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17-09-18 21:37张忠丁果
红旗文稿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张忠+丁果

主旋律电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便承担着弘扬真善美,引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使命和任务。用主旋律电影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而且能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长效、更持久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今天来看,确乎如此。

主旋律电影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通过对历史的重现或者对现实的重塑,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事例,一句句充满着温暖和人性的台词,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情感,以达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人的目的,实现传播正能量的功能,对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以及能力素养的培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将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应当且必须有着明确的爱国意识、坚定的爱国信念、强烈的报国愿望以及理性的爱国行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主旋律电影的欣赏,能够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增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主旋律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将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渗入并转化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2015年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主旋律电影《百团大战》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战绩辉煌的一场历史性战役的再现,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悲惨状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前辈战士们的英勇、拼搏与顽强,以及日本人的阴险、狡诈和恶行。当通过影片回顾“百团大战”的时候,我们仍然怀着强烈的自豪感,为英雄前辈们以英勇奋战、自强不息带来的巨大胜利感到自豪和骄傲,并心怀感恩,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学习先辈们不怕困难、顽强奋进的革命精神。

2016年9月底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以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展现了中国人民警察不畏境外毒枭的强大恶势力,坚决捍卫国民尊严、祖国荣誉的决心和勇气,影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湄公河事件”的真相,使13名中国国民沉冤得雪,更通过对打击犯罪现场的还原,保护和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增强了大学生对祖国的自信。

除此之外,《上甘岭》《铁道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大转折》《大进军》《生死抉择》《建党伟业》《钱学森》《戰狼》《燕振昌》《柴生芳》等一系列带有主旋律性质的电影,也都是通过对历史上典型事例的再现,或者是通过对生活的重塑而达到对爱好和平、团结奋进、勇敢拼搏、心怀祖国等爱国主义精神的传递,这些主旋律电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将主旋律电影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当使爱国主义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产生深入、持久的教育效果。

2.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理想信念体现的是一个人对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它决定着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刚成年的他们拥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对社会的深入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误导。同时来自国内市场经济变革的影响、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异军突起的困扰,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冲突,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极易受到负面思想的侵蚀。

在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而主旋律电影能够将承载社会主义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生动地刻画在荧幕上,使大学生在欣赏主旋律电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逐渐提升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

2016年12月上映的主旋律电影《燕振昌》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截取了在基层工作了44年的水磨村党委书记燕振昌生前带着病痛立志为村民引回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湖”湖水的典型事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名老党员在种种压力之下,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支撑而体现出的正直清廉、勇于担当,艰难隐忍、崇尚奉献的可贵品质。主人公燕振昌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利益与水磨村的发展以及全村村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燕振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正是值得学习的时代楷模和先进模范。除此之外,《袁隆平》《邓稼先》《任长霞》《柴生芳》等主旋律电影,都用主人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3.以道德规范为基础。

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依托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制播机制和显著的传播效果,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学生通过对主旋律影片的观摩,能够更深刻地体悟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价值观抉择。通过影片中具体的故事情节对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示范,能够更自觉深入地体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将道德实践活动与学习和生活相融合。

1996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通过回忆的口吻讲述了雷锋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多年里,怀着深切的自责以及延续雷锋精神生命的理想,以雷锋为榜样,舍己为人、真诚奉献的感人故事。影片没有直接对雷锋生前所做的好人好事进行再现,而是从侧面将雷锋的品行对于自己的战友、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的深刻影响作为重点进行刻画,将雷锋精神刻画得深入骨髓,将人民道德榜样的力量表现得真切、绵长。影片不仅获得了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学生电影节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更在大、中、小学,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新的热潮。endprint

2016年7月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柴生芳》,根据甘肃省临洮县已故县长柴生芳的生平事迹改编,讲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博士县长柴生芳热爱乡民、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感人故事。影片着重展现了柴生芳深入贫困户去慰问老人,和群众一起在大雨天搬石头、运泥沙,为村里修复加固被冲毁的堤岸等事迹,突出了柴生芳以村民的幸福为己任、爱党敬业、不辞辛劳、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塑造了“人民县长”可亲、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电影《柴生芳》在北京大学举行上映仪式,1000多名师生对电影进行了观摩,他们无不为这名校友的生前事迹所感动,并励志学习柴生芳“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德行和敬业奉献、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品格。借助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更深入地为当代大学生所理解、更真切地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

通过主旋律电影这种具有深刻思想性、艺术性的文化产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目前大学生特点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发展变化探索出来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要更加系统地实现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需要依托高校更为详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育计划,为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传播创造条件。

其一,让主旋律电影进入大学思政课课堂。使主旋律电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推动主旋律电影的欣赏融入思政课课堂,并列入教学计划。在大学生思政课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在口传授课的同时也可以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主旋律电影或者专题纪录片进行播放,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和生动解读。比如,在教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可以有选择地播放纪录片《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建党伟业》等电影;在讲授《思想品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时,可以播放《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具有浓厚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电影。

同时,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应当把电影赏析课程作为重要选修课,计算学分,供当代大学生选学、研修。在课堂上,除了对主旋律电影进行观摩之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让每一位同学对电影中的思想主题、故事线索、视听语言以及影片背后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解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促使学生对影片所传达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其二,让主旋律电影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网络新媒体从多种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当前,大学生接触电影的方式已从银幕扩展至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对电影进行传播不仅打破了电影观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为电影视听语言的深度研读和电影内涵的解读提供了便利。主旋律电影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传播体系,扩展电影传播范围,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关注。

各高等学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主旋律电影欣赏专栏,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按照题材分类上传至网站。同时,可设置影视评论交流平台,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通过留言来分享电影观赏心得,并且开设影评专区,让同学们踊跃投稿并选取优秀的电影评论在校园网络平台刊登。这样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題网站,必能形成线上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其三,让主旋律微电影创作丰富、引导大学生生活。各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主旋律微电影创作大赛。让大学生自发组织团队,找选题,做策划,拍摄微电影。在做策划时,大学生可以挖掘在校园中的真人真事,对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也可以深入社会生活当中挖掘有故事性的人物进行表现,甚至可以结合自己对于主旋律电影精神内涵的理解编写剧本、设定相应的人物角色。

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发现身边人物的真善美,也能够让大学生提前深入社会、体悟不同人物的人生。同时在对微电影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能使当代大学生对于主旋律电影饱含的思想性和道德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涉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剧组工作人员与演员的协调,等等,这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与人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帮助。拍摄主旋律微电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将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投入实践的一次检验。

(作者单位:北京戏曲学院;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尹霞 马建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