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125)
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急诊处理方法及护理体会
陆 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125)
目的 更进一步对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急诊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进行探究。方法 择取过去两年(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28例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均依据急诊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急诊低血糖患者所采取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的急诊处理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针对每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不同症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 无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方面,还是在急诊处理过程中临床满意度方面,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施以急诊处理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患者血糖,提升糖尿病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糖尿病;低血糖;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满意度;反应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型,使得我国国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加之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均使得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自我监测血糖已成为常态化,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讲已经能够有效控制自身血糖,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自我检测血糖技术的普及,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而低血糖反应更是严重威胁着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安全[1],因此,进一步探究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急诊处理方法及相关护理体会十分必要。
1.1 一般资料
22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男女各有142例、8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严格依据《中华医学分会糖尿病分会》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患者所采取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男、女各有70例、44例,年龄44~89岁,平均(58.8±12.4)岁;观察组男、女各有72例、42例,年龄45~88岁,平均(59.2±13.6)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盗汗、意识模糊、紧张、面色苍白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低血糖反应症状。两组糖尿病人员的性别、年龄、低血糖反应情况、治疗手段等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急诊处理方法
对于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于第一时间进行血糖值的精准测定,并依据病人意识情况进行及时的糖量补充。对于意识清醒且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则及时给予其适量的糖水以及甜食,如糖块、蛋糕等食物;对于低血糖反应严重,患者意识模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滴注葡萄糖溶液进行血糖调整,葡萄糖溶液以50%浓度为宜。总之,对于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应将其血糖值控制在6~9 mmol/L范围内。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对11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定时巡视、按时测血糖、给换药物以及清理病房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对11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每位病患的不同病因及病情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以及运动护理。具体如下:
(1)饮食护理:对于因饮食不当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饮食干预护理。首先,要了解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护理干预应少食多餐,并在全程监控每位患者血糖值的基础上适量增减糖量的摄入,进而恢复血糖水平。如夜间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可增加夜宵,即于患者睡前增加一顿饮食,以补充其糖量。
(2)药物干预护理:对于因用药不当,如用药过量而导致低血糖反应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了解每位糖尿病患者用药种类、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详细情况。而后要向每位患者讲解各类降血糖药物的药理知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将毒性强的降糖药物列出,告知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品。其次,护理人员应严格规定进药时间,一般于进食前半小时用药。而对于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则应对患者注射选位进行干预,要以非运动部位为注射部位,进而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而造成的低血糖症状。
(3)运动干预:对于因运动过量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了解每位患者运动习惯与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指导,要令每位患者适度运动,进而有效提高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BMI值。此外,对于运动量少的患者则应鼓励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可依据其喜好为其制定运动方案,协助患者进行适度运动[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护理方式下低血糖患者的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值变化情况
护理前对照、观察两组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行不同护理措施后,尽管均有所上升,但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血糖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血糖值变化(s,mmol/L)
表1 护理前后血糖值变化(s,mmol/L)
分组n护理前空腹血糖护理后空腹血糖观察组1142.61±0.535.15±0.63对照组1142.62±0.523.12±0.24
2.2 满意度差异
对照、观察两组低血糖患者护理后临床满意度分别为79%(90/114)、96.5%(110/114),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也越来越重视。加之自我血糖监测技术的普及,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家便可完成对自身血糖的检测,有效控制了自身血糖。但大量临床实践发现,由于人们过分的重视血糖的检测,过分的依赖药物,而忽略了科学饮食与科学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重要性,使得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频繁,极大威胁着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严重者将诱发生命危险。
目前,对于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治疗多采取急诊处理方法,即在低血糖反应发生伊始,便及时到医院进行补液、补糖的救治。而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低血糖患者的治疗,同时对每位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3]。本文就常规护理措施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更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较之常规护理,行饮食干预、药物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的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无论在血糖水平恢复方面,还是临床满意度方面均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急诊处理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低血糖反应,值得推广。
[1] 周 媛.老年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48-249.
[2] 姜 琳.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205-206.
[3] 袁 琳.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急诊处理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5(2):187-188.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