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斯卫 本报记者 李晓骁 ●卢戈
处于舆论和监管“风口浪尖”的虚拟货币交易要在中国画上休止符,中国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OK⁃Coin币行和比特币中国相继发布公告称,将于30日停止比特币交易。16日,火币网和OKCoin币行再发通知,表示其下一步计划,是将停止所有关于虚拟货币的交易业务,这表明除比特币外,以太币、莱特币等各种虚拟货币交易均要画上句号。尽管对比特币的监管方式不尽相同,但虚拟货币始终被各国紧盯。
虚拟货币被灭“虚火”
美国CNBC网站称,2014年巴菲特就警告称,要“远离比特币”,因为它只是转移资金的一种途径。《纽约时报》称,近些年,中国成为比特币交易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该虚拟货币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国的监管机构更加努力控制它的交易和使用方式。17日,比特币的价格回落到19000元至20000元之间,比9月初32000元左右的价格跌了不少。
为防范风险,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文件精神,以ICO融资为代表的代币发行融资被叫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告的出台非常及时。目前所有公开的交易平台都处于监管状态下,交易额度对宏观经济和微观金融不会造成大规模冲击。但代币融资ICO、比特币等规模越来越大,从资本账户、金融秩序、金融诈骗集资、传销等方面看,风险已经处在临界点,因此必须严控。
北京汇真网络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利鹏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比特币因为其加密和匿名的特性,主要用于各种目的的匿名支付,在当前全球反恐的局面下,需要加强对于洗钱和恐怖主义组织借助虚拟货币筹集资金的打击,在国家严控外汇非法转移出境的政策下,需要关注比特币为工具的跨境资金流动。
监管并非打击技术
穿着“区块链”技术的外衣,虚拟货币看似时髦,但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李利鹏表示,监管层并不是要打击区块链这一有价值的创新技术,而比特币借用这一技术来炒作自身的价值,“用于合理的目的可以给社会创造价值,用于不合理或者非法的目的会造成危害”。
李利鹏介绍说,比特币的设计之初并没有总量限量发行机制,而是以计算算力贡献的方式发行一种虚拟币,因为端对端的网络特性,设计了加密机制,命名为比特币,一开始并不被人关注也不流行。后来者加入了限量发行并使发行量限期减半的机制,客观实质上形成了无限分级传销,最初的比特币技术创新被后来传销机制的比特币利用。
“比特币的生产现在中国占了大部分算力,其消耗了巨量的能源,能源应该用于社会生产,用于生产比特币消耗的电量价值,在客观上支撑了比特币的价格。”
实践中规范数字货币
曲强认为,比特币的交易,可以看做是数字货币的一种社会实践。数字货币不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但在中国实践规模最大。数字货币毫无疑问是引领未来的,2015年中国央行开始筹建数字货币研究院,但采用央行控制、机构间发行、银行间加密手段,还是把一部分数字货币发行的权力下放,用点对点加密的方式,允许商业机构自行反馈交易数据决定发行量,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尚无实践。日本等国出台的政策,也是将比特币作为实践限定在某个范围。
今年4月,日本对《犯罪收益转移预防法案》进行修订,要求比特币交易对账户持有人强化审查,了解资金来源合法性,交易所必须开始核查开户用户的身份,保管交易记录,并且向监管机构报告可疑交易。2013年,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系统曾发布指南,明确指出不能因为虚拟货币不是真实的货币,其相关主体就能逃脱货币转移服务法的监管。今年4月,华盛顿州通过法案,规定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申请牌照。
彭博社称,各国对于数字货币产生的复杂效应尚在观望中。中国已是数字货币的最大市场之一,对比特币的严加监管,或将影响其他一些未确定政策的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使得他们采取一种相对保守而稳妥的办法,更关注数字货币的投机倾向与政策风险,并试图将其交易规模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