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琼
阴道炎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有的甚至反复多次发作,大多数女性朋友都碰到过,而且对女性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那么大家是否对阴道炎有了足够的认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最常碰到的几种阴道炎吧!
病原体:阴道毛滴虫。
生存环境: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 5以下或7.5以上环境中则不生长。所以在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月经后接近中性,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它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甚至是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皱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传播方式:
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
分泌物增多,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
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
治疗方法:
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可大剂量单次用药,也可小剂量连用一周。
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愈前避免无保护性交。
注意事项:
该病再感染率很高,可对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性活跃女性在最初感染3个月后重新筛查。
为避免重复感染,内裤及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
病原体:假丝酵母菌。
生存环境:适宜在pH4.0~4.7的酸性环境中生长,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抵抗力较强。
诱发因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
传播方式:
主要为内源性传播,该致病菌除寄生在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这三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
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传播。
极少数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
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特点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
治疗方法:
消除诱因:积极治疗糖尿病,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
根据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常用药物有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等。
无须对性伴侣常规治疗,有症状的男性应同时治疗。
注意事项:
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在诊断后2个月内复发者,需再次复诊。对复发性疾病在治疗结束后7~14日、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
该病为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
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
临床表现:
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妇科检查阴道无炎症改变。
治疗方法:
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可口服或局部用药。
无须对性伴侣常规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后无症状者无需常规随访。
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有关,对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者要随访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