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尔
花不花,四十八?行动起来让“老花眼”迟到!
文/丘尔
老年,是人体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组织器官渐进性退变,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自然阶段。老视,是人眼逐渐衰老的过程,是眼内屈光系统的调节能力降低,看近困难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眼的屈光状态,一生都在不断变化。中老年时期,人眼在屈光方面最突出的变化是调节力减退,这与晶状体的两种组织变化有主要关系。
一是晶状体核的硬化。这是晶状体自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的组织变化,这种组织变化导致晶状体屈光力逐渐增加并弹性逐渐降低。
二是晶状体囊纤维的增长与成熟。这种组织变化是晶状体囊上皮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晶状体赤道部的生发中心开始,不断向前生长包绕,使晶状体赤道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晶状体前后径增长速度。这种变化导致晶状体屈光力逐渐降低、睫状肌收缩力逐渐减弱。
以上两种组织变化共同影响眼屈光力,当此影响与人眼着近所需调节力发生冲突时,看近就会出现困难。
40岁以后,人眼调节力开始下降,出现“看近视疲劳”“看近困难”等现象。年轻时远视力很好的人,这时看书报或手机需要“离得远一些”,而中低度近视的人看近时“摘下眼镜更清晰”。
老花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受个体差异影响,每个人的老花临床表现都只是“大体相似”,并不完全相同。
55岁的张阿姨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最近她无法看电脑屏幕上的财务报表,而且还经常头痛、眼痛。经专业视力、视功能检查,发现她双眼老花、右眼高度散光。她自述“以前视力好,没戴过眼镜”。
一般高度散光多有先天因素,只是很多人暂未表现出远视力低下症状而延误了矫正时机。张阿姨左眼视力是1.2,双眼一起看远处时,所谓“视力很好”其实是左眼发挥主要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张阿姨需要做远、近视力的高度散光矫正,需要多次复查与矫正,双眼融像功能才会逐渐恢复。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年轻时视力好、没戴过眼镜”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特征。其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或即使是去检查视力,也只是简单看一下视力表,没有深入检查双眼视功能。这使眼睛存在的问题没有被早发现、及时矫正,导致40多岁以后出现视疲劳、融像困难、头痛等症状。
再举个实例。62岁的刘大爷最近“看报困难”。经视力检查与老视矫正,笔者给他验配了一副125度的老视镜。与同龄人比,刘大爷出现老花的年龄比较晚,度数低,眼调节力比同龄人好。为什么呢?
刘大爷身体素质非常好,他经常锻炼身体,而且他性格开朗,非常自信,对戴眼镜没有恐惧感。他戴老花镜适应得很快。
还有一类中老年人是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眼病,发病率非常高。白内障发病时间长达数年,病症不同时期的视力表现不一样,他们的老花症状表现就更复杂。还有其他一些眼病,如青光眼、视网膜炎、黄斑变性、视网膜神经萎缩等等,以及糖尿病并发的视力变化等等。这类伴有眼病、身体疾病影响视力的中老年朋友,他们的老视情况就更加复杂。
由以上案例我们知道,老视为个性化症状表现,所以针对老视矫正必须因人而异。
老花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每个人开始老花的年龄并不一样,怎样预防其早到呢?
一是每年做“眼睛体检”。检查的项目包括:双眼裸眼远视力、近视力和双眼矫正远视力,并按国家标准专业流程进行屈光不正的筛查与矫正。笔者认为,如果你有视远模糊、视近疲劳或视物重影、视物度变形等症状,还应做视功能常规五项检查。通过以上检查,可以发现眼睛在屈光和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有,即使你的裸眼远视力达到1.0、1.2,也不能说明你的眼睛没有问题,深入检查并矫正屈光不正,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掉你在融像功能方面的障碍,使老花出现以后戴镜更容易适应,防控视疲劳。
每年检查一次视力的好处还在于,中老年时期是身体状况逐年退行性变化的时期,通过检查视力,还能监控身体疾病的眼部表现,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身体疾病。
二是积极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活动。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尽量不要整天待在屋里看电视剧、打麻将、看手机。还有一些知识文化型中老年朋友,喜欢写书法、画画,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娱活动,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一些特别痴迷于工笔山水画的中老年朋友,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有长期精细操作导致的视疲劳并引发的眼部损伤。
三是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乐观健康积极,心情好则睡眠好,脑部供血充足,双眼供养充足而视力更好。
四是多做“远、近交替视训练”,通俗讲就是“由看远至看近,再白看近至看远”的眼目训练。
五是饮食营养合理,摄取热量适合自身需求,生活规律性强,适当补充维生素及营养视神经的食品。
六是一旦发现“老花”症状,不论轻重与否,千万不要“将就着看”,一定要及时到专业机构检查、矫正,让专业人士对你的眼睛做出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