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萍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陈淑萍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首先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质量保障。文章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概念入手,探讨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初步构建了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举措。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学术研究型高校逐渐减少,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从目前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理工类专业由于其学科的性质和历史的传承,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合理和健全,而人文类专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尚未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大多停在理论层面,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广泛重视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的建设,但仍存在着建设方向不明确、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设备简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安排不当、相关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经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类专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导致了人文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协作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差等共性问题,而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是单科教学无法替代的,因此,如何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以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当前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体系”,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构成体系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二是必须要经过一个人为构建的过程。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含义,才能称做体系。
教学体系,则是指若干教学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是一种活动过程,由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将教学条件和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教学体系。一般情况下,教学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据此,也可以将教学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由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活动实现途径和方法体系、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教学评价和保障体系等各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可以称为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上述各要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活动的总体功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狭义理解,则是特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设置实践课程以及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本文所要探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尽管人文类专业的每个学科依其学科专业性质不同又被划分为理论专业和应用专业,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在教学管理上对实践教学内容做出符合课程教学大纲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可行的。
2.1.1 系统性原则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活动必须循序、连贯、系统地进行。对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相关论述。《礼记·学记》有言:“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即如果教学杂乱没有章法,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没有效果。宋·朱熹《读书之要》中指出,学习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捷克的教育家J.A.夸美纽斯也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1]75,“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1]80。这些论述都足以表明,系统性原则,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因此,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要根据其专业性质和特点,紧扣实践教学各环节及其内容上的内在联系,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形成彼此关联、前后相续的教学体系,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
2.1.2 分层性原则 与理论教学相同,实践教学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教学系统,既有鲜明的层次性,又有明显的连续性[2]161;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同样是有顺序的,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鉴于此,设置实践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容,也需要在分层次、分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按分层性原则构架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
2.1.3 独立性原则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但同时,实践教学又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规律,它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种与理论教学地位等同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人文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要结合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学分的分配比重,构建相对独立的、完善的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1.4 创新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尤其是人文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要强化创新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依据上述构建原则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3年以来,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基础,根据实践内容与性质,以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包括综合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拓展性实践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表1 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了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劳动、外语与计算机技能训练、毕业教育等。通过相关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实践认知能力,形成最基本的综合素质。
表2 专业基础实践训练模块
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包括了专业认知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应用实践三个模块。其中,专业基础实践包含了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语言理解应用能力训练、文学阅读鉴赏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四个子模块,各子模块设有相应训练项目(具体项目见表2);专业应用实践包含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些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拓展性实践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工作技能、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与技能竞赛、职业规划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
上述三大实践教学模块中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既各有分工和侧重,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规格,不都是高层次的研发人员,也不都是熟练的操作工和技师[3]35。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必须从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4]56;根据“重应用”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科知识重组,构建一套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5]84。
健全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以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进行和运转。
第二,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组织机构建设,以保障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和合理监控,为学生各类实践和技能训练提供条件保障和技术指导。
第三,合理制定实践教学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人文类专业,要通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外聘等方式,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必备的硬性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人文类专业规划和指导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创造条件,提供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人文类专业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范中桥.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61.
[3]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5.
[4]陈孟君,林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56.
[5]林雪燕.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看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11(1):84.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7)04-0139-03
10.13420/j.cnki.jczu.2017.04.034
2016-12-27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jyxm564)。
陈淑萍(1969—),女,安徽潜山人,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