华,傅成杰,等.福建柏7种混交模式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与生产力比较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 (9):1-5.
[6]周宗哲.福建柏人工林工艺成熟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6,177(4):153-158.
[7]陈爱平.福建柏与木荷混交造林技术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13,34(3):75-78.
[8]陈堆全.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生长与改土效果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1(3):24-26.
[9]汪国彬.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4.
[10]王青天,林武艺,谢文雷,等.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试验[J].绿色科技,2010(6):72-74.
[11]谢鹏虎.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土壤肥力研究[J].绿色科技,2013(6):70-73.
[12]谢文雷.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成效分析[J].绿色科技,2011(7):84-86.
[13]何佩云,丁贵杰.刺槐、木荷水浸液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26-528.
[14]罗振海.不同树种叶片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72-174.
[15]苏小青,林思祖,曹光球,等.木荷叶及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化感效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703-706.
TheGrowthComparisonsoftheDifferent40-year-old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
GAOJinxing
(AnxiZhuyuanState-OwnedForestFarmofFujian,Anxi362435,Fujian,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growth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four different row intervals ofFokieniahodginsiimixed forest and theF.hodginsiipure forest in Zhuyua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Anxi,Fujian,it is hoped to find the best mixed models for big log ofF.hodginsi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ed forest model ofF.hodginsii×Cunninghamialanceolata×Pinusmasonianahas the greatest individual volume ofF.hodginsii(0.2702 m3per plant),followed the model ofF.hodginsii×Cryptomeriafortunei(0.2620 m3per plant),the third isF.hodginsii×Micheliamacclurei(0.2125 m3per plant),the forth isF.hodginsiipure forest (0.1986 m3per plant),and the least one isF.hodginsii×Schimasuperba(0.1196 m3per plant).As for total volume,theF.hodginsii×C.lanceolata×P.masonianahas the greatest volume (336.19 m3·hm-2),followed the model ofF.hodginsii×M.macclurei(261.73 m3·hm-2),the third isF.hodginsii×C.fortunei(241.84 m3·hm-2),the forth isF.hodginsiipure forest (192.77 m3·hm-2),and the least one isF.hodginsii×S.superba(128.37 m3·hm-2).After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xed forest model ofF.hodginsii×C.lanceolata×P.masonianais the best mixed mode forF.hodginsii;the individual volume ofF.hodginsiiincreased by 13.32%,20.58% and 36.05%,respectively,as compared withF.hodginsiipure forest,and the stand total volume increased by 74.40%.
Fokieniahodginsii;mixed forest;growth benefit
10.13428/j.cnki.fjlk.2017.03.009
2017-03-23;
: 2017-06-01
农业科研计划项目(N(2013)0040号)
高进兴(1971—),男,福建安溪人,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研究。E-mail:gjx736477@126.com。
S725.2
: A
: 1002-7351(2017)03-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