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军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该门课程中引入学案导学,可有效转变传统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扎实掌握信息技术。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课程 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53-02
1.确定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为提升学习效率,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教师应当能够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教学超链接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内部链接、外部网址和外部文档链接这三种超链接的类型,可在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超链接的类型和方法,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超链接操作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对超链接进行修改、已访问的超链接颜色等。同时可将更改链接文字的样式作为选学内容,由此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对超链接的其它功能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2.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
任何课程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在确立学习目标后,围绕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对难点和重点内容加以明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學难点尽可能不要固化,而是应当在教学中生成。如,在对Flash遮罩动画进行教学时,可将项目任务设置为展开的画卷,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动画制作方法的运用,通过学习,学生对Flash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由此达到教学目的。
3.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预习,由此可以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围绕检测回顾及预习要点两个部分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在对PPT动画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超链接等内容,并让他们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PPT制作,并将该PPT继续用于动画练习,这样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品升级的过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
4.引入案例分析
案例赏析是情境设计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案例的形式对新课进行导入,这种教学方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选取或设计的案例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教师可在新课开始前,导入预先准备好的案例,并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对新课进行学习,最后通过案例回顾,对所学的新课进行总结。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运用案例导入法时,可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
5.实施课堂导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案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堂导学是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课堂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学生则应将课堂上完成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设计动画在PPT中运用的学案为例,教师可将学习难度细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在基础层次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画与切换这两种效果的过程,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在提升层次中,可让学生对这两种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并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的作品,然后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点;在探究层次中,学生可通过对自创动画效果的学习,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6.总结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在课程结束之前要系统归纳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在学案小结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整理,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知识体系,重点突出本章节内容的整体思路。
7.组织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客观检测方式,由教师设置客观题,考察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该测试方式适用于偏理论的学习内容测试;二是采用自测量表方式,由教师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检验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而后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与自我评价对学习成绩作出综合评定。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能够促使学案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模式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从而有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楠.云平台下的学案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渤海大学,2015.
[2]王文笑.WebQuest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2015.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