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钧升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该现象,我国经济增长的整体走势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而是回归到一种理性的发展方式,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看待该问题,既要冷静的对过去进行总結,又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当今的经济发展,对此,论文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哲学 马克思主义 经济发展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就要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来增加有效供给,还要不断改革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的优化和调整,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改革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的理论指导和改革动力,实现企业结构的升级、改进,在重视经济增长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 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1 形成了经济发展新理念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所有者传统上也是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以及加大工人的工作强度来缩减企业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其实现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促使我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转变发展观念,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增加工人工资,提供更好的保障制度,使工人拥有“居家意识”和获得感。
另外,企业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应用,以信息化指导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撑信息化,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协调、绿色的经营发展之路。同时,我国以往“以GDP论成败”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衡量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再简单的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1.2 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价值规律不仅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运动理论从货币转化为资本出发,分析了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及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条件,根据I(V+M)=IIC和I(C+V+M)>IC+IIC可以得知社会经济运行的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这对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消化过剩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市场和全球化理论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实行改革开放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3 拓宽改革开放的道路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要以开放的视角逐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为重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以及出口高铁技术就是中国坚持推进对外开放的最好例证。
2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
2.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出发,表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推翻了之前盛行的唯心史观主张的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忽略人民的主体地位,宣扬少数英雄创造历史。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具有变革旧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就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2.2 强调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二者协调互补、共同发力,要想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就要实行对内深化改革,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企业、市场活力的“加法”,从而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确保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与共同发展,在统筹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市场在国际上的融合能力,提高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话语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2.3 切实抓住实践层面的战略性关键点
首先,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最终决定力量。传统动能要转型升级,把链条拉长,改造提升“老字号”,通过创新引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等融合嫁接,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增长点快速形成,对冲传动动能的减弱,形成有效拉动。
其次,把握好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度”。一,绝不能一味强刺激,防止和反对低水平生产,甚至是竭泽而渔;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就是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
最后,坚持人是社会制度变革和推动历史进步决定力量的群众观。一,顺应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尤其是智能化制造、小型化生产、专业化方式等新的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互联网+”可以推动社会形成汇集众智众力的乘数效应,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实现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从而实现全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破解“新常态”难题,就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从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坚定而富有创造性地贯彻国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制定的战略部署,树立新的发展航标、拓宽发展新思路、开辟发展新境界,实现我国经济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法与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7(12):189-190.
[2] 黄彦波.新常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91-93.
[3] 李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与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16(12):38-46.
[4] 陈瑶.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动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1):7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