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啸
摘 要:随着先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应用率的不断提高,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关键方法,在数据信息资料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更要高度关注该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减少Oracle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失误现象。文章首先对数据库作了基本介绍,然后在分析常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Oracle数据库系统作为先进信息技术的一种,在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但该系统实际应用期间,存在些许安全问题,并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存储安全系数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针对已有问题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是极为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能为相关工作者在Oracle数据库系统维护方面提供有效经验。
1 数据库基本介绍
数据库主要负责多种数据整合这项工作内容,要想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应首先加强数据库在安全方面的管理,避免网络黑客肆意修改数据、窃取数据,如果数据库数据信息被动非法篡改或者丢失,那么依据数据分析而提供的企业决策会大大降低准确性,并且这与企业利益存在直接关系。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应用率较高,大部分企业利用该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对于Oracle数据库加强安全管理也是极为必要的,做好全方面的系统安全工作,能够提高被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会对企业决策准确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水平也会相应提升。文章主要分析了该数据库应用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2 常见安全问题
2.1 数据方面
一旦Oracle数据库内部数被非法侵入者改动,则证明数据库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常见非法侵入主要有3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即数据库管理人员并未做好本职工作,因管理失职导致数据丢失,为非法侵入者提供可乘之机。此外,数据库操作者如果非规范操作,那么极易导致程序混乱,进而用户数据丢失后,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财产损失。第二种形式即外力因素导致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被破坏,例如,自然灾害发生后,数据库相关组成设施会被破坏,进而导致数据被动丢失。第三种形式即不法操作者无视法规存在,或者钻法律空隙,主动采取数据库破坏行为,直到用户权益被损坏这一目标完成[1]。
2.2 数据库系统方面
Oracle数据库通过设置账号—密码的形式进行数据安全性保护,以免用户数据面临丢失问题。但此方面的漏洞形式主要有:监控磁盘被随意应用;数据库未得到应用许可后,执行数据存储操作;控制系统被非法应用;模式对象未经授权批准实施的存储操作;用户动作未严格审计。要想对上述漏洞形式有效避免,应针对Oracle数据库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优化系统安全性,这对该系统风险系数降低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做到以上几种安全防护措施之外,还应注意不法分子的肆意侵入,从中能够看出,针对Oracle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化管理,需要制定全方位的措施[2]。
2.3 用户认证方面
正常来讲,Oracle数据库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仅正确输入密码即可,对此,网络黑客会以此为数据窃取切入点,即破坏用户认证系统、篡改并盗取用户账号,阻止用户正常获取数据信息,并以用户的名义随意处理数据,进而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从中能够看出,用户认证方面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3]。
3 具体应对策略
从上述安全问题分析中可知,要想提升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系数,应首先将已经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只有这样才会降低数据风险,提高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利用率,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是Oracle数据库安全系数提升的首要任务。
3.1 做好数据管理工作
一方面,备份Oracle数据库。备份之前,应首先了解备份对象,其中,最基本的备份对象即表格、图片和相关视图,还包括序列、触发器以及存储程序。了解日志功能,其主要用来具体记录操作过程,具体包括参数调整以及参数修改。此外,还应掌握控制文件,针对文件状态信息、存储状态全面掌握。Oracle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坚持每天备份,同时,优选适合的备份方式[4]。
物理備份方式:这种备份方式的应用率较高,它能实现全面内容的复制,复制方式即可以通过脱机形式实现,又可以在联机状态下进行,对于脱机备份,具体操作表现为:数据库关闭之后,数据备份过程中主要针对控制文件、表格、日志文件、原始文件等内容进行备份处理,它既可以通过直接存储形式来完成,又可以通过磁盘转存的形式来完成;对于联机备份,这种备份方式主要借助磁盘阵列,将数据库内部文件通过磁盘映像技术来完成物理磁盘存储工作。一旦磁盘破坏现象呈现物理性质,那么操作系统会自行执行磁盘换新处理,确保数据库系统稳定运行,实现全部文件备份于物理磁盘的基本目标。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坚持每天执行一次联机备份操作,完成日志和文件的有效性备份。
逻辑备份方式:这种备份方式也较为常用,主要通过记录读取、文件转入的形式完成备份操作。其中常用命令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即导出命令,第二种即输出命令。数据库管理人员应每7天执行1次导出操作,完成数据有效性备份。
另一方面,恢复Oracle数据库。做好上述备份工作,即使系统会出现运行故障,那么也不会影响所备份对象的正常应用,执行备份恢复操作,能够促进数据库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面对3种不同的恢复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恢复方式。恢复已被破坏的控制文件时,此时应及时关闭数据库系统,寻找对应的控制文件后,将其放置在原来位置,接下来重新启动即可;恢复已被破坏的数据时,同样将备份中相应数据拖拽到原来位置,接下来重新载入数据库;恢复已被破坏的文件系统时,首先,及时修复磁盘,然后,创建新的数据库系统,最后,数据库恢复的过程中应用已备份的数据库文件即可完成文件系统恢复[5]。endprint
3.2 加密数据库系统
通过数据库加密这种方法提高安全系数,主要利用分层加密法全方面保障数据安全。层次一,系统层进行加密处理,由于该层次加密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妥善管理密鑰,但密钥存在一定阻力于合理化生成方面,因此,这种加密方式在短时间内不会实现。层次二,内核层加密,即数据存储之前就执行加密操作,这种加密方式具有独立性和耦合性,内核层加密不足表现为:服务器运行载荷压力较大,并且连接支持效果较弱。层次三,外层加密。根据设置的加密规定,在遵循加密要求的基础上自行处理加密以及解密工作,但这种加密方式的耦合性相对较弱,同时,还会受到相应限制。
3.3 强化用户认证管理
针对已划分的用户类型,针对用户进行类型归纳,同时,明确用户角色定位;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做好权限管理工作,以及用户身份认证工作,在此期间,应明确区分用户级别,即普通用户还是程序用户。除此之外,加强口令设置的安全化管理,避免不法分子轻易解除口令密码,所设置口令输入时间有严格限制,一旦延时,则需要再次获取口令、重新输入。只有做好用户认证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数据库应用安全性,进而数据信息才会降低被篡改的可能性,这对用户合法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应为用户普及安全获取数据、使用数据重要性,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意识,避免出现数据信息泄漏现象[6]。
4 结语
综上所述,Oracle数据库在数据方面、数据库系统以及用户认证等方面存在安全问题,通过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加密数据库系统、强化用户认证管理等措施有效应对,这不仅能够提高该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减少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这对企业安全化管理、稳定运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优化Oracle数据库技术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超.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6(23):52-53.
[2]何子龙.Oracle数据库安全及安全策略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1):22-26.
[3]李莉.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2013(9):67.
[4]张建勤.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98-99.
[5]谢超.高校图书馆基于ORACLE的数据库安全和应对策略[J].软件,2012(9):142-144.
[6]吕刚丽,刘爱中,杨凌翔.医院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策略[J].中国医学装备,2012(4):54-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