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水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日趋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经确立。双向选择,自主就业成为我国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上铬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而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面临毕业前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和择业心态等还缺乏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职业指导面对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市场、学生自身的能力及所学专业等方面来指导学生,为他们能够成功就业提供必需的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双向选择 职业指导 成功就业
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脱节
我国中专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中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进行调适。通常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开什么专业。政府、中专校也未能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与客观的调研,并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导致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偏离,产生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的矛盾。
二、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单一
许多中专毕业生,对就业还抱着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思想观念陈旧,把目光盯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这些吃“皇粮”的单位上,对非公单位无兴趣,就业期望值高,眼高手低。中专毕业生放不下架子,总以为自己是“干部”身份,待遇不能和那些“打工仔”相提并论;二是中专毕业,在自己家门口打工,脸上无光。根据调查“你毕业后立即就业吗?”,50%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没有满意的工作,他们就不急于就业, 10.8%的毕业生没有就业意向,有其他更高打算。问“你找工作的首选出发点是以下哪一種: 56%的毕业生选择要有发展潜力,要能成就一番事业。问“你的就业意向是什么”,仅 21%的毕业生选择学校推荐就业,28.8%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25.4%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劳务 ,25.8%的毕业生选择升学、参军及其他方向。供需见面会中服务员、工人等比较苦的岗位无人问津,就业条件不好的毕业生也不愿意降低就业标准。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正在降低年轻人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一些毕业生就业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寄希望父母掏钱送他们出国、投资,让他们干大事,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将难以适应目前社会需求的现实,造成就业的困难。
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的经验
1.学校方面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一书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编写的一本德育课教材。该书采用典型案例,名言、警句、插图等编写,符合青少年的求知心理。但是如果任课教师照本宣科,听得久了也会发腻。另外,有人认为职业指导是德育课,就是以一套套的理论来上课,变得枯燥无味。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书中提供的方法,采用案例、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上课。从而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因此自然而然地得到学生的青睐。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可以认为只要上好课就了事,还要注重职业指导的援助性,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使教育与援助得到较好的平衡。及时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2、就业教育早期化、职业指导经常化
很多学校是在学生毕业之际的就业阶段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不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就业教育提前到入学教育阶段,将就业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这样,一方面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整,以尽快适应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进行辅导。同时,职业指导教育工作还要做到经常化,既要在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又要在毕业前重点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协议使用办法、就业推荐办法、择业的心理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知识。
3、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员化、全程化”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校建立了从低年级入学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有所侧重。低年级侧重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高年级及毕业班的学生要开设就业指导课,侧重于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此项工作仅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对专业科、班主任都进行了必要的培训,使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参与职业指导工作,形成合力,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手段多元化。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即上上就业指导课,还可以利用网络、讲座、咨询、就业报告等方式开设就业指导教育。定期在校、院网发布就业信息,向学生提供如何进行心理调试、怎样推荐自己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教会毕业生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要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中专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适度挂钩制度,突出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要扩大建立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地域范围和数量,形成一批示范性就业基地,让更多的中专毕业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习实训。同时还要根据当年的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对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跨专业的辅导培训,拓宽就业空间,以推动中专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谷国锋;;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11期
2 吴庆;青年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姚科艳;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