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始之于梦想,付之于银幕

2017-09-20 02:00文/灰
东方电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

文/灰 原

克里斯托弗·诺兰始之于梦想,付之于银幕

文/灰 原

电影《敦刻尔克》在美国试映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迷“疯了一样”,欢呼雀跃,流露出久违的微笑,因为我们又能看到让人迷醉的,专属于克里斯托弗·诺兰制造的神奇之“梦”。看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总会有一种“原来这件事还可以这样拍”的感觉,没有模仿,没有俗套,甚至没有答案。《敦刻尔克》亦是此如,要不然,明明拍的是战争片,克里斯托弗·诺兰非要说它是“一部绝佳的悬疑惊悚片”。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仿佛每时每刻都会给人制造一个走不出的“梦”,又在绝望的时候给人无限的惊喜。

“碎片”化时间

克里斯托弗·诺兰念书的时候并没有学习电影相关的知识,只是业余喜欢拍摄短片,不过这也足以支撑他在学校的业余时光。7岁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次用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玩具,也是在这一年,他在影院里看了《星球大战》。“我小时候看了很多电影。最早是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它于1977年上映,那时我才7岁,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星球大战》的规模极为宏大,它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甚至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系,给观众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当时还重映了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我在巨幕上看了这部电影,觉得非常刺激。我不记得以前我对片中哪些方面感兴趣,哪些方面觉得难以捉摸或看不太懂(笑)。我只记得飞船,记得那是一个让人沉醉的世界。这些经验对我来说非常了不得。”《星球大战》是许多电影人和影迷心目中的科幻佳作,而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深受其影响。

大学时期,克里斯托弗·诺兰在短片社团拍摄了几部得以小范围上映的短片之后,于1996年拍摄了他人生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影片讲述了一个想成为小说家的男人乐于跟踪路上的行人,以此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追随》采用了倒叙的形式进行拍摄,克里斯托弗·诺兰把所有的时间线打碎,再剪辑拼成新的时间线索,形成一个迥然不同的故事。此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将这一叙事方法“升级”后运用到电影《记忆碎片》之中,让“时间”成为“碎片”,成了属于其独特魅力的影像风格。其实,克里斯托弗·诺兰心里十分清楚,拍电影,就是要讲故事,无论讲故事的方式相同,或者相异,只要将故事讲述得精彩就可以。谈到此,克里斯托弗·诺兰说:“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令我大为震撼,他拍的《异形》我也很喜欢。这两部片子虽说天差地别,演员和故事完全不一样,但是背后的想法是一样的。这就是我关心的东西,我关心导演的想法,关心导演如何控制电影,如何呈现这一切。”所以《追随》也好,《记忆碎片》也好,甚至是日后的《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克里斯托弗·诺兰总喜欢把时间打碎,再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将其拼接,形成他影像中独有的“时间故事”。当你初次接触他的电影时,你会被那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清晰的时间线所绕晕,但你真正地走进它的世界,你就会迷上它,迷上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或许就是他的电影有趣的地方。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学主修文学期间,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学了电影相关课程,他说:“自学就意味着能够以最原始的方式去了解关于拍电影的一切。我对拍电影的每个方面都兴趣十足,因为在我自己的电影里,我总是喜欢包办许多事,从同期录音到录音棚的补录,再到剪辑和配乐。当然,一想到我能成为依然使用“STEENBECK”车来进行影片剪辑的最后一代,一种幸运之感就油然而生。这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也让我对全片的整体掌控起到了很大作用。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满满的激情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好比《记忆碎片》里的一张张相片,你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秘密,让你永远期待“下一秒”。《记忆碎片》的成功,使得初到好莱坞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备受瞩目。

“拍一部一鸣惊人的电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梦”,而这个梦,从《记忆碎片》开始,慢慢实现。

你真的看懂了吗?

“真的看懂了吗?”这或许是观众看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之后的真实想法。作为继《追随》《记忆碎片》之后的又一部电影佳作,电影《致命魔术》将这一问题又抛给了观众,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谜题设置、谜题找寻与谜题破解上,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行云流水般的“迷宫”。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现实既残酷又悲惨。没有奇迹,没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骗倒他们,即使只有一秒钟,就能让他们惊叹,然后你就能看到非常特别的事。你真的不知道吗?那就是观众脸上的表情。”这种“迷”的搭建,使得观众在不看到最后一分钟的前提下,就不敢贸然说看懂了影片,因为下一秒也许就是“迷”之关键。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我们看完了影片,也不可能完全了解电影,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从影片的第一秒就埋下了伏笔,一环扣一环,环环有“符号”。“魔术”的“迷”不在于“魔术”本身,而在于“魔术”背后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敏感。这又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说《致命魔术》是“魔术”,那么《盗梦空间》则是“梦”。在这个“梦”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碎片时间”“迷宫”的制造等发挥到了极致,就像电影中所说:“随着梦的深入,你就会逐层进入更深的梦境之中,如此循环,沉入梦境。”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喜欢“梦”,也钟情于“造梦”,他说:“我一直都热衷于拍摄有关梦境的电影。而电影这样一个媒介和梦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的兴趣点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我意识到当你在梦里和一个人谈话的时候,你以为你真的在和某个人交流,而实际上梦里的那些人都是你臆造出来的。他们不是真实的个体。大约十年前,我开始构思一部电影,想把一个偷窃题材的电影和一个关于梦境的电影合在一起。那个时候出现了这样一种亚类型次生电影—《骇客帝国》即是其中之一—它揭示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说你周边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我想《记忆碎片》可以算得上是这样一种亚类型作品。我想利用偷窃电影(HEIST-FILM)或者说欺诈电影(CON-FILM)的结构把这样一个概念注入其中。这样你就可以实现邀请某人进入别人的梦境,或者是闯入别人的梦境。你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单个意识里头。”克里斯托弗·诺兰造的这个“梦”,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盗梦空间》结尾,有一个陀螺一直旋转不停,暗示着主人公的“出梦”与“入梦”,但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没有给出答案,他解释说:“关于结尾旋转的图腾,我无法作出解释,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片中表现出来,影片中最重要的感情线是莱昂纳多饰演的柯布一直在忽略现实,他不愿看清现实。但我希望观众不要太过关注结尾而忽视影片其他的部分。当我在欧洲或者美国做宣传的时候听到很多观众对结尾的看法,有的甚至很生气,但很快他们接受了这个结尾,有人甚至认为这样的结尾使影片看起来更加曲折。”克里斯托弗·诺兰想告诉观众的,或许他早就在电影里给出了答案,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那么,“你真的看懂了吗?”

蝙蝠侠三部曲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自己的评价。从“独立电影”导演到商业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通过“蝙蝠侠三部曲”—《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完成了身份的改变,也凸显了“神奇的能力”,毕竟他的“蝙蝠侠”让人看到了一个区别于蒂姆·伯顿的“阴冷和诡异”式的“蝙蝠侠”,几乎是赢尽了票房和口碑,并且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蝙蝠侠”狂潮,成为美国动漫改编史上重要的一个标志。

既然说到“三部曲”,就不得不提“蝙蝠侠三部曲”的渊源。其实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拍摄《蝙蝠侠:侠影之谜》的时候并没有计划把电影拍成三部曲,后来考虑到好莱坞对于“三部曲”潮流的热衷,也因为《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故事太庞杂,最后克里斯托弗·诺兰才考虑把第二部拆分成上下两部,于是《蝙蝠侠》系列变成了最后观众看到的三部曲。

当年,华纳兄弟在为《蝙蝠侠》系列寻找导演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虽然有哥特风格蒂姆·伯顿版《蝙蝠侠》在先,但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早已有自己的打算,他说:“有一部影响过我的伟大影片,是理查德·唐纳于1978年拍摄的《超人》,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还记得它的预告片与片中的超人。1978年有《超人》,却没有《蝙蝠侠》,没有原本的故事,也就是那个跟现实世界相差无几,却存在非凡人物的故事,而这一点在理查德·唐纳的《超人》中体现得非常好。”理查德·唐纳的《超人》给了克里斯托弗·诺兰新的力量,他想要创造一个美国“新英雄”。于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带着剧组前往冰岛、芝加哥和伦敦等地,拍摄了“蝙蝠侠三部曲”。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侠”中的蝙蝠车、战服和蝙蝠洞,都是源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概念,并亲自参与了设计。也就是说,在电影里,蝙蝠洞看似是韦恩少爷亲手搭建的,实则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设计完成的。

美国科幻小说家查理·简·安德斯说:“‘蝙蝠侠三部曲’是一个整体,克里斯托弗·诺兰创造了前人所不曾完成的事:讲述了一个更长、更连贯的故事,创造并解构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英雄。”这解构的“英雄”正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三部曲”最为核心的看点之一。这个系列或许是DC漫画宇宙里最成功的改编,但对克里斯托弗·诺兰来说,“蝙蝠侠三部曲”只是艺术践行中的一部分,艺术之路还有很远要走。

IMAX摄影,视觉奇观

克里斯托弗·诺兰曾说:“我喜欢拍摄大规模的电影,只要技术上可行,我觉得向观众展现前所未见的技术、让他们充分融入电影当中是我的责任,我们不断提高IMAX技术,并尽量多拍摄IMAX镜头,以便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角色所经历的冒险。”在这部“时间最长”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星际穿越》中,IMAX技术营造的星空奇景,如黑洞、虫洞等,仿佛让人坠入其中,去感受那平行世界与多维空间的太空图景。可以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星空的幻想,以及对科幻片的热情。正如摄影师范·霍特玛所说:“IMAX的画幅是1.43∶1,所以它更接近方形。因为这个尺寸,体验比观察更加内在,所以更多地在画面构图的中央完成组合。可以在特写时留得更宽而获得相同的效果。我想,‘假如我们用这个美丽的、具有这么多深度、清晰度和大小的媒介,去做微距、浅景深等更有亲密感的事情呢?’用IMAX镜头去展现面孔是非常美的,他们就像大尺寸的肖像画。”

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以“严谨、科学,尽可能地符合我们现今的科学水平、已有的科学理论”的方式,完成了人与人关系的探讨。片中,父亲、兄长、爷爷的关系,以及人和家乡的关系,人和宇宙的关系,都被克里斯托弗·诺兰勾勒得入木三分。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采访时,一直强调,“我喜欢IMAX 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画面丰富,细节到位。它能展现壮观的镜头,如数以千计的群演等。同时,也能很好地拍摄个人细微的镜头。IMAX全画幅让你能一览背景的壮阔,能让你瞥见水从底部漫上来的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敦刻尔克》所用的IMAX镜头远远多于我以往的电影,它代表了这些年来IMAX电影的巅峰。”从他的作品履历来看,《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有37分钟是IMAX摄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有72分钟是IMAX拍摄,而到了新作《敦刻尔克》中,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然而然地选择了IMAX摄影,并且达到了全片的75%。这种尝试,或者说这种挑战的方式,使得电影《敦刻尔克》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好莱坞电影的一个传统,就是由30岁左右的演员们来扮演更年轻的角色。但我希望能由和角色年龄相当的演员来出演。我们需要年轻人来演绎当年发生的那些事,体会当时人们的真实感受,我认为找到合适的新面孔出演这些角色非常重要。”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敦刻尔克》的演员选择上启用的大多都是年轻的演员,几位主演基本都是90后,年龄和“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士兵的年龄相仿,就像主演之一的芬恩·怀特海德所言:“你虽然无法亲自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但这是你能参与到的最接近史实的场景了,让自己完全投入在那个场景中,纯粹的慌张和恐惧,是当时最真实的感受。”敦刻尔克海滩,数以万计的士兵,空中有战斗机在盘旋,海面上有军舰停留,一切准备就绪,炸弹随之爆炸,而IMAX摄像机记录下了演员的真实反应。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很久之前就想拍的故事。作为英国人,他是这个故事的聆听者,而作为电影人,他是这个故事的抒写者。但不管他以什么样的方式表态,都寄托着英格兰的文化与精神。“敦刻尔克所发生的一切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生死攸关,与时间赛跑,情况令人非常紧张,这就是事实。通过本片,我们主要想使观众怀着对历史的绝对崇敬,亲身经历这一事件,同时为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紧迫感,当然还有娱乐性。”当然,作为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不会止步于此,因为《敦刻尔克》之后,还有新的篇章。

对话克里斯托弗·诺兰

Q: 《敦刻尔克》是否将IMAX推上了新高地?

A: 《敦刻尔克》是我们这些年拍过的IMAX电影里的一个高峰,我觉得《敦刻尔克》能够在两个小时里让观众体验到一种IMAX的极致。我将《敦刻尔克》称为“近距离史诗片”,我特别热爱IMAX的一点就是,分辨率和颜色都无以伦比,丰富的画面中有着无数细节,一帧庞大的画面中可以出现数以千计的演员。与此同时,那些细致入微的小心思也都得以展现,比如从船底部渗上来的水,或是飞机顶部的造型,让人可以真切感受到我们想要表达的这个场景。我们用IMAX摄像机所做的一切,都在鼓励我以后还要尝试更多。

Q: 您觉得《敦刻尔克》最惊艳的地方在哪里?

A: 我觉得每个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段历史的人都会认同的一点是,这段历史最扣人心弦的地方是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无比的张力,所以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在力求还原历史的时候,还在故事的张力上下工夫。整个故事都让人很紧张,大撤退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我们甚至还要考虑故事的节奏会对观众造成怎样的冲击,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有魅力的地方。

Q: 拍摄《敦刻尔克》时,有没有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A: IMAX摄像机很大,为了进行一些战争场景的拍摄,我们必须把摄像机捆绑在小型飞机上进行俯瞰拍摄。一边是庞大的战争戏,一边是空中的大场面拍摄,还要现场进行多角度的拍摄,从调度到角度的配合,这些经历是我以往拍摄电影所没有遇到的。我不太想拍那种将军们坐在会议室里,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的镜头,所以我的切入点是海、陆、空三方面。我主要采纳了主观的叙事手法,切换着不同的人物视角。和战士们一起在沙滩上逃命的人是你,坐在平民船只上在海上奔赴救援行动的人是你,坐在喷火战斗机驾驶舱中和空中敌人死磕的人也是你。

Q: 《敦刻尔克》是实景拍摄的电影,那么在后期方面具体做了哪些特效镜头?

A: 我对于片中电脑特效与实景拍摄的无缝衔接非常自豪,我的特效监督师一直跟剧组一起在片场。他的工作越来越少,因为很多镜头虽然可以用特效,但不是非要用特效的时候,我们都用实景在拍。所以全片中没有任何一个场景是完全用特效做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是完全CG的。我也可以非常自豪地说,这是在我从业生涯很久以来,第一次记不住片中哪些镜头是特效做的,哪些不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Q: 是什么让您决定要拍摄这部《敦刻尔克》?

A: 我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而且这个历史故事里有不同的脉络和复杂的地形,在陆地和海岸线上都有军队,选择是介于生存和毁灭之间。我们能看到的,是海军和军舰,是大部队的撤离,是战争,然而在拍摄现场,我们需要制造更多效果,让演员也进入到这样扣人心弦的状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光是拍摄上的布局和设计就耗费了大量时间。

Q: 这次的演员,基本上启用的都是年轻的90后新人演员,特别是哈里·斯泰尔斯,能谈谈在演员选择上您的想法吗?

A: 如果做错了决定,我会非常难熬。可自从我让希斯·莱杰来出演“小丑”,获得争议无数的时刻开始,我就意识到,选角算是我的职责,我需要发掘一个从没出演过这种角色的人身上的潜力。因为不管是哈里·斯泰尔斯还是马克·里朗斯,我不想让他们演之前演过的角色。你总会想给观众一点儿新东西,所以你会仔细观察他们的才能,看看有哪些可用之处。事实是,哈里试镜的时候送来了录像带,选角导演当即就指出他演得很好。他是来试镜的无数年轻男演员之一,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经过一系列挑战,最终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角色,才在剧组中占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
假死疑云
“大章鱼”
《碟中谍6:全面瓦解》专访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亨利·卡维尔/西蒙·佩吉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克里斯托弗·格蒂特英女王秘书另类“宫斗”被逐出皇宫
骇图
敦刻尔克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