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人物关系《圣经》原型解析

2017-09-20 10:05刘荣荣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名利场圣经

刘荣荣

摘 要:《名利场》中的小人物利蓓加是贯穿整个作品发展的线索,围绕中心人物组成了三种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和婚姻关系。萨克雷将这三种人物关系与《圣经》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置换,巧妙地运用到《名利场》的创作中。文中多次引用《圣经》中的人物,比如大利拉、力士参孙、该隐等。作者用《圣经》中的人物关系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关系,通过对原型的使用和置换,呈现出人物关系的三种不同状态。这三种不同状态暗含了:堕落与放逐的父子关系原型、背叛与回归的兄弟关系原型、赎罪与新生的婚姻关系原型。本文从《圣经》原型的理论出发,具体阐释《名利场》中的这三种关系的原型。

关键词:《圣经》 神话原型理论 《名利场》

历年来,不同时代的学者和批评家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名利场》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国内外学者对《名利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女性主义解读、互文性对比、修辞方法研究、译本的翻译技巧分析和对比等。其中也有学者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分析《名利场》中的主题和一些人物,相比较而言,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论述的较少。

一、《圣经》——神话原型理论释义

原型(archetype)最早来源于希腊文,arche指原先的、最初的,type指的是类型,它的本意是“原始模型”。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在《作为原型的象征》中认为原型为“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具有约定性的联想群”以及原型具有“置换变形的特点”。从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型同样是文学中经常复现的一种象征,通常也是一种意象,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

神话就是神话故事情节,文学中的故事演变于神话,神话就是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因此,神话原型即指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物类型和叙事结构以及存在于背后的神话基本形式。《圣经》(Bible)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圣经原型”即指文学作品中复现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故事或结构。基督教自公元1世纪兴起之后,《圣经》便被西方人奉为圭臬,形成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基础。《圣经》中具有丰富的原型内容,熟读《圣经》便成为全面了解西方的必要前提。与此同时,《圣经》同样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圣经》从古至今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它也以一个整体影响着西方的想象力”①。所以,从文学上来说,《圣经》对西方文学颇具影响。

萨克雷为了向读者展现真实,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用典。他模仿现实中的普通人或低于普通人水平的人物,采用反讽的手法去揭露现实。这类作品便接近极端的“现实主义”或表征性地酷似生活。②同时,《圣经》宗教信仰的道德准则是强调拯救,《名利场》描写的是资本主义转型时期的腐化体制。作者的意图在于拯救这种社会,这也与《圣经》宗教信仰不谋而合。由《圣经》文学的沿袭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圣经》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原型。

二、人物关系中的《圣经》原型

《名利场》正文前有一篇关于虚幻集市的引言,其中谈到戏班班主演出一场木偶戏,这些木偶最终的结局也暗示作品中人物的三种关系:堕落与放逐、背叛与回归、赎罪与新生。这些关系的出现都是以《圣经》作为原型的,而最终的结局也与《圣经》密不可分。

1.堕落与放逐的父子关系原型

所谓堕落,即隐喻《圣经》中亚当偷食禁果。所谓的放逐,即指上帝将他放逐出伊甸园。《圣经》中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并将其放在伊甸园中。亚当与夏娃听信蛇的谗言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作为惩罚,亚当必须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才会获得成果,而夏娃需忍受生育的苦楚。《名利场》借鉴了《圣经》中的这种人物关系,用奥斯本父子置换了亚当父子。

在第一阶段,乔治·奥斯本违背父亲的权威,与破产商人的女儿“裸婚”。父亲掌握家中的财政大权,希望儿子娶西印度群岛的一位富有的黑白混血嗣女。这位姑娘全身装饰的金刚石灿烂闪耀,搭配黑黝黝的肤色和插在头发上的白羽毛。文中,老约翰不止一次赞叹道:“这是儿子多么理想的对象。”在乔治看来,迎娶这样一位“黑种维纳斯”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衡量再三,乔治决定要娶爱米丽亚。老约翰因为儿子私自與爱米丽亚·赛特笠结婚,就断绝了俩人的父子关系。《名利场》中,老约翰取来《圣经》一个人闷坐在书房回忆从前。原文中“这本《圣经》十分笨重……等到墨水干了之后,才又把《圣经》归还原处”。在这里作者引用《圣经》,乔治反抗父亲就如亚当违背上帝的旨意,被认为是“堕落”了。

在第二阶段乔治开始了放逐的生活,直到死亡的最后一刻。起先,乔治失去父亲的管制后,就毅然决然地迎娶了爱米丽亚。因为缺乏资金援助,他们婚后的生活未免有些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好人杜宾开始帮助他挥霍无度的好友,让他们的生活渐入佳境。老父亲则以为断绝了儿子的救济后,儿子就会回到自己身边。没想到,乔治参加滑铁卢大战中弹身亡,这令他的父亲痛不欲生。虽然刚开始老约翰认为儿子的死亡是爱米丽亚造成的,一直对她不理睬,后来因为小孙子的出现,他逐渐放下了偏执,决心把孙子接回自己身边。《圣经》中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塞特与亚当的关系就像约翰·奥斯本与乔杰,刚出生的乔杰和他父亲像极了。尽管乔治作战牺牲,但是“做父亲的乔治在儿子身上复活了”。每天的早晨和晚上,爱米丽亚与儿子都正襟危坐,一起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保佑丈夫,仿佛他还活着。刚开始乔杰和母亲一起生活,“他渐渐长大,态度倨傲,和父亲越长越像”③。过了不久,爱米丽亚·赛特笠生活窘困,无法抚养孩子,老约翰便把孙子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并他临终前时修改遗嘱,把一半的财产留给了孙子和儿媳。

2.背叛与回归的兄弟关系原型

所谓背叛,暗指《圣经》中该隐杀死亲兄弟亚伯,背弃兄弟之义。所谓的回归,即指其历经磨难,最后浪子回头。亚当与夏娃生有亚伯和该隐,两个儿子同时向上帝献祭。上帝偏爱亚伯的祭品,看中他祭献的头生的羊和羊脂。这样就引起了该隐的嫉妒,该隐把自己的同胞杀死在田间,犯下了弑兄之罪。《圣经》中说:“你耕种土地,它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该隐被上帝驱逐出去,住在了伊甸园东边挪得之地,过起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名利场》中这样评价兄弟关系:“每个大哥哥都把底下的兄弟看作与生俱来的冤家。”④

《名利场》第一阶段,罗登深受姑妈的喜爱,姑妈打算把巨额财产留给他。《圣经》中流便虽然是雅各的长子,但是却犯了父权制最大的错误。他与父亲的妻子同居,虽然这个女人并不是他的生母。《名利场》中毕脱爵士向利蓓加求婚,但是他的儿子却与这个女子私奔。代表权势和财富的姑妈,象征着罗登的第二个父亲,把继承权也留给了他的哥哥。“父亲和长子互相仇恨。太子总是反对国王,或者想谋取王位。”⑤姑妈因为听说他与利蓓加私奔结婚,便把财产留给了他的哥哥毕脱,罗登和妻子过起了飘忽不定的生活。“你,你这可恶的该隐!气得恨不得把你哥哥马上杀死。”⑥小时候,毕脱与罗登俩兄弟就像晴雨盆里的一男一女互相仇视,兄弟俩也总是打架。长大后毕脱信仰基督教,二人便因为宗教去憎恨彼此,却没有用宗教教义来相互爱对方。

第二阶段男爵去世后,利蓓加曾跟罗登一起回到老家。当时他们受到了哥哥毕脱和嫂子吉恩的热情接待,见面时一抱一吻让利蓓加也热泪盈眶。在这一段时期,兄弟、妯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克劳莱家的府第修葺期间,毕脱经常被邀请去利蓓加家里做客,这时的利蓓加加倍逢迎毕脱。毕脱不仅对她青睐有加,而且愈发觉得自己的结发妻子拙口笨腮,一点也不伶俐。在伦敦时,两个妯娌也不大见面,除非利蓓加有求于嫂子,才去找她。毕脱爵士虽然事情一天比一天忙,却是每天抽空去拜望弟媳妇。这个时候的毕脱就像《圣经》中“大利拉不但软禁了他,而且把他的头发也剃光了”⑦。这些阴谋最终逃不过吉恩夫人的观察,最终因为利蓓加挑拨毕脱与妻子吉恩的关系,妯娌关系恶化。

第三阶段罗登的婚姻关系瓦解后就将孩子寄放在哥哥家,自己踏上了去殖民地当总督的征程。考文脱莱岛地处偏远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没过多久,罗登就害黄热病去世了。离婚后的罗登最终明白了这场婚姻的实质,改变了过去荒唐的生活。他将自己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来还清紧急的债务,走上一条由恶向善的道路。他的哥哥在死后把财产留给了兄弟的儿子小罗登,兄弟之情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赎罪与新生的婚姻关系原型

所谓赎罪,即指《圣经》部落英雄參孙未戒淫欲违背圣约,致使以色列民族被侵。为了赎罪,他回归拿细耳人本色,最终获得新生。《圣经·士师记》中以以色列民族的没落与复兴为背景,描写了部落英雄参孙的反叛与回归。参孙出生之前耶和华的使者就告诉他的母亲,上帝将赐给她一个孩子,但是清酒烈酒都不可喝,任何不洁之物都不可吃。参孙在梭烈谷爱上了一个非利士女子,名叫大利拉。城市在神启意义上与一座建筑物或庙宇等同:它是一座“由许多住处组成的家”,个人只是其“有生命的石块”,《新约》中这样说道⑧。这个心肠如同石块的女人,为了利益背叛了参孙,告诉了非利士人参孙力量的源泉,导致参孙被抓。《名利场》中作者不止一次通过《圣经》中参孙与大利拉的关系,暗示了利蓓加勾引罗登的阴谋。第十六章作者写道:“又高又大、满嘴胡子的参孙不是常常匍匐在大利拉的怀里吗?”还有大利拉拍拍参孙的脸说:“那么我来替你挣一份家私。”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蓓加与罗登的关系同样是一场爱情的竞技,其中掺杂了阴谋的成分。利蓓加就像是《圣经》中的大利拉,与她热恋的罗登则是力士参孙。

第一阶段虽然诱惑乔瑟夫·赛特笠曾历经失败,但为了步入上流社会,利蓓加学会了谦虚谨慎。她在与罗登的接触中,不断地赞扬这位禁卫军军官讲的笑话。只是仅仅一个半月的相处,他就已经不可自拔了。尽管夏泼对他有情,却欲擒故纵,使得克劳莱家的重骑兵因为手足无措而发疯。“这高大的兵士对于蓓基先是佩服,渐渐地喜欢她,爱她,觉得她了不起。”交往的过程中,罗登对利蓓加的爱意逐渐加深,“到后来真可说全心全意地相信她,发狂似的恋着她了”,最终沦为利蓓加的“猎物”。

第二阶段罗登与利蓓加开始了婚姻生活。他们夫妇一而再再而三地借钱生活,为了在上流社会立足,每日与讨债的人周旋。这位中校重操赌博旧业而且技艺愈发炉火纯青,尽管如此,他们的处境总是朝不保夕。新娘克劳莱夫人则开始口才外交,逢迎他人。刚开始时,他们的婚姻表面上很幸福。做妻子的夸赞做丈夫的,做丈夫的远离酒色生活,投入了妻子的怀抱。但是,真正的婚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作者分析人们的婚姻状况写道:“男人喜欢小鸟依人的女人,因为她们招人疼爱。”到后来,利蓓加每天在上流社会招蜂引蝶。罗登被别人称为“克劳莱夫人的丈夫”,而且不再去参加这些宴会,他与利蓓加的关系明显变得疏远了。

第三阶段婚姻关系磨灭。罗登撞见利蓓加和斯丹恩侯爵的亲密动作,决定和她离婚。丈夫出走后,利蓓加坐在床边发呆,回想过去。她想到丈夫是否会自杀,是否会与斯丹恩侯爵决斗等。她回想自己半辈子的浮沉,到最后换来的是悲惨、凄凉和寂寞、空虚。就算她觉悟了,过去的一切已经回不来了,这当真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旧约·创世纪》还记载,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比较孤单,就用亚当身上的一块肋骨为他创造了一个配偶来陪伴他。《圣经》上的这种婚姻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这是与上帝的盟约。既然盟约是庄严而神圣的,所以选择的配偶也应品行良好,《圣经》认为“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唯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名利场》中利蓓加表里不一、品行不端,不具备《圣经》中的要求。亚当与夏娃的堕落,被上帝发落到冷漠与陌生的自然界中,就像婚后的利蓓加和罗登。他们在居无定所的地狱中行走,不停追逐原先的“伊甸园”。

三、结语

本文将《名利场》与《圣经》结合,从《圣经》原型批评的视角对《名利场》的人物关系做了一次梳理。围绕人物的三种关系,我们总结出:历来的文学作品很多是一种“移位”的神话或宗教。萨克雷借用这种人物关系,让我们认清了现实。

① 〔加〕诺斯洛普·弗莱著,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② 《批评的剖析》中引论:虚构型模式,第4页。

③④⑤⑥⑦⑨ 〔英〕萨克雷著,杨必译:《名利场》(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883年版,第397页,第474页,第474页,第378页,第461页,第474页。

⑧ 《批评的剖析》中原型意义理论(一):神启意象,第164页。

参考文献:

[1] 萨克雷.名利场[M].杨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883.

[2] 圣经和合本(中英文对照新修订标准版)[M].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社,2005.

[3] 邱永旭.《圣经》文学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4] 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 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名利场圣经
接受理论视阈下对《名利场》三个译本的比较研究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噩梦醒来》
On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Fiction in Vanity Fair
从《名利场》的译文看如何对待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绵羊说
街拍这个名利场
《名利场》中蓓基与爱米丽亚的人物性格研究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圣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