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唱响信念 固守边疆
——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赏析
周泰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是20世纪60年代创作于新疆阿拉马力边防站的一首军歌,整个歌曲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是军歌中艺术价值较高、流行度较广的一首歌曲。本文对这首歌曲创作过程、词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这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
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创作历程;词曲分析;演唱指导
在新疆阿拉马力边防站至今还传唱着一首歌, 他不仅记录着第一代阿拉马力边防战士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也唱出了边防战士们不畏艰险、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这首歌就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中国的20世纪60年代初可以说是多事之秋。首先是从1959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这次干旱涉及面广、时间长,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上当时一些错误的决策导致全国进入了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许多状况,先是苏联撕毁了援助中国的友好协议,之后印度也因领土问题开始对中国虎视耽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新疆成为固守国家安全的最重要防线。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军区向新疆军区调防,增加边防站,当时仅北疆地区的边防站就由过去的8个增加至43个。驻守在青海、甘肃、浙江、福建等六个省份的指战员一夜之间接到了调防命令,迅速 “扛起枪杆,打起背包”,向新疆伊犁出发。一到达伊犁,我军将士不顾翻雪山、越戈壁长途跋涉的疲劳,没有停歇、没有休息,他们纷纷表示“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哪里最艰苦就上哪里安家”,并迅速骑上骆驼,背上一口锅奔赴各自的边防站。
边防站点基本都设立在荒无人烟的山头或者山林,方元百里都没有人烟,这就要求战士们必须自己动手,挖地窝、建房子。而新疆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给战士们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然而困难并不能压倒顽强的中国军人,当战士们一听到共产党、毛主席的召唤时,身上就产生无穷的力量,迅速投入到边防站的建设中去。
当时,任新疆军区伊犁军分区宣传处宣传干事的李之金,亲身感受到官兵们接到命令后,“扛起背包”迅速出发的场景,决定记录他们的事迹,并将这些事迹做广泛的宣传。
李之金从小就有一个报效祖国的军人梦。1952年,16岁的李之金还是一个初中生,时逢抗美援朝。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没等到初中毕业,就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被安排到志愿军总部担任译电员。就在李之金刻苦学习技术,准备投入战斗的时候,朝鲜战争停战了,李之金这批新入伍的战士不得不重新分配。李之金向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哪里艰苦就把我派到哪里”。就这样李之金来到了新疆,并成为伊犁军分区的一名宣传干事,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不仅为广大官兵做了许多宣传和服务工作,同时也深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了解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为他的宣传工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和养分。
1962年8月1日,边防站长高立业带着10名官兵,牵着3峰骆驼,背着一口锅、扛着两把铁锹冒着大雨和冰雹奔赴位于萨拉绰克山下的阿拉马力。之前阿拉马力仅是一个无人守卫的坐标点,地形复杂,环境较差,给边防站点的设立造成很多困难。但官兵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到达阿拉马力之后,他们白天勘察边境,熟悉地形,设点、潜伏、巡逻。到了晚上,利用执勤的空隙,借着月光挖地窝子,搭建房子。没有吃的,他们靠挖野菜来充饥;巡逻没有马,他们凭两条腿爬雪山过冰河;每天巡逻来回要90里,晚上回来还要继续站哨、劳动,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再困难也要建好边防站”,凭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这片荒山野岭扎了根,安了家,为后人留下了“三峰骆驼一口锅,三把铁锹住地窝”的创业神话。
1963年,阿拉马力边防站刚刚建立一年,李之金来到阿拉马力边防站采风。当了解到边防战士的事迹后,深深被战士们勇于战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决定将战士们听从党的召唤,保卫祖国、乐观向上的精神形象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刻画出来。李之金开始并没有决定用什么体裁,只是通过跟战士们聊天,将战士们的心里话记录了下来。“一切都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党的步伐”“哪里艰苦去哪里”“只要祖国需要我,扛起枪杆,打起背包迅速出发”……听到这些话,李之金心潮澎湃,决定用歌唱的形式,把战士们的心里话传唱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边防战士们听党召唤的坚定信念和干脆、乐观、吃苦、勇敢的性格。
李之金连夜整理了这些话后归纳编辑成歌词:“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祖国要我守边卡,戈壁滩上把根扎,雪山顶上也要发芽;祖国要我守边卡,顶风冒雪把武练,练好本领准备打;祖国要我守边卡,翻山越岭去巡逻,敌人侵犯决不饶他。”并取名《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李之金不是专业词作家,对自己的歌词并没有自信,认为歌词只是把战士们的思想和言行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来,甚至有的是同志们的原话,担心战士们看了会说没有“高度”。然而,战士们看了之后觉得歌词非常朴实,句句道出了战士们的心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征求大家的意见时,有人觉得第二段的“戈壁滩上把根扎”不如改成“石头缝里把根扎”,但很快有人提出这样写与前面的“祖国要我守边卡”连起来不恰当,李之金便根据大家的建议改成了“边防线上把根扎”。就这样,歌词确定下来了。谱曲工作李之金早有打算,在新疆生活和工作的十余年,让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新疆风格的曲调来给这首歌词谱曲。很快这首节奏欢快、旋律跳动、朗朗上口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创作完成,并一直唱响在阿拉马力边防站。
1964年,这首歌参加了新疆军区举行的文艺汇演,并在新疆军区开始传唱。1965年被新疆军区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调演,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周恩来总理与叶剑英元帅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不久这首歌与《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同时选登在了《红旗》杂志,被评为当时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10首歌曲之一。从此之后,这首歌曲便唱遍全军、红遍全国,直到今天仍久唱不衰。
这首歌曲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和热情,非常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上,采用欢快的2/4拍,活泼跳跃、清新明快。小附点(X. X)和前十六后八(XX X)节奏的不断出现,增加了歌曲的俏皮性;旋律非常简单,几乎是一个旋律的多次重复,且音程跨度不大,以三度为主。整个旋律采用新疆维吾尔民族常用的自然小调,亲切流畅,爽朗上口;歌词主题鲜明、纯真朴实,句式简单工整,无任何修饰。虽然简单,但句句都来自边防战士们的心里话,字字都表达着边防战士永远跟党走、永远听毛主席话的坚定信念,和用青春、用生命保卫边疆的誓死决心。与其他歌曲不同的是,这首歌曲欢快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与实际边防站艰苦的工作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对比,这样的创作方式一方面刻画了年轻战士们朝气蓬勃的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在艰苦环境下,战士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歌曲情绪的把握
这首歌的歌词基本是由通俗化的语言组织而成,非常贴近生活,旋律也比较简单易唱。演唱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准歌曲的情绪,歌曲虽然欢快跳跃但也充满力量,柔中带刚。因此在演唱一定时要做到热情、亲切但又不失坚定。
(二)音准的把握
从歌曲的21小节开始出现了一个4小节的连接句,这个连接句从低音la通过dol re mi sol交替级进过度到高音la,在演唱时不注意会出现跑音的情况。因此在演唱或者给战士们教唱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此处的音准,必要时可慢速逐音练习。
(三)节奏与重音把握
这首歌曲虽然不像其他战歌一样强壮有力,但演唱时也要把握2/4拍的节奏特点,找准强拍(每小节第一拍),干净利落,不可力度平平、拖泥带水。
(四)唱法的选择
由于这首歌曲节奏比较密集,歌词内容比较多,因此比较适合独唱。然而歌曲较强的亲和力,决定着在演唱这首歌时,最好选择通俗唱法,美声和民族唱法过于正式,可能会与听众产生距离感。
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受其独特的创作经历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让听众能更容易接受,我们只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仔细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握住歌曲的风格,从而把这首歌曲演绎好。
[1]朱德华,谭奋.《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出自一位不懂音乐的边防军人之手[J].老同志之友,2011(14):10.
[2]张小芳.边防哨卡之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J].党史文苑,2016(1):42-43.
J605
A
周泰石(1983-),男,山东新泰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文学与艺术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