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射阳农村地区“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路径研究

2017-09-18 18:43穆春霞
魅力中国 2017年38期
关键词:电商平台农村电商互联网+

穆春霞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一进程离不开农村电子商务的助力。农业是我国传统的产业,当前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化程度低、科技实力不强等问题。“互联网+”计划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结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想使“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活力充分迸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尤其是农产品电商,以打开农村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商;电商平台;对策

“互联网+三农”,重构农村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一进程离不开农村电子商务的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化器”、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当今江苏广大农村最前沿、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新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盐城市射阳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生发展是我国广大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成长的缩影。近阶段,射阳党校课题组深入射阳乡村,对射阳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试图通过对射阳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射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射阳县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着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电商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约100家、网店约300家、物流快递企业约40家。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2亿元,合德镇凤凰村、盘湾镇南沃村、合德镇城北社区、经济开发区凤兴居委会、洋马镇黄海居委会、特庸镇大码村这六家被认定为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洋马镇药材村、盘湾镇南沃村被认定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射阳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盐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射阳县合德镇获评省级电商示范镇。

射阳县农村电商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电商创业“四个一”工程,即组织10万人参加电商知识培训,培育1万家电商创业户,培养1000名电商创业达人,创成1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射阳县出台完善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三年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三个重点,设立县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引进培育电商企业、促进电商平台建设、支持电商园区建设、鼓励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村、引进和培育电商应用人才等方面给予专门支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电商发展操作技能。利用全县领导干部大讲台学习活动载体,专题邀请大学教授来射阳授课;运用商务讲台、党总(支)支部活动日,组织不同类型的业务培训,提升发展电子商务的组织化水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政策、专业知识的宣传,在全县营造发展电子商务的浓厚氛围。

2、抢抓机遇高位启动

射阳县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由政府搭建电商发展平台带动引领电商产业发展,借此撬动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我县拥有4家众创空间,分别是开发区的“我能工场”、长荡“虫洞兀”、四明“海 发”和县供销社“新合作”。共计拥有自主支配场地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其中公共办公和服务面积达6050平方米;引进各类创业企业50个、入驻企业达42家,各众创空间的成员主要以射阳当地从事地方特色产品加工的小型私企老板和种养殖大户等草根群体为主,常常是白天忙于车间田头,晚上跑到众创空间捕捉商机。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射阳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电商的快速发展也让全民创业的土壤更加厚实。射阳县已拥有创业孵化基地30余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个,创业园近20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园5个,入驻企业近200家,孵化成功企业110家。2016年来新增各类创业主体1.3万户,同比增长30%;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2.2万余名在外务工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就业创业。

3、借网发展带来效益

“互联网+”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多渠道推广地域特色产品,推動农业产业化借网发展,打造地方品牌优势。今年以来,射阳县把发展“互联网+农业”,作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平台,加大电子商务培训力度。越来越多的创客把产业发展定位在策应“互联网+地产品”战策,在网上销售具有射阳特色的本地产品,架起射阳对外的桥梁。他们将射阳大米、洋马菊花、黄沙港海产品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码头搬入网店。长荡镇近20名本镇青年创业者入驻该镇虫洞兀·众创空间,入驻的项目也和本地特产密切相关,有杂粮年糕、生态土山羊、草鸡蛋、无公害大米等,去年前三季度,射阳农产品网店总交易额达5亿多元。随着如今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纷至沓来。我县电子商务产业也借势发展,一大批企业和农民触网致富,搭上“互联网+”这趟列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射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新战略下,射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成为盐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下乡”,农村土特产品“进城”,双向互动使农村电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迅速发展成为新业态。但是就目前我县农村电商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现实挑战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1、着力解决缺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氛围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还没有引起各镇(街道、区)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没有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因而没有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和向往,部分群众仅仅把农村电子商务简单理解为网上购物,对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经济腾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

2、着力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缺乏问题

目前农村既缺乏真正领军型的电商人才,又缺乏懂技术、精业务的专业人才,尤其缺少网站运营等专业人才。农民老龄化、兼业化、农村服务业落后、农业主体引进人才等造成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加上宣传、培训力度不强,农民上网操作水平低。

3、着力解决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薄弱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规模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不适应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品质差异大的特点。广大农村地区还未形成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融资服务、摄影服务、网店设计制作、餐饮服务、技术培训、网络通信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

4、着力解决经营模式不适应电商规则问题

大部分农村电商仍然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品牌自创意识淡薄。农产品非标准化,品质管控难度大,生鲜商品品牌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产品深度研发加工企业少,产品包装不精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源”不充足。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生活模式,发展电商积极性不高。

5、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具有一定的品牌,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仍采用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口感、颜色、形状、大小等都不同,很难有具体的标准来管控,容易使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产生疑虑甚至纠纷。同时,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网络消费人群的认知度低。

三、射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信息消费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快速向农村渗透,促使农村电商市场加速形成和发展。在积极应对电商模式对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充分借力电商助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是发展“三农”的捷径。如何抢抓电商时代发展新机遇?如何加快推进电商在农村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示范

把农村电商示范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重点,建成一批农村电商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镇和示范村;加快农村电商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十大农业项目、百个特色村居、千个产业链项目、万名電商从业人员的“十百千万工程”;加快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发展多个益民服务站和农村淘宝。加快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网络平台销售功能,扩大电商交易规模;推进县供销社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创建为民服务的网上供销系统,真正解决农民买卖农资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全县范围内实现4G全覆盖,加快光纤网络向村(居)延伸,加大多元投入力度,推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快发展、大发展。

2、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结合“515”人才工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射阳地方教育资源开设电商专业,鼓励发展专业培训机构。加大对培养基层干部和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大力度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完善村级信息服务站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开展农业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要把电子商务列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业主体、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开展电商创业。

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产业区设立分拣中心,招引物流企业入驻,优化重组传统的物流体系。要培育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借助供销社改革、邮政改革的契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的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物流、配送、网上购物和销售等“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4、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规范

探索建立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机构,开展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设立财政转型资金,支持建设农村电商示范基地,配送冷链、特色产业园等;重点推进电商进合作社、家庭农场行动计划;降低农村电信资费,补助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加强农村电商典型技能培训;合理布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区域,建立行业管理和服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诚信监管,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5、进一步提高电商农产品质量监管

要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等法规、文件规定,加快农产品质量(含包装)标准制修订进程,建设覆盖面广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为农产品电子交易提供有力的质量安全保证。切实将电商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日常监管范围,落实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并与市场准入制度互为条件,互认对接,提高电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引导互联网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探索与电商企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二维码技术为重点,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打造“政府+企业+电商+交易平台”多方负责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实行实名认证、抽检和备案、源头可追溯、联网联保、品质担保金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全过程,逐渐改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牵涉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农民就业、农民生活品质等事关“三农”的全方位的课题。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农村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是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发展农村电商是落实五大“理念、政策、任务”的务实之举,是促进“四化同步”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对于促消费、扩内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力精准扶贫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电商平台农村电商互联网+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基于电商平台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经济研究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试论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