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娟
具备分散、额度小特征的消费金融ABS,具有极强的资产证券化属性,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当前,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及农村消费在内的模式,都正成为消费升级的新热点。消费升级又必将驱动服务需求的增长,消费金融也因此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在向医疗、教育、旅游、房产、汽车、保险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渗透。有报告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元。与此同时,消费金融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的缩写,即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行数量及规模上都处于快速增长期,甚至占据了ABS市场的大半江山,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消费类信贷公司的风控措施、信用管理机制、大数据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其暴露的信用敞露情况也不尽相同。截至目前,接连曝出一些消费信贷公司在业务推广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例如片面追求规模和市场收益导致基础资产质量严重下滑,消费信贷业务不良率甚至超过了10%。
在促进产业及金融组织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企业如何让消费金融ABS自身健康发展,成为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市场角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于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中指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计接近6万亿元,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市场的潜力引发企业参与者间的强劲竞争。由于不能向公众吸收存款,所有涉及消费金融的公司都在努力寻找低成本资金来源。
在参与者蜂拥而至的过程中,资金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核心竞争点,而资金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就使得ABS成为了最佳途径之一——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打包,收集起来建立资金池,并通过结构性重组方式,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而消费金融ABS顾名思义,则是指以消费金融为偿付支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消费金融ABS发行量占交易所企业ABS产品约四成,占比位居首位。得益于市场对消费金融ABS的青睐,以小额贷款、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项目备受市场追捧。其中,银行间消费贷款类ABS发行8只,总规模177.73亿;交易所基础资产类别为小额贷款类的ABS发行55只,总额达1187.9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金融ABS市场竞逐战的参与者,不仅有像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内的持牌机构,伴随国家经济政策的进一步鼓励支持,也逐步让像电商、金融科技企业等非持牌机构加速进入ABS市场。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资料获悉,除京东、阿里外这样具有电商消费场景及金融服务产品的IT巨头外,后续像宜信、PINTEC读秒等互金公司也在陆续跟进,科技助力更多企业在资金端抢到ABS。
据《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数据显示,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ABS规模分别为917.8亿元与142.57亿元,单数为42单与11单。而商业银行中最大规模的交通银行ABS数目仅为两单,规模130.22亿元。
“目前也只是一个开端,未来消费金融ABS市场的发展会持续增长(在排除未来政策强行干预限制的情况下)。”在读秒CEO周静看来,消费金融ABS市场就像一个十万亿级的蛋糕,是行业及市场的多项利好进一步助推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消费金融ABS的飞速发展。
尽管与市场内的京东金融或蚂蚁金服这样的“主咖”相比,读秒既缺乏消费场景,又不拥有流量,但它选择转向了开放市场,并在今年发行消费金融ABS,完成了技术逆袭。
“作为独立技术提供方,读秒通过与各平台合作,助力合作方摆脱消费金融方面的潜在竞争。”周静介绍,目前读秒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技术能力,线上已连接了旅游、生活、小微平台等,线下也连接了电信、医疗、金融等数十个场景。至于另一要素”流量”,目前读秒累计申请笔数达2000多万笔,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授信人数超过800万。当前,读秒每月处理200多万笔信贷需求。
正视隐忧
周静也表现出担忧,“美国当年的次贷危机主要归因于繁多复杂的房贷ABS。”在她看来,我国当前的消费金融ABS发展如果被不加节制的杠杆、泡沫化,不排除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这也为监管及各参与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原始权益人要基于基础资产的合理性来生产资产,而不是专门为了做消费金融ABS而去‘创造资产。”周静强调,只有回归基础资产的業务本质,才能防止因为消费金融ABS过热,或是投资情绪高涨而本末倒置。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消费贷款公司产品创新多,风险偏好高。消费贷款公司产品的利率基本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合理利息范围,但管理费或者手续费的增加、以高收益率覆盖高不良率等现实情况大幅提高了消费贷款的综合成本。
“假若产品存续期间资金链发生断裂,则将引发极大风险。”针对那些无形创造很多消费金融信贷需求去制造泡沫,然后进入公募市场的行为,周静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冲击将会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从2005年发展至今仍面临诸多难题,包括征信体系不完善,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精细化风险管理;资产评估非标准化,没有完善的定价机制,ABS市场缺乏流动性、不能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不良资产催收体系不完善等。
此外,在目前消费金融类ABS产品设计中,通常回收款会先回到资产服务机构,再进行循环购买或者转入专项计划账户进行分配,易与资产服务机构的自有资金混淆,可能无法有效实现资金流的闭环。
由于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初始阶段,整体市场规模偏小,缺乏流动性成为资产证券化的“拦路虎”。就此,周静也指出,既要时刻关注消费金融ABS的资金流向是否面向实体经济,还要做到让金融资产高效安全地流动,就需要发挥科技的力量,“尤其在消费金融领域,技术驱动或将贯穿从资产获取到资金对接,乃至用户体验的全过程——业务是否线上化、移动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
另外,随着消费贷款资产不良率逐步攀升,从2016年底开始逐步收紧互联网金融类ABS产品操作。但在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贷款公司缺乏准入门槛、行业标准及自律监管标准都有所欠缺。“目前许多实质上从事消费贷款的机构没有金融牌照,一旦发生风险,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不利于消费金融类ABS业务的发展。”周静强烈建议,消费金融市场可以进一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准入门槛,或是控制消费金融ABS风险积聚的主要方式之一。
当然,控制消费金融ABS风险最为关键的措施还在于严格把控消费场景的主体实力,如教育分期、驾校分期一系列产品。若合作平台为实力较弱的机构,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善导致业务暂停甚至破产的情况。因此,在消费金融类ABS产品中,对第三方消费场景主体实力也需要充分调研,做好分析与判断,以缓释相关风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