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琴 许卫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江苏省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如皋市“生活德育·生态体验”五年行动规划》的颁布,对我园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巧用社会、家长资源,家校社三位一体,通过开展生态体验活动,于一日生活中德沐童心、滋养生命是我园的应对之策。然而,如何建构有效的生态体验场?新课程理念会给德育带来怎样的创新机遇?怎样在本土资源与德育之间建立有效的链接?基于这些实际问题,我园开始了新时期德育探索实践之旅。
我们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依托,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生态体验促进儿童道德成长,使幼儿园德育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陶冶情操、滋养生命。
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尝试边调整,提出“追根溯源,土风乐童”的德育课程建设项目概念,规划土风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利用环境资源,构建生态体验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如皋是闻名全国的长寿之乡、花木之乡、盆景之都,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灿烂的艺术文化,如负有盛名的徽派建筑水绘园、享誉中外的木偶戏等文化遗产,推铁环、跳格子、放风筝等民间游戏资源,玉米糁儿、萝卜干、槽糕、茶干、香肠、水明楼(酒)等饮食文化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资源与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共生,应为幼儿教育所用。
物质文化是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一基地、一农庄、一厨房、一园林、一博物馆”等环境建设,我们积极建设土风文化校园,让幼儿时时、处处都沉浸在文化环境中。
1.培育绿植。我们以如皋盆景为资源,建设绿色生态的环境,让幼儿与绿色零距离。可爱的多肉、形状奇特的“美人腰”、恣意生长的绿萝等,让走廊边、班级里、阳台上,处处皆景。而幼儿与家长享受生态绿色的同时,也自主参与绿色的维护,如对植物的观察、养护等。
2.改建户外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幼儿园南操场的户外场地,创设帐篷区、小农庄、小竹林;改建沙水区等游戏环境和区域;建设探险基地,惊险的攀爬营、有趣的轮胎王国、激烈的打靶场等,魅力无穷、创意无限。幼儿享受童真、童趣、童乐,攀爬、平衡、投掷、跑跳等运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儿童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3.建设土风专用活动室。通过向全园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征集,将一些有土风代表性的“老物件”“土物件”搬到幼儿园,如风箱、座钟、草鞋、明信片、老照片等,成立土风博物馆,让幼儿园成为美丽家乡历史的缩影,幼儿徜徉其间,耳濡目染;建设“长寿美食小厨房生活馆”,用石磨自制豆花;自制茶干、萝卜干等。定期邀请家长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厨艺大赛等亲子活动;土编坊里摆放各种编织工具及材料,如:稻草、麻绳、绸带、毛线、包装袋、编织架、织布机、围巾架等,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编织活动。如:编草帘、搓绳、织足球网等,欣赏、感受民间的编织艺术之美。
我们把大美如皋搬进园内,也走出园门,在如皋博物馆里流连忘返,在水绘园里赏“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如派盆景,在乡野农村饱览自然风光,在东大街寻访百岁老人,在百岁桥上观察石块的形状,等等。了解乡土文化,了解土风民俗,努力让每个孩子对生他、养他的如皋充满深情,实施有“根”的德育。
二、引发生命感动,开展生态体验活动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教育活动延伸至家庭、社区。
基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我们将如皋一些本土文化逐渐引进幼儿园,“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以及农村的自然风土人情等成为我园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的聚焦点。将这些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的课程,润泽幼儿的生命,从而使幼儿与本土资源有机融合,以游戏化课程为载体,倡导生态体验的德育方式,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土风游戏活动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各种合理需要的满足,更显人文化、生活化和特色化,更具适宜性、浸润性和发展性。
1.种植。小花盆栽种,人人参与;开辟的小农庄种植园则采取班级承包制,萝卜、扁豆、西红柿、油菜、花生、丝瓜等,成为长寿美食小厨房的食材,幼儿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定期走出校园,和老师、家长一起到附近农田和蔬菜大棚了解现代化的种植,拋秧、栽秧、收割等,体验劳动的快乐。我们还在大班开展“丰收的季节”主题活动,老师们把收集来的带根茎叶的花生、稻子等,与幼儿一起整理、归类,一起摘花生、“脱粒”稻谷,一起清洗晒干。幼儿全程参与整个收获、种植过程,不仅对农作物的全貌(根茎叶)有了认知,在清洗晒干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劳,对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有了深切的体会。
2.节日和仪式。节日是很好的德育契机。根据节日特点,构建生态的道德体验场,如“三八”妇女节神秘嘉宾爸爸们的温情告白让现场妈妈们潸然泪下,体验家庭之爱;国庆节举办“小小兵一周体验营”,操练、叠被、拉歌等,磨炼意志的同时,在幼儿的心灵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感受生命的温暖,获取精神生长的力量。此外,春季种植节(劳作)、夏季表演节(愉悦)、秋季运动节(健康)、冬季科技节(创作)成为我园的园本四节,幼儿策划参与、实践体验、感悟提升。园本四节成为我园师生、家长共同体验的节日。此外,我园还注重仪式教育:小班新生入学第一个月举办“小长征——我会自己走”,让幼儿学会自己走,独立跨出人生第一步;中班开学“走幸福成长门”;大班毕业时“毕业成长礼”等。
3.木偶戏剧。2012年建园开始,我园和如皋木偶剧团合作,将如皋的传统木偶艺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园特有的传统节日——木偶四节,即制作节、表演节、故事节、开放节。随着省“十三五”课题“基于地方木偶戏的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木偶戏剧在幼儿园的开展有了新的认知:从单纯地追求排一出戏,到现在更关注具体的人。欣赏木偶戏、制作木偶及表演道具、剧本的创作与表演,孩子们通过自编、自演,参与到戏剧创作的全过程,变得更有信心,更有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鸭妈妈找蛋》《老树精的生日礼物》《爱我你就陪陪我》等自编自演的精品节目先后多次获得如皋市校园艺术节一等奖。木偶戏剧成为我园德育工作的特色路径。
4.其他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的主体不仅仅指师生,家长群体也是德育的主体。家长和老师们的积极参加让“实幼朗读者”“故事妈妈”“科技达人爸爸”“实幼志愿者”等活动在园内掀起阵阵高潮。
教师能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策划节日活动,同时对组织节日活动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思考。实践活动,让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生态体验活动的受益者。
德育是一条芳香四溢的路,行走在这条路上,感受着校园里一草一木的变化,感受幼儿一点一滴的变化,感受德育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力量。德育又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杭琴,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许卫华,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教育教学主任】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