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翻开家庭教育的账本
记者 陈佳慧
谈及家庭教育,有一个项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那便是经济支出。毋庸置疑,如今对一个家庭而言,教育开支是家庭账本中占比相当重的一块。不过,今天我们所讲的“账本”,或许和你平时所想的概念略有不同。
家庭教育支出,这个词提出来,很多家长会看到“支出”,而忽略了“家庭”。于是大家都会恳切地表示,自己家的费用大着呢:报名补习班、买乐器、买书本……一年中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有件事情真的好想更正。”既是小学教师,又是一位母亲的刘莉莉每次会解释,“现在说到家庭教育的投入,家长们总是大方地报上每月给孩子上兴趣班和辅导班的费用,但这并不在家庭教育的范畴之中。”
家庭教育,主体不是学习班,而是家长。而且,它的重要性甚至远远大于各类补习。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一生实际上生活在四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母亲的子宫里,你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受外部的世界。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家庭,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就进入了家庭。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实际上是依托父亲母亲和家庭成员来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尤其是人生的早期,他还不能独立地行走,他还不能独立地生活,他更要依托家庭。这个时候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教育家朱永新在《家庭教育为什么重要》一文中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父母的价值、意义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
在80后爸爸李睿心里,家庭教育支出简直是个要重新学习的话题。“家庭教育……需要花钱吗?”毕竟,在之前的年代里,这是也很少需要支出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家庭,温饱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两个家长,一堆孩子,有时连彼此的生活也是靠兄弟姐妹们互相帮助着料理。读书没有应试压力,课后没有补习班,甚至连课外书也很少。而在连衣服都不买,肉都不怎么吃,家庭教育更是很少被意识到的年代,支出更是无从谈起。
而对于70后、80后而言,虽然经济条件已经得到改善,又多为独生子女,但他们的父母大都在厂里上班,或者追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做生意,依旧没有时间注重家庭教育。没有了兄弟姐妹,不少孩子的童年是在电视机和书本的陪伴下度过了。此时补习班也渐渐出现, 但并非主流。一套世界名著,几册百科全书,一次郊游,或许就是普通家庭里最常见的教育开支。
到了今天,年轻的家长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开始不吝啬起来。有的甚至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缺孩子的教育费用。知识不少家庭的目的是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一些家庭在教育投资上,出现了与家庭收入比例失衡、收支倒挂的现象,开销一年比一年高,大有水涨船高的态势。
学习开支成为了一个家庭的账本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却往往不在家庭教育的范畴
让我们来细看看一个年轻的白领家庭里,家庭教育支出的账本吧。
80后妈妈施琪,有个正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她的投入是这样的:英语兴趣班,每年一千二百元左右;订购育儿书,每月一百元。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在众多家长中,算是投入较少的。但她也会给自己买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好妈妈不打不骂培养男孩300个细节》这样的书。
并非不上账本的就不是教育投入,施琪和老公会参加一些幼儿教育机构的体验活动。它们不会带来什么开销,却能获取很多知识和信息。比如,在一次前期体验中,老师会对孩子进行性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孩子有些胆小,要侧重建立他的自信心。
同为80后的张馨,女儿9月开始就读于实验小学,她给孩子上的辅导班就比较多,既有语言类的,也有艺术类的,平均下来每月在两千左右,买书也是常态。与施琪不同的是,因为女儿大一些,旅行也成为了张馨家庭教育账本中重要的一笔。每年,她都会带着女儿出一趟远门。去年是美国,今年是云南。她说,通过旅行开阔孩子的眼界也相当重要,这是一笔不能忽略的投资。
作为两位对孩子教育都颇为重视的妈妈,她俩的教育账本各有特色,却又很典型。与父辈们相比,她们更懂得将“教育”、“社交”、“旅行”等也作为孩子成长中必要的支出。
但其中,却也体现了家庭教育投入中的另一个盲区——家长在自我成长中的投资很小。然而,这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表示,“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儿童为本、父母主体、多向互动,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学习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
给自己买教育的书籍,就是优质投资的一种
在账本上添加一笔自我学习的费用,相当重要。
投入精力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认识这个世界,也是不可或缺的支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孩子很深,言传身教,即为父母。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账本上,还应该添加上家长投资于自己身上的一笔。毕竟,家长好的和不好的习惯和观念,都在生活中,点点滴滴传递给孩子。这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胜过学校和老师谆谆教诲的熏陶20年。
“最近孩子上学习班,老师时常惊叹我们的孩子阅读和表达能力很强,能静下心来阅读很久,表达一件事情的能力也很强。有家长问我是怎么教育的那么好的。”年轻母亲吴雯是在妈妈圈里颇为懂得投资自己的人,“其实哪有什么所谓的秘诀呢?不过是我一年阅读量极大,今年看了超过100本书,真心喜欢阅读。我深知阅读的好处,给人带来的心灵提升和静谧之感,所以从小便坚持给孩子念绘本,绘本一买就是好几百的买回家,他5岁,看过的绘本不下300册,其中一些喜欢的反复看了上百次。我从未见过一对从不读书的家长,能养出酷爱读书的孩子。也从未见过懒惰自私的父母,能养出勤奋上进的孩子。”
但阅读,绝不是家长投资自己的唯一内容。“一直觉得,自己成长了,提高了,或者说,快乐了,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育。”她说,“与其研究育儿书,不如抽时间研究下婚姻中的相处之道,尊重和爱护伴侣,让爱意满满的弥漫于家庭之中,这种和谐温暖的氛围,对于孩子是最好的防御针,能抵抗各种外界的疾病和情绪压力。不快乐的家庭,无法得出真正快乐的孩子。投资自己,可以是外貌,也可以是内在。于外,做一个美丽精致的女人。在工作之外,可以学习喜欢的东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自己的眼界变得宽阔,成长为一个智慧,沉静,谦虚,神采奕奕的人。相信我,孩子一定喜欢美丽的,自信的,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你。而非那个灰头土脸,对孩子絮絮叨叨,全神贯注投入孩子身上的人。”
教育孩子,不如教育自己。投资孩子,不如好好投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