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正确言语表达的臻境

2017-09-20 06:48梁诗华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准确性对策

梁诗华

摘要:新时期下,小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着“怪词”飞满天、病句不断、事实不符等准确性低下的问题,就存在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小学生在说得清、看得清、想得清的基础上实现写得清,实现清晰的表迭,提升语言表达准确性。

关键词:语文表达;准确性;现象分析;对策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回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学生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老师为此也做过很多尝试,甚至大张旗鼓地以语言突训的方式试图唤回学生语言表达应有的准确性,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呢?问题出在哪儿?是什么导致孩子语言表达准确性低下?

找出病因,方可对症下药。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在学生的原版言语背后进行透析,对其作出适当的分析和思考。

一、懵懂的表达:小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低下的现象及分析

现象之一:“怪词”飞满天

例1,一位学生在练习纸上写话,“……偶只稀饭睡觉、粗饭,……”

例2,“I服了you。”

例3,“礼堂里,听着陈菲慧声慧色的演讲……”

分析:例1完全是一种网络语言,选择了一些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串接,句子原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只喜欢睡觉、吃饭……”,现在却成了如此低层次的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例2是中英文杂揉在一起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服了你。”这在一些港片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加上现在小学生很早就进行双语教育,在“范例”的“引导”下,学生容易模仿,这样的表达不罕见。

再看例3,“绘”与“慧”两个字差别可大了,应该不会轻易搞错,追问至学生本人才搞清,原来写时想起前一阵陈慧琳演唱会的标语“慧声慧色”,借用了。

现象之二:不符事实

例1,写话训练,我让学生介绍班上的新同学,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男同学。那孩子长得胖胖的,圆乎乎的脸,塌鼻梁,细长的小眼睛,笑起来都快成一条线了。

这些真实的信息,经过一个学生的眼睛再经过他的表述就成了,“班上新来了一位胖小子,他大大的脸,高高的鼻梁,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例2,“昨天下午,叔叔正在厂棚外收拾东西,忽然听到呼救声,原来邻家的小女孩玩耍时不小心掉进厂棚东边的池塘里了,叔叔飞奔过去,脱了所有衣服跳入水中……”

分析:例1学生对新来同学突出的特征“胖”把握还是挺准确的,他用“大大的”这一词来形容新来同学的脸“胖”,但在描写新同学的“塌鼻梁”时,却没能表达准确,竟然写“高高的鼻梁”,相去甚远,新同学的“细长的小眼睛”很是真实,在他的笔下也成了老套的平白呆板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很显然,悖离事物原来的本相。

例2中,“脱掉所有衣服”,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救孩子刻不容缓,换成“扒了外套”,在当时的情况下,还算可行。

现象之三:病句不断

例1,今天,我们在校园里植树老师带领着。老师说“大家栽树的时候,根要放直,苗要扶正,土要埋好,然后再浇水。”听了老师的话,我们胆战心惊地把每一棵小树苗栽好,又浇上水,小树苗显得格外精神,仿佛在对我们笑。我们看着栽好的树苗,心里特别高兴,虽然脸上的汗水还在滚来滚去。

例2,……我特别喜欢看有图片的文章,文章因为短小,所以内容很丰富,许多同学们都十分喜爱……

例3,用“宛如”写一句话,一学生写“宛如一张绿毯。”

分析:例1中三处有错,第一处词序颠倒,主语跟宾语摆错位置了,应该是“老师带领着我们在校园里植树”;第二处属于用词不恰当,

“胆战心惊”一般是说在什么特殊境况之中,心里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而这儿要表达的意思是“小心”,所以这里用“小心翼翼”才合适:第三处前后搭配不当,“汗水”只能是“往下流”。

例2中关联词用错,“…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而这里前后分句之间是一种转折关系,所以不当;“许多同学们”,词义重复,要去掉“许多”。

例3是成分残缺,缺主语,什么宛如一张绿地毯,比喻句中本体并没有交代。如果改成“暑假里,操场上长满了绿草,远远看去,整个操场宛如一张绿地毯。”就可以了。

二、清晰的表达:小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低下的思考与对策

思考1:追根究底,“怪词”满天飞的现象大都归咎于语言环境遭受污染,学生获得语言的途径值得关注。

传统的教育中,小学生获得语言的途径比較单纯,在学校里看到的是经过审编的教科书及一些正规的补充阅读辅导用书,词汇比较规范,听到的是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家里更多的也只是与家长之间进行对话,因此,语言成长环境相对比较单纯。

现在不一样了,经济时代的来临,尤其互联网的发展,各个方面都显得纷繁复杂,语言环境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动漫图书越来越多,网络更新此起彼伏,广告标语铺天盖地,学生耳濡目染其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甚至遭受侵蚀。与单一单纯的传统教育中语言获得的途径相比较,学生现在获得信息的途径多了,信息的量的确大了,积累的词汇多了,但这语言储备也随之杂了。不排除有人说语言要“与时俱进”,但这不是学生语言训练发展的大方向。学生年龄小,对词汇本身并不具备理性的分辨筛选的能力,诸如同样具有坐的功能的“凳子”、“椅子”,不同的两个词在小孩眼里就能等同,便是这个道理。

对策:说得清,写得清——活动教学,由说到写

学生长期以来都把习作仅仅被当成是“作业”,导致表达的过程“退化”成自言自语。没有表达对象的语言往往是含混不清的,各种无需顾及他们理解的语言块和表达方式便可能层出不穷。其实,有效的习作教学中的学生作文也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习作也是“发表”。当树立这样的观念时,学生的习作便会从自言自语中“挣脱”出来,跳达起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自言自语式习作呢?这需要活动教学。endprint

很多学生上课发蒙,下课起蹦;上课忸怩,下课脆蹦。为什么?因为下课他可以尽情的玩耍,在玩耍互动中,他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交流互动起来了无障碍。那么,我们不妨将课间的活动引进课堂,打造活动化课堂,实现课堂活动化,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表演”、“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为了让对方听清听明白,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语速、音高等等,能够达到交流无碍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活动进行记录、充实、润色,相信,活动中的尽情便会转化为习作中的尽兴,活动中的规范化语言也会成为习作中的优秀语言。即行即知,这是活动教学的精髓,也是习作活动教学所欲达成的目标。

思考2: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是复杂的,一旦要表达,只能通过有限的语言材料串接起来加以表现。语言材料的串接是线性的、单向的,又必然造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与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上例寻因,必归咎于三点,一是学生的观察不细致、不深刻、不系统。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占优势,加之活动范围又十分有限,因此知觉经验很不够,他最多只能关注到事物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别的细枝末节在他眼里只能忽略不计了;二是学生即使观察得还算精细,但可能自身拥有的词汇有限,无法用上更为恰当的词汇来描述,比如“塌鼻梁”,在他的词汇库中可能就搜索不出,“细长”一词也是如此;三是学生思维发展得不够完善。例2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不具备准确挑选词的能力,因此,描写总让人觉得不够真实。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得好:“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对策:看得清,写得清——镜头分解,微格习作

学生习作中的错乱跟他们的生活积累与认识有关,熟视无睹、走马观花是常态,写起来自然是没有内容可写,纵然有,往往也是東一榔头西一棒,甚至不知所云。习作中的各种错漏便自然了。现在我们正在搞一种“微习作”的实验,这借鉴了电影里的慢镜头,电影通常是24帧/秒,拍摄与放映时采用同样的帧速,放出来的电影镜头是常态的,如果我们按一半到三分之一的速度播放就会出来慢动作,这时,人物的一个动作就被拆分成若干个连续的动作,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清晰地把握动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这种慢镜头甚至“定格”法,就是为学生习作搭建了“脚手架”,体育老师的一个示范,同学的一个起跳,自己的一个心灵涟漪,都会被写成长长的一段,这样,学生有物可述,有情可表,行文自然通透。

思考3:上述几例学生语言表达不符合常规的语言习惯,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再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衡量,我们也不难发现成人在语言的表达上往往显得比较规范,而小学生则是漏洞多多。由此得到些许启示,成年人毕竟有过若干年的语言交流经验,在语言交流的环境中倍受熏陶,加上成年人已经经过种种学习培训,受到一定的语法规范,所以一种意思该怎样明确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成人的脑中是存在着一套清晰的表达模式的。而年幼的孩子则不同,他们没有足够的交流体验,没有接受种种规范的语法学习,现在又少了相对优化的大语言环境,这些都是他们语言表述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策:想得清,写得清——范文引路,琢磨语言

在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思维与语言不同步的现象,本质上还是学生的思维虽敏捷却不够清晰的缘故。思维品质需要训练,需要习得。课文这种范文在这里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了。教材中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语言可圈可点,构思可研可学。比如写事,你就得像《草船借箭》一样按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经过高潮想清楚写清楚;写景,你就得像《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浏览顺序想清楚写清楚或者像《桂林山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想来写。这都是构思,把结构想清楚了,写作时才会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凭借课文的还可以学习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看老人是怎样喂食海鸥的:“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放、退、撮”一连串有序的动作将老人喂海鸥的动态刻划出来。可能学生对“扫”这个字的运用很是疑惑,我们便可以通过比较“扫”“吃”“啄”,让学生体会“扫”形象地写出了海鸥吞食的迅速,体会到海鸥与老人的情意。感觉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生活准确。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

三、结语

在对待儿童语言准确性低下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可以听听语言学家索绪尔对此的看法,“个人必须经过一个见习期才能懂得它的运用;儿童只能一点一滴地掌握它。”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实实在在地面对这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恰当可行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走向言语与思维的共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准确性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Task 1
Noordhoff手术联合PNAM正畸对唇腭裂患儿发音准确性及腭部裂隙情况的影响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