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杰
看看这50位老人家
◎周明杰
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活跃着一支广受欢迎的便民服务队。这些平均年龄已达70岁的老人们,坚持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已经10年,好几位老人的义务服务时间都超过1500小时。从夏天换纱窗到冬天装烟囱、调试电暖器,从接电线到疏通下水道,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柳荫街社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后海南岸。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常住人口的19.5%,很多是孤寡、空巢老人。这个社区又以平房院为主,没有物业,家里灯泡坏了、水龙头坏了,老人们弄不好。
家住小新开胡同的老党员程国富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我们社区里有很多热心人,像金世崑、刘晓冬,平时都主动帮街坊邻居修理电器、日常用品,只要我们好好组织一下,就能实现助危济困的初衷。”
2007年4月25日,“柳荫街党员连心便民服务队”正式成立。服务队当时有50名成员,多数都是退休在家、六十岁上下的老年人。服务队主要提供“四小”服务,即小土木、小水暖、小缝纫、小钳电。
“10年前可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还烧煤取暖呢,铁锅坏了个把手、烧水壶漏了,都不舍得扔,我们就都给免费修理好了。”回想起服务队刚成立那会儿,服务队里的“小年轻”马铮还印象深刻。队员们都是热心人,“人虽然老了,可想帮大家伙儿办事的心还在”。便民服务队也没有要启动经费,所有维修需要的设备、材料都是老人们从家里拿来的。
夏天给社区老人们钉纱窗,做雨搭,冬天安烟囱,服务队的老人们还总主动找活干。队长程国富发现居民和虽心的爱人患中风,瘫痪在床,经常看病就医,还要进行康复训练,但是院门口的台阶很高,出行非常困难。服务队立即找来钢管等材料,主动上门,给他们的院门安装了一个U形的扶手,解决了病人出门的难题。
2007年冬天,服务队得知社区有一个特困家庭的土暖气常年不热。队员们主动上门,帮声,74岁的金世崑心里美滋滋的:“老哥们儿在一起,日子也格外有滋味,就跟退休前在车间小组一样,几天不见就想得慌。”而他最开心的就是接到队长派活儿的电话,“赶紧就屁颠屁颠地去啦,别的不图,就觉得自己又有用处了,活得就有精神头儿!”
从2011年起,服务队定下每个月29日作为便民服务日,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理发、磨刀、小修理需求。“居民们助拆除了旧暖气,重新安装了几组新的暖气片和取暖炉,经过反复调试,终于解决了这户人家冬季取暖问题。暖气烧起来,这户居民的心里也热乎乎的。
便民服务队的知名度大增,队员们也都成了“社区名人”,听到别人叫自己“服务队的金师傅”,听着玩具修理好后孩子们“金爷爷、金爷爷”的叫给我们反映的困难,我们都有登记。需要马上维修的,我们队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有的是大活儿,我们会协调好队员,排好日期逐一上门”。
服务队的副队长刘晓冬,退休前是电器工程师,今年73岁的他是服务队最忙的人之一。“全社区有8000多台电暖器,每年几乎都得他挨个儿调试。”马铮说。社区里更换的电暖气,很多老人不会用,尤其是定时器,第二年用的时候,程序肯定全都乱了,有的机器每年得调好几遍,老刘忙得脚不沾地。有的定时器安装位置特别低,调试的时候,刘晓冬都得趴在地上干活。
“定时器要是没调好,电暖器开不了,电暖公司的人最快24小时上门,这么长时间,要是老人冻坏了可不得了。”同为老年人的刘晓冬,即便自己忙得没时间喝水也都赶紧上门给维修。几年下来,刘晓冬的电话号码已经成了社区里的公号,甚至周边社区的居民都给他打电话求助。
给居民义务提供维修服务时,老人们还千方百计给大家省钱。小区里彭师傅的轮椅坏了,家境困难的彭师傅不舍得换新的,在便民服务日的时候过来维修。金世崑拆开轮椅轮一看,轮子里的轴承磨坏了,滚珠都磨没了,必须更换新零件。这种轴承跟自行车的轴承不一样,在修车摊、普通五金店里都买不到。
服务队的孔繁瑞和唐炳林两位师傅马上骑车去西四到处打听,终于在一个五金店里找到了合适的配件。“那天是38℃的高温,七十多岁的老哥俩忙活半天。一个轴承,人家店里只要12元,老哥俩这一通砍价,愣是8元给买下来了”。安上新轴承,彭师傅的爱人一推就惊了:“老彭,你咋变轻了,这轮椅太好推了!”
程国富说,老队员们也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理解老人们过日子能省则省的想法,都想着给大伙儿多省点钱。
自从换了电暖器之后,有的居民家里定时器经常坏。最开始的时候,刘晓冬尽量给修理好,实在不行,他就满市场给居民们淘替代品。“国外那个零件,换一个得将近三百元,就是国内的也得一百多元,你要是找老刘,不到一百就能搞定。”马铮对刘晓冬的技术和耐心佩服得不行。
“能给别人帮上忙,听别人一句感谢,我们由衷觉得开心,感觉自己不算老,还能做一些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只要还有一口气,义务服务咱就继续干。”金世崑的一句感慨,说出了便民队里所有老人的心声。
摘自《北京晚报》图/刘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