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少年科学院校本品牌建设与发展

2017-09-16 05:47:33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少先队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无锡名人少先队

□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华 萍

吴文化少年科学院校本品牌建设与发展

□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华 萍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的吴文化少年科学院,是全国少先队百花园的一朵绚丽小花,它是学校少先队根植于吴文化沃土,历经多年打造的少先队教育品牌,它开创了研究社会科学、区域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少年科学院实践先河,在全国少先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红领巾小事业,走上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堰桥实验小学毗邻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文化博览苑,从1990年起,学校少先队就开展以吴文化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国少工委推出“雏鹰行动”后,学校围绕“雏鹰行动”要求,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吴文化公园,并以公园小导游活动为抓手,开展“扬我吴文化,争做吴地小主人”系列活动,1995年,小导游团活动还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随着小导游团的实践成效和声名鹊起,引发了堰小的领导和辅导员的思考:如何更好利用区域资源创新发展吴文化传承教育,从而形成少先队教育特色?

1998年,在各级领导关心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少先队模仿成人科学院建立了“吴文化少年科学院”,下设吴地三百六十行研究所,吴地稻作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大队部组织队员们层层竞选,选出了院长、所长,通过招聘,吸收队员担任研究员。设置了少科院院牌、印章、研究员胸卡,还制定了活动章程、各种制度,确定了主要活动工作场所,以吴文化公园为实践基地,聘请吴学研究所和社会各界的专家担任名誉院长和校外辅导员,举行了团中央领导以及团、教两家市领导出席的隆重的授牌仪式。从此,堰小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真正开始了“大人搞大事业,小孩搞小事业”、“大人搞大研究、小孩搞小研究”的全新意义的少先队教育双边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吴文化少科院传统文化教育的帷幕。

欢乐的游戏节。吴地先民聪颖智慧,留给子孙后代一份如此珍贵的礼物——吴地游戏,它是吴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完全可以跨越时空交流传承。在首任院长王丽婷的组织倡议下,一个倍受队员喜欢的全校性活动诞生了。开幕式上,神采飞扬的仪仗队后面排着28个整齐的游戏方阵,陆君副院长向大家报告了学习吴地游戏的小研究情况,一些队员还表演了吴地传统游戏项目:走高跷、抖空竹、骑独轮车、打莲湘……紧接着,全场游戏活动开始了,操场、广场、校园处处热烈欢腾,留下了队员们嬉戏的身影。直到如今,堰小的游戏节年年延续进行,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从2000年编写的校本读物《吴地游戏》,到2013年正式出版发行的《新编吴地游戏》,收集了280个游戏,队员们在游戏中更广泛地感受吴文化,更深刻地了解传承吴文化。

难忘的小状元节。在“我学三百六十行”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吴文化公园“三百六十行廊”,了解明清时期吴地各种行业的情况;通过走上社会参观考察,了解现在吴地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他们通过自主选行,拜师学艺、刻苦练艺,体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队员们通过“补课再上岗、小状元考察新行业”等活动,进一步开展“争当新世纪行业小状元”系列实践活动。少科院院务会议上,小院长吕仲炎带领院士们讨论制订了一系列考核评比的方法。然后分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次评出了各个行业的小状元。整个评比过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隆重举行了“吴地小状元展示活动” ,队员们把“吴地一条街”开进了校园,“拉面小状元”、“钱币收藏状元”、“舞蹈小状元”等100多名小状元大显身手。在活动中队员们了解现代吴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了解现代无锡人民“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无锡精神,体验改革创新、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富有成效的课题研究。吴文化少年科学院的建设的道路上,科研兴队的理念和课题研究是少科院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多年来,少科院下设的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情景,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走近吴文化》一书中冲击眼球的小课题题目:《农居的变迁》、《有趣的船》、《我们眼中的桥》……2007年起,学校少先队又以《探究无锡名城建设,促进儿童勤学、创新品质的发展》这一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一五”课题为指导,策划新一轮系列活动。“吴地名人研究所”以《名人辉映少年志》为主题,挖掘无锡文化名城建设中的

名人资源,小研究员们参观无锡名人故居、读名人著作,开展“名人像前敬个礼”活动,了解名人勤学的品质,从名人身上汲取力量,喊响“学习名人,从小立志;勤学苦练,振兴中华”的口号。少科院各研究所队员寻访现代各类创业名人,全校广泛开展“学习吴地名人,传承创业精神”活动。在2007年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上展示了他们精彩的寻访活动和满满收获,吴地名人那种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引导队员成长的不竭动力。

红领巾小社团,传承吴地非遗文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建立文化认同,传承和弘扬家乡“非遗文化”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2012年起,吴文化少科院与时俱进,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形象化、可感、可亲的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考察、小研究和实践体验活动。

创建特色社团。“红领巾社团”是尊重少先队员主体性,符合孩子成长需要,提升队员综合素养,展示队员风采的极好载体。学校少先队与时俱进地让队员自选项目,自愿组建,创立了具有非遗特色的五大“红领巾社团”:(1)吴歌剧社(研究吴歌、戏剧)(2)阿福工坊(研究锡绣、惠山泥人)(3)吴韵吟诵社(研究吴地故事与诗文)(4)小脚丫寻寻团(研究老地名)(5)乡音小学堂(研究吴地方言)。在饶有情趣、特别接地气的社团活动中,队员们学会了怎样调查无锡方言,并利用“方言微讲堂”进行展示;学会了人际交往,能自主联系活动基地;学会了自己策划、布置“非遗小学堂”;学会了自己采编、播报红领巾电视台特色栏目“老小讲劲头”(老小,无锡方言是小孩的意思);学会利用微信美篇、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分享寻访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阿福工坊(惠山泥人)社团的队员们专程来到惠山泥人研究所“喻湘莲抟泥坊”进行参观考察,开展了“寻访最美江苏人——喻湘莲”的活动。国家级非遗传人喻奶奶给队员们讲述惠山泥人的传说和故事,手把手地教队员如何做惠山泥人。临别之时,喻奶奶还为大家题写了“梦想寄语卡”,勉励队员们要学好本领,传承非遗文化。“阿福工坊”小社团的活动还走上央视荧屏,在2014年春节期间的《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播出。

微心愿大理想。学校向每一位队员征集“我的非遗微心愿”,了解大家对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心声,共收集到“非遗微心愿”2500多个,内容涉及:参观了解非遗文化,拜师学习非遗技能,争当非遗传承者等。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到了队员的需求,学校就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送去了《锡剧音乐音像》、《留住非遗——留住渐行渐远的记忆》宣传碟片、《无锡锡绣作品》《无锡人的一生》《我学无锡方言100句》等书籍资料,不仅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增进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多了解。随后,学校又按照孩子们的需求相继开展了“听一次非遗知识专题讲座,看一批非遗书籍,参观一次非遗展览,寻访一位非遗传承人,学会一样非遗本领”五个一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来源于儿童的内心需求,也真正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因而也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欢迎。从学校层面为孩子们打开了传统教育之门,领携孩子们穿越时空隧道,感受社会发展。

成立实践基地。为让队员们更好、更快地走近无锡的非遗文化,感受璀璨的文化瑰宝,学校牵手无锡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学校建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一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走进校园来指导队员们开展非遗活动,从而弥补了学校辅导员非遗知识技能的不足。学校把每次艺术家来校指导的日子定为“非遗研究活动日”,“乡音小学堂”无锡方言研究的代表人项行老师将无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让队员们了解无锡方言的特色,学说方言、乐说方言;吴歌传人“江南百灵鸟”唐建琴老师,每次活动她都亲自示范演唱,高亢圆润的歌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少先队资深专家顾岫荫老师的“老地名”活动魅力无限,她将自己对家乡的情、对家乡的爱诉诸一处处无锡的老地名,一个个精彩的无锡老故事中……

十多年来,吴文化少科院把握地域文化资源,发展中形成了特色,创出了品牌,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十大魅力奖”,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刊物多次报道该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天道酬勤”,面对今日的“吴文化少科院”,堰桥实验小学正思考着少科院的进一步发展,思考着怎样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思考着如何将少科院打造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本栏责任编辑 陆非文)

猜你喜欢
无锡名人少先队
无锡一棉
纺织报告(2024年1期)2024-02-27 06:53:52
认识少先队
无锡一棉
China Textile(2022年3期)2022-07-12 05:37:36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4
舔名人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26
名人摔跤后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无锡公交
少先队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