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与评价

2017-09-17 17:30朱慧珺赵雪英闫虎斌张泽燕张春明张耀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生育期株型抗病性

朱慧珺,赵雪英,闫虎斌,张泽燕,张春明,张耀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绿豆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与评价

朱慧珺,赵雪英,闫虎斌,张泽燕,张春明,张耀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省绿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符合生产加工需要的绿豆新品种,以中绿5号为对照,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4个绿豆新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综合各因素表现较好的品种(系)依次为1009-2-5、潍绿11号、潍绿12号、宛绿2号、辽绿10L708-5和142-139,产量较对照显著增产23.1%~53.7%。

绿豆品种;联合鉴定;评价;山西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豆科菜豆族豇豆属植物的一个栽培种,又名录豆、文豆、植豆[1]。绿豆属高蛋白、低脂肪、医食同源作物,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人们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2]。我国的绿豆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每年出口量都在20万~30万t[3],绿豆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不容忽视的市场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国内绿豆的需求也在稳定增长[4]。加之,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小杂粮作物产业发展的重视,尤其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更为绿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绿豆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山西省以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喻为“小杂粮王国”,绿豆常年种植面积7万hm2,总产量7万~8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是全国绿豆主产区[5]。

为了筛选适合该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符合生产加工需要的绿豆品种,本试验以中绿5号为对照[6],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鄂绿5号[7]、白绿9号[8]、渝绿2号[9]等24个绿豆新品种(系)进行产量性状、生育特性、抗病性、适应性和商品性等鉴定,从中筛选出符合山西省生产加工需求的优质高产绿豆新品种,同时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加试验的绿豆新品种(系)为全国12个省市24个绿豆新品种(系)[6-7](表1)。

1.2 研究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进行。该基地位于37°53′N,113°7′55″E的晋中市榆次区,海拔760 m。年均气温9.8℃,日照时数2 662 h,无霜期130~150 d,年均降水量491.2 mm,且多集中在7—9月份[10-11]。试验地前茬为玉米。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12-14],小区4行区,行长5 m,小区面积10 m2,3次重复,留苗密度12万~15万株/hm2。5月15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条播,播深3~4 cm。其他管理同大田,注意病虫害防治。

表1 参试绿豆新品种(系)及来源

1.3 调查项目

田间调查项目主要是进行绿豆生育期及抗性调查[15]。抗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抗病性和抗倒性。其中,抗病性以发病率表示,抗倒性分强、中、弱3级。收获时对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包括株高、分枝数、单株节数、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小区产量、折合公顷产量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豆品种(系)各生育期及抗逆性比较

表2 绿豆品种(系)联合鉴定物候期及抗性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各品种(系)出苗日期最多相差3 d,基本保持一致。全生育期为75~95 d,生育期最长的品种(系)是同1188326,为95 d,最短的品种(系)为保绿200810-1和潍绿11号,均为75 d。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绿豆田间感病情况均为细菌性晕疫病,其中,鄂绿5号感病最为严重,发病率达50%;其次依次为潍绿12号、宛绿2号、潍绿11号,其他绿豆品种(系)发病较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病情得到控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在抗倒伏性方面,有6个绿豆品种(系)发生不同情况的倒伏,其中,白绿9号、白绿10号、同1188326和JLPX01抗倒伏性最差,科绿2号、122-225抗倒伏性较差;其余品种(系)均为直立,抗倒伏性较强。

2.2 绿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由表3可知,通过对各品种(系)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发现,24个参试品种(系)有5个品种(系)主茎节数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品种(系)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系)主茎分枝数差异不大,只有潍绿12号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鄂绿5号、保绿201012-7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绿豆品种(系)的株高为33.1~76.1 cm,24个参试品种(系)中有13个品种(系)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1个品种(系)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同1188326的株高最高,辽绿10L708-5的株高最低。参试品种(系)中,单株荚数与对照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的品种(系)有11个,分别为冀绿0816、苏绿16-10、苏绿15-11、1009-2-5、同1188326、辽绿10L708-5、142-139、潍绿11号、潍绿12号、宛绿2号、JLPX01,其中,潍绿12号和宛绿2号的单株荚数较大,均为25.6个,1009-2-5、潍绿11号次之,分别为25.0,23.6个,苏绿16-10最小,为11.3个。24个品种(系)的荚长与荚粒数均高于对照,其中,有13个品种(系)的荚长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14个品种(系)荚粒数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粒质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JLPX01、1009-2-5、宛绿2号、辽绿10L708-5和潍绿12号,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种(系)中,有11个品种(系)的百粒质量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有3个品种(系)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

从产量结果看,24个参试品种(系)中,有18个产量高于对照,较对照增产0.9%~53.7%,有6个品种(系)减产。产量居前6位的分别是潍绿12号(1 660.8 kg/hm2)、宛绿2号(1 650.8 kg/hm2)、1009-2-5(1620.8 kg/hm2)、潍绿11号(1 530.8 kg/hm2)、同1188326(1 390.7 kg/hm2)、辽绿10L708-5(1 340.7 kg/ hm2),较对照分别增产53.7%,52.8%,50.0%,41.7%和24.1%。

表3 绿豆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考种结果

2.3 对参试绿豆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各品种(系)的生育期、株高、抗逆性及产量因素等,表现较好的品种(系)依次为1009-2-5、潍绿11号、潍绿12号、宛绿2号、辽绿10L708-5、142-139;同1188326虽产量较高、抗病性好,但由于其株高较高、抗倒伏性较差,需在下一年试验继续观察。

1009-2-5: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全生育期80 d,株高44.0 cm,株型直立紧凑,千粒质量63 g,平均单产1 620.8 kg/hm2,比对照增产50%。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抗病性好、株型好、产量高,且株高适中、上部结荚,适宜机械化操作,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潍绿11号:由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全生育期75 d,株高40.8 cm,株型直立紧凑,千粒质量54 g,平均单产1 530.8 kg/hm2,比对照增产41.7%。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株型好、抗病性略差,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潍绿12号:由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全生育期77 d,株高36.4 cm,株型直立紧凑,千粒质量57g,平均单产1 660.8 kg/hm2,比对照增产53.7%,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株型好、产量最高、抗病性略差,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宛绿2号: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全生育期77 d,株高38.8 cm,株型直立,千粒质量56 g,平均单产1 650.8 kg/hm2,比对照增产52.8%。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株型好、产量高、抗病性略差,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辽绿10L708-5: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全生育期79 d,株高最低,为33.1 cm,千粒质量65 g,平均单产1 340.7 kg/hm2,比对照增产24.1%。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142-139: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全生育期79 d,株高42.1 cm,株型直立,千粒质量61 g,平均单产1 330.7 kg/hm2,比对照增产23.1%。该品种(系)抗倒性强、抗病性好、株型好、株高适中、产量高,建议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

同1188326: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全生育期较长,为95 d;株高最高,为76.1 cm;千粒质量52 g,平均单产1 390.7 kg/hm2,比对照增产28.7%。该品种(系)抗病性最好、产量高、抗倒伏性差,建议在下一年试验继续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4个绿豆新品种(系)的联合鉴定,结果筛选出较适宜在晋中地区种植的6个绿豆新品种(系):1009-2-5、潍绿11号、潍绿12号、宛绿2号、辽绿10L708-5和142-139,较对照增产23.1%~53.7%。各品种(系)全生育期75~80 d,属中早熟品种(系);综合抗性表现良好。

由于2016年花期雨水过多,连续的强降雨使正值花期的绿豆材料受到一定的损伤,影响了部分材料花芽的正常分化,近30 d后在植株的中下部才又有新的花芽,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1次收获的产量较低,2次收获期间隔为45 d,第2次收获的产量显著增加。此外,连续的阴雨还影响了材料的正常熟期。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6]。因此,在2017年的试验中,需继续进行观察,尤其一些苗头材料,力争使试验结果更准确。

[1]柴岩,林汝法.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戴高星.发展绿豆生产大有可为 [J].四川农业科技,2011(6):18-19.

[3]刘慧,李宁辉.中国绿豆贸易状况与趋势展望 [J].农业展望,2013(6):62-64.

[4]程须珍,王素华.中国绿豆/小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M]//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

[5]张耀文,赵雪英.山西省绿豆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14-16.

[6]钟志.绿豆新品——中绿5号[J].农家之友,2011(9):28.

[7]李莉,万正煌,陈宏伟,等.绿豆鄂绿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80-5682,5819.

[8]张春明,张耀文.品种与肥料对小豆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34-7035,7124.

[9]杜成章.渝绿1号和渝绿2号绿豆新品种通过田间鉴定 [J].植物医生,2016(9):22.

[10]王立群,梁杰,王英杰,等.绿豆新品种白绿9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1):26-27.

[11]赵雪英,张春明,闫虎斌,等.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及适宜品种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095-1097.

[12]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绿豆品种(系)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1987(5):8-9.

[13]杨芳,杨媛,邢宝龙,等.晋北地区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农业学报,2016,44(5):47-50.

[14]张耀文.亚蔬绿豆形态生态特点观察及在山西的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1994,22(2):58-59.

[15]张泽燕,张耀文.干旱胁迫下21份山西地方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6):1010-1013.

[16]王健花,王丽侠,刘振兴,等.绿豆新品种生长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0):1459-1463.

Joint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ng Bean Varieties

ZHUHuijun,ZHAOXueying,YANHubin,ZHANGZeyan,ZHANGChunming,ZHANGYaowen

(Institute ofCrop Sciences,ShanxiAcademy ofAgricultural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To screen mung bean varieties which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metthe processing needs and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mung bean producing areas ofShanxiprovince,the jointidentification ofmung bean varieti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24 mung bean varieties coming from 12 provinces and cities,with Zhonglü5 as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better varieties were 1009-2-5,Weilü11,Weilü12,Wanlü2,Liaolü10L708-5 and 142-139,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23.1%-53.7%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ung bean varieties;jointidentification;evaluation;Shanxiprovince

S522

:A

:1002-2481(2017)09-1445-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9.13

2017-04-05

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9-G11);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7D221211)

朱慧珺(1983-),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豆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张耀文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全生育期株型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