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宋国际 本刊记者 郑挺颖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治理农村地下水,生态农业是根本”
◎实习生 宋国际 本刊记者 郑挺颖
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约占整个水体污染的40%~50%,其中养殖业又占农业面源污染的90%以上,可见治理农业面源和水体污染刻不容缓。我国农村的地下水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农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危害有多大?应该如何预防,怎样治理?9月4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就这个话题采访了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季。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
原本预约的采访时间是下午4点,但李季教授特别忙,直到晚上8点,才在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办公室见到李教授。话题先从农村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说起。李季教授说,通常讲,化肥、农药和规模养殖业排放的粪污,是农村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化肥里含的氮、磷,农药,还有饲料中的抗生素、重金属,都可能污染地下水。
我国的传统农业有两千多年历史,没有给后人留下环境负担。在传统农业种植中,农民用的肥料是就是各类有机肥料,基本不会出现地下水污染问题。李教授介绍,现在农民种地用的化肥,一般是到肥料经销商那里购买,且喜欢选购那些氮、磷含量高的肥料。这些化肥过量使用就可能通过淋溶作用(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从土壤表层进入下层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了,让农民朋友再回到传统的种植模式已不再可能。
在种植业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方面,通常认为:蔬菜种植造成的污染相对最重,其次是水果种植,最轻的是粮食。为什么会这样呢?李季教授解释:“这是因为种蔬菜的农户投入最高,种粮食的投入最少。农户投入越高,用的农药、化肥就越多,地下水受污染的可能程度也就越高。”
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李季教授说:“传统的养殖模式很难适应养殖户及市场的需求,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开始使用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而饲料中含有铜、锌等重金属,经动物排出后,随着粪便一起流到地表水中,最终又污染了地下水。”
此外,有的养殖场部分禽畜病死了,养殖户没有妥善处置,随意抛弃、填埋,也可能污染地下水。
那么,在农业生产范围内,谁是地下水污染的大头呢?李季教授估计,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约占整个水体污染40%至50%,其中养殖业又占农业水体污染的90%以上,整体来看,养殖业污染远大于种植业。
李季教授接着说,地下水是互相通的,治理农业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没有“特效药”,主要通过大自然的自净作用来解决。例如,通过微生物反硝化自净机制可以把地下水中含量超标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排到空气中。
“最好的办法是源头控制,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就很难解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谈到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李季教授认为,要先摸清楚全国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情况,把地下水的污染监测体系建立起来。我国的地下水监测体系正在建设当中,与欧盟相比还落后很多。欧盟已经有2万个监测点,只要有水井的地方都有监测点。
李季教授承认,弄清楚全国农村的地下水污染确实难度很大,但一些长期种植蔬菜的区域,其地下水污染可能会比较严重,可以考虑优先设点监测。因为长期种植蔬菜的地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相对会高一些。李季教授曾对东部某省某县三个代表乡、镇的653个地下水水样进行过检测,结果发现,全年平均硝态氮含量高达22.6毫克/升,超出我国饮用水标准的水井比例为36.5%,超出最高允许含量 (10毫克/升)的水井比例达59.5%。
农药、化肥用了这么多年,土壤、地下水也需要疗伤,也就是常说的修复。除了靠大自然的自净,李季教授还建议加强源头控制,通过强有力的管控手段,把氮、磷等化学品的投入降下来。
李季教授介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治理地下水的硝酸盐超标,主要是调整种植品种结构,采取更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例如,华北部分地下水短缺区域,就在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直接休闲或放弃种植小麦,改种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同时,国家给这些农户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发放补助。等到雨季来临时,引清水回灌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相应降低。
据河北新闻网9月6日报道,今年10月至明年6月初,河北省将在廊坊、保定、衡水、沧州、邢台、邯郸6市地下水漏斗区,开展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施自然休耕和生态休耕。
国外还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李季教授介绍,荷兰主要是靠发展景观农业进行调整,因为农业景观的多样化、种植作物的多样化可以调整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激活土壤的活力。
我国现在的农业种植方式是粗放式的,大量依赖化学品的投入。那么,未来如何转型?
李季教授认为:“要减少化学品的投入,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这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常规农业要转为生态农业,在转变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步减少,用有机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一些发达国家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已超过化肥。”
那么,生态农业会不会让农民的收入减少呢?李季教授认为不会,“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走绿色种养结合的道路,发展绿色经济。化肥、农药用量减少了,土壤质量就会变好,自然而然地农业就变得越来越可持续,这样一来,农民朋友投资减少了,收益反而提高了。”
李教授建议,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方面,要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在两者之间实现循环,这样不仅可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可以让废物回到土壤,不断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循环农业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还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例如,在日本,农业废弃物处理就是交给第三方运营的。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源头治理好了,土壤板结现象就会减少,土壤结构也会变好,保水性也会提高。李教授微笑着说:“这样一来,土壤中有了大量微生物,它们会帮助修复土壤,土壤污染程度自然会降低。”
本栏目责编/郑挺颖 zhengtingy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