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第三届全球青年大会在京圆满落幕。大会为期一天,60余位发言嘉宾以“未来的商业”为主题展开演讲与讨论,包括18场主旨演讲,7场平行论坛,1场晚宴论坛,1场红毯Gala。近60位导师对未来的商业进行观点阐述,从全球创新趋势、数字化误区、内容经济、女性领导力、新经济之消费升级、科技金融、公益创新、企业社会责任、青年的人生效率管理、未来的教育、青年就业创业等话题深刻讨论剖析。1 5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与导师一起,梳理解析未来的商业脉络。
本届大会导师阵容豪华,包括世界500强高管、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及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等。开幕式由立德基金会创始人张萌女士主持,朝阳区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素荣,长河实业董事长、AAwork CEO高鸿鹏,Founder Space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香港铁路公司中国顾问易珉,乂学教育、智适应教育联合创始人周伟,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立德红毯Gala环节星光熠熠,全球青年导师携带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共走红毯。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立德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前德国国防部长鲁道夫·沙尔平发表演讲,立德基金会&SKT开展战略合作并启动揭牌仪式,同时电影社区也正式揭牌。全体到场嘉宾共同见证“青年100计划”(青年导师与评选的青年领袖结成师徒)名单公布。
对话·未来的商业:走出数字化误区,回到商业本源
在《商界》杂志总编辑周忠华主持的论坛上,商界与学界的前沿大咖,围绕“未来商业:走出数字化误区,回到商业本源”的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其中,周忠华从商业应用角度,周涛从物理科学角度,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做了精辟分析。
周忠华认为,研究和使用大数据的核心目的是要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任何企业搞大数据都是属于“耍流氓”。而且他认为,“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大数据是有边界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大数据特别好使,有些大数据可能特别不好使”。
针对AI,他提出,人类在新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引起一些伦理问题,引起人类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但在大方向上,“对于数据对于AI,我们应该抱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灿烂的畅想” 。
电子科技大学的周涛教授则提到,“数据它首先是成本,其次才是价值。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用一些示范性的应用创新来拉动数据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建一个平台而建一个平台。” 而且,不要用人类的思维去束缚计算机的思维。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大数据是一个热词,它现在火热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实际的贡献。
第一,大数据企业多得不可思议,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能够打开一个表格它都号称自己是一家大数据企业。
第二,大数据给了我们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很多公司做了大数据的项目但是好像没有乘着大数据的清风扶摇直上。所以我今天作为大数据行业里面的研究人员,想给大家谈两个现实,三点建议。
第一个现实,我希望每一位都记得住,就是数据它首先是成本,其次才是价值。我们有的时候在新闻媒体中看到了一些了不得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用不太多的数据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我们每次看到无穷无尽的机柜里面摆着很多数据,我们有一种感觉,不是到了金矿区而是到了坟墓区,因为数据沉睡在那里没有产生价值。我们自己规划企业大数据计划,要以能否创造价值作为一个取舍标准,而不是为了建一个数据中心而建一个数据中心。
第二个现实,计算机它和我们人类处理同样的问题,但是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我们千万不要试图用我们的理念去束缚计算机。比如没有阿法狗之前计算机就开始下棋,最早下棋的思路是搜索+优化,它本质就是穷尽一切的可能性。计算机还有一套方法不是搜索,我们叫作机器学习。它是在一大堆数据和特征中,重新做特征提取,通过非线性的变化,两两三三特征的组合,形成几十万到几百上千万个特征,然后用很多学习模型。比如神经网络、回归分析,然后找到从特征到结果之间的关联,然后把这些模型重新做集成进行学习。
金融科技改变未来生活
吴雅楠(真融宝创始人、董事长):“科技+”时代到底对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金融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里提两个关键词,智能化、场景化,希望能够对“科技+”做出阐释。
下面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今年讲到“科技+”?在各个行业中,智能化都成为一个比较时髦的词。现在我们身处在所谓的起点时代,做IT的人都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意思:技术大爆发到一个阶段,会引来生活各个层次的改革。第二,到底会发生什么?在金融领域,财务管理如何智能化?第三,我们应该怎么做?在四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各自配对成立了金融科技合作小组。金融科技的第一个产品,或者说开拓这个领域的产品是余额宝,它把线下的余额产品搬到了线上。当时大家还在讨论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新金融会不会动传统金融的奶酪,如今四大行都在拥抱互联网巨头,开展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过去讲互联网金融只是讲到支付,讲到所谓的信贷,现在我们看到科技已经在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新的模式。金融科技会经历三个时代:
第一个阶段是金融脱媒化时代,表现为一是互联网化,二是去中介化,三是通过扁平长尾服务更广大人群。
第二个阶段是智能化时代,表现为服务每个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满足用户生活场景化的需求。这是智能化现在需要解决的,同时要把服务机器化。未来的银行、理财服务都可能是无人时代,是机器人在背后为我们服务。endprint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重构化时代。未来的货币是数字化的,资产也是数字化的,在那个时代中金融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是金融的关系和生态会被重构。
智能化财富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原来的服务大众化、标准化,未来的服务是个性化的。去中介化以后,企业能够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的数据载体能够描绘出很多个性化的特征,这种个性化的特征会反映到产品的设计端。
如今用户的财富增加,资金不知道往里投;所投的资产类别相当广泛,用户不知如何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做两件事,一个是对个人的风险进行偏好的定价,再一个是对金融的资产风险定价,从而做到相应的匹配。财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未来我们可以用线上化、智能化、机器化的方式做精确的匹配。
创业者如果在金融行业,一定要抓住中国未来十年金融服务的四个风口:一是利率市场化没有最后完成;二是資产证券化刚刚开始;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路上;四是金融的科技化正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如果展望的话,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会使金融更加生活化,同时生活更加金融化,金融和生活会最终形成闭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让金融变得更加方便。
论坛
一、投资人与创业者
投资者是看人还是看项目?
王胜江(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兼CEO):前期看人,后期看项目
早期项目看人,通过创始人看团队是否靠谱。偏后期的项目一半看团队,一半看项目的运作情况。如果项目已经运作了几年还没有什么进展,我觉得这个项目基本也不用看了。所以看后期的项目,人和企业两方面都很重要。
刘道明(美好集团董事长):创业是利他
现在的创业是要利他。我个人认为投资是看项目,企业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如果项目靠谱,创始人起码是靠谱的;如果项目不靠谱,这个人肯定不靠谱。
投资人对创业者的建议
曾振宇(DCM董事合伙人):优秀创业者要做好三点
一个是坚忍。做好的企业不容易,从投资到成功,比如变成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平均要7年时间。这个时间是漫长的,挑战是常态,不管是体力上还是情感上,坚忍这是一个成功的前提。
第二个是果断。对于创业者来说,不要犹豫很多看似两全其美或者委曲求全的方法,因为它们往往都不是最优选择。
第三个是诚实。诚实不光是一种品质,很大程度也是一种能力。创业者能否抛开情感因素,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企业所处的位置,基于真实状况理性决策,这也是一个挑战。
李昊(北京江铜有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业者要与投资人做朋友
如果项目出现问题,投资人会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于情怎么做,一个是于理怎么做。因为投资人往往是小股东,投后与创业者的沟通不多,创始人应该主动与投资人分享信息,与其成为朋友。如果投资人从感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企业的帮助更大一些。此外,投资人和企业家关系融洽,信息沟通及时,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好了预防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内容经济:知识IP的兴起
知识付费时代,内容输出方的价值在哪儿?
何一(一下科技副总裁):内容创业要广度也要深度
做一个内容创业者,首先要做所有人都感兴趣的内容,做到覆盖面足够广。如今生活压力很大,幽默搞笑的内容更受欢迎。其次是垂直和专业。内容输出方要提供有深度,足够专业的内容,才更容易做内容付费。
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运营之光》作者):从用户价值看企业价值
从用户端来说,用户的学习出口分几类,第一类是垂直场景下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二类是新知识开拓思维,启发视野。第三类是掌握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用户的立场来看,作为内容生产者应该明确一点,我们做的内容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产品在哪个维度?需要展现什么东西?
雷宛萤(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木木艺术社区创始人):文化艺术内容炙手可热
现在中国有大量中等收入人群,他们的物质消费已经饱和,开始迈向精神消费。他们去消费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必然,因为这些内容除了能够满足他们心中的社会认同感或者带来某种安全感,也是帮助他们进入下一个阶段追求的方向。
卢俊(中信出版集团COO兼副总编辑):连接带来价值
通过有价值的内容产生更多连接性,这是内容生产者的一种生存哲学。我们今天探讨IP经济,其实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前提下,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内容创作平台,这是一种新的生态,而连接性正是移动端内容产生附加价值的必要条件。
知识经济包括知识IP未来发展的走向,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林瀚(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木木艺术社区创始人):警惕市场泡沫
我想说的是一些风险。在这几年,用户对于内容产品的选择从0变成了100或者1 000。在未来市场红利过盛的时候,内容越来越多,市场泡沫也越来越严重,这是内容制造者最大的风险。可能他们在今天可以存活,市场变大后却反而活不好。
何一(一下科技副总裁):在两极分化的市场,要找准定位深耕
我一直认为世界的财富史,其实本身是信息发展史。过去的信息传播是金字塔式,现在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蜂巢式。未来的知识付费市场会向两极化发展,运营者要考虑清楚,要么在垂直领域、专业领域做到最好,要么在娱乐行业做到TOP级。
卢俊(中信出版集团COO兼副总编辑):优质IP是核心竞争力
1.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出版,其实都是解决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未来新的知识服务更多基于场景化,知识服务进入场景解决方案的时代,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颠覆。
2.这是一个表达盈余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内容,增加了用户的筛选成本。而IP化的IP才是未来可以存在的IP。IP不是多就有用,优质的,可以跨越产品形态的知识产权,在未来是内容输出方的核心竞争力。
叶飞(面包小课创始人兼CEO、前聚美优品副总裁):去中心化趋势现商机
现在的流量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状态,其中存在一些商业机会。我们认为现在应该会出现以优质内容和新的科技去建立中心化的能力,然后赋能他们更好地生产内容或者变现,帮助他们进行二次生产的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