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庞庞塔煤矿综放工作面在三机配套选型中按均800mm截深进行设计,但在以往回采过程中存在单循环推进度不足800mm的情况,造成综放工作面生产效率降低,吨煤成本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工作面现场跟班、调研,积极与职工沟通交流,分析出单循环推进度不足800mm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技术方案在5-107综放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综放;推进度;产量提升
一、工作面基本概况
庞庞塔矿井田位于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三交一号井北部,地处吕梁地区临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临县木瓜坪乡管辖。北纬:37o58′07″~38o00′46″,东经:111o07′31″~111o09′34″。井田面积约为98.5km2。
5-107工作面位于5#煤一采区,煤层厚度6.2m,工作面斜长171m,平均坡度22°,可采走向长度950m,可采储量130万吨。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采煤法,割煤高度2.7m,放煤厚度3.5m,使用MG400/930WD采煤机割煤,前后部SGZ800/750型刮板机运配合SZZ1000/375型桥式转载机、DS-1200/150/2×400可伸縮带式输送机进行出煤。
二、单循环推进度不足0.8m原因分析
1、溜槽与支架连接结构
5-107综放工作面所使用的液压支架与溜槽通过“十”字头配合横销、竖销进行连接,其中十字头横销与溜槽销孔装配完毕后留有50mm的活动间隙,用于支架、溜子的调整(如下图所示),但在割煤过程中前溜就有了50mm的活动余量,会出现第一次顶溜后推移距离达到800mm,而割煤过程中溜子会往后退一定距离。
2、机组进刀
我矿综放工作面一般采用端部斜切进刀的割煤方式,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煤壁对采煤机滚筒有一个轴向的反作用力F推,该作用力会在垂直于工作面煤壁向老山方向产生一个分力F分,使得采煤机和溜子出现一个向采空区方向的偏移量。
3、采煤工艺
目前工作面采用“双向割煤”的采煤工艺,该工艺回采效率较高,推进速度较快,但我矿煤质松软,煤体稳定性差,割煤后片帮、架前漏煤现象比较严重,溜子前端与煤壁之间会产生较多的浮煤,影响前溜推移,直线度较差。
4、设备问题
工作面煤液压支架推移油缸的行程为900mm,推移横梁十字头与溜槽销孔间隙为50mm,理论上单次推移量可以达到850mm,但该套液压支架井下服务年限较长,部分推移油缸行程不满足设计要求,造成工作面前溜推移量达不到800mm。
三、保证单循环推进量技术方案
1、调整推溜工艺
(1)在5-107工作面生产过程中每次割完煤调架、调溜之后将支架推移横梁全部再往出伸一遍,保证推移横梁十字头紧顶溜槽,减小下一循环割煤期间溜子的移动空间。
(2)5-107工作面个别支架推移油缸使用年限较长,存在推移行程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该情况时在顶溜后将支架拉移100-200mm距离,进行二次顶溜,保证单循环溜子推移量满足要求,并且对损坏的推移油缸及时进行了更换。
2、调整进刀工艺
因斜切进刀角度原因,煤壁对采煤机滚筒有反向作用力,造成采煤机、溜槽向采空区方向移动。因此在5-107工作面机组斜切进刀时,将斜切进刀段支架推移油缸手把打至推溜位置,利用支架推移油缸推力阻止了溜槽后移,机组进刀完毕后,立即将手把复位,保护液压元件不受损坏。
3、调整割煤方式
根据工作面现场情况以及生产任务安排,采用“单向割煤”、“双向割煤”两种不同采煤工艺,当工作面煤壁存在片帮、顶碎,机道至煤壁浮煤多时,采用“单向割煤”工艺,机组反空刀扫煤,然后再进行顶溜作业,减少了推移阻力,确保溜子能一次推移到位。
四、产生的效益
1、经济效益
(1)提高单产
之前5-107综放工作面单循环推进度平均为700mm,单循环产量为936吨,日推进度为5个循环,日产量4680吨,通过推广单循环产量提升技术以来,日产量提升至5350吨。
(2)增加工效
5-107综放工作面在124.5个循环的情况下原煤产量达到133185吨,工作面原煤工效达到60.81吨/工,与以往53.21吨/工相比,同样的出勤、用工的情况下,工作面平均每个工多出原煤7.60吨/工。
(3)降低成本
以往全月工作面推进87.5m,通过技术推广全月工作面推进度不低于100m,可提前40天结束工作面。从机械费消耗、材料费消耗、人工费消耗3个方面考虑,5-107工作面共计可节约开采成本367.322万元。
2、社会效益
通过推广单循环产量提升技术,在相同产量的前提下投入的成本及劳动量明显减少,可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缩短工作面设备运行时间,对控制矿井生产成本和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具有显著的意义。
结语:单循环产量提升技术在5-107综放工作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以在我矿9-700、9-706工作面推广应用,同时可以在其它矿井存在单循环推进度不足的回采工作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君.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徐永圻.采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龙(1988.8----)男,汉族,山西介休人,2010年6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学历,现在职务生产科技术员,研究方向,综放开采技术,现在的职称助理工程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