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政治传播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017-09-14 16:35李周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化政治信息

李周

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信息的通过大众媒介而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活动伴随政治而产生,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治传播的方式不同以往,这也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会比以往更为便捷,能够更便利地提供信息,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能力,但同时也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给大学生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治社会化政治传播影响大学生作为知识精英群体,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就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能力关乎国家政治的建设与发展,而政治传播对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带来了新的意义与挑战。

一、政治传播概念解析

政治传播活动伴随着政治而产生,“广义的政治传播不仅包括大众媒介参与的政治信息的传播,而且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渠道对政治信息的传播。狭义的政治传播是指大众媒介产生以后政治信息的传播,也就是大众传媒产生以后政府和公众之间进行的政治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政治传播是政治家、新闻媒体和公众之间有关信息传递的一个交互式过程。”

因为政治与传播各自的涉及面都相当的广泛,这里选取的概念定义并不能完全概括政治传播的全貌,这里仅仅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政治活动进行阐述和理解。

二、政治社会化概念解析

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政治社会化就是使政治进入到社会领域,使社会成员获取政治知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两个领域的互动过程,包括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的作用下,通过政治教育、政治传播等有效媒介使社会成员获取政治知识,提高政治能力,进而成为“政治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政治知识一方面传递给了社会,社会不仅接受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对政治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当然这种反作用有可能促进政治的发展,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政治传播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新媒体依托于网络这信息资源库,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形态、内容,突破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接收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创造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而网络媒体这种新的传播途径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积极层面

首先,新媒体使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更为便利。在过去的报纸时代、广播时代和电视时代,大学生也能从中获取政治信息,但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远不如网络媒体迅捷。新媒体在提供政治信息上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交流性,报纸、电视和广播只能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受众只能被动获取信息,这就决定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单向性,这种单向性缺乏有效的信息回馈机制,无法传递出大众真实需要的信息。而网络新媒体在这方面则大为改观,受众可以按其所需直接获取想要的政治信息,进而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

其次,新媒体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进行政治监督。在过去,报纸可以用来充当政府的监督者、混沌世界的照明灯、商品及服务情况的市场发言人、提供娱乐消息的介绍人、重大事件和不可预测事物的旗手、符合大众趣味的常识传播发源地。报纸尚且能有效进行政治监督,而网络新媒体的监督力度无疑更大。“网络反腐”已成为新的反腐形式,国家的政治行为、政治家的政治言论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于网络之上,作为热血青年的大学生自然站在了政治监督的前线。

再次,网络新媒体使大学生政治表达多样化。在过去,政治表达主要是通过政治集会、政治请援、政治言论等手段,传统大众传媒很难成为大学生政治表达的途径。但自媒体的兴起,一时激起国人的表达欲,各种思想在这块自由的领地上冲击、碰撞。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政治表达的途径,网络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政治表达的主要场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表达的主要途径。同时,政府也都开放了门户网站,方便民众以网络留言来影响政府决策,表达利益诉求。

最后,新媒体使大学生政治认识多元化。传统媒介受制于传播方式的单向性,公众只能被动接受政治信息,而大众传播媒介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操作,使大学生局限于单一的政治文化,造成他们难以对真正的政治知识有全面了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训练个人和支持政治系统,因为政治社会化给每个人输入政治系统流行的价值,它把个人与系统联结起来,通过教育社会成员遵守系统的规则,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维持政治系统的运转。这样的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实际上是被工具化了,其包含的真正功能和价值却被忽略了。而新的政治传播媒介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广纳全球的政治信息,从而给受众提供大量政治信息,能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不同的政治文化,学习政治知识,通过理性思考,形成对多元化的政治认识。

(二)消极层面

首先,不实的政治信息易使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与政治立场不坚定。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场域,内含的大量政治信息缺乏权威性的认证,难辨真假。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个人或利益集团为实现其特定的政治目的,雇佣“网络水军”散布不实的政治信息,模糊公众的政治意识,以至于产生对政治社会的不信任感。特别是网络的开放和包容所带来的西方政治价值,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冲击,动摇其政治立场。而一些虚假的政治信息存在抹黑国家政治文化的现象,持有不同政见的人以扭曲对方价值观的方式来表现自身观点的正当性,这就直接造成部分大学生难以辨别各种政治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网络新媒体易导致大学生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化。当负面新闻出现时,一些同学选择谩骂发泄,忽视了对政府、国家政策的认同。甚至有大学生把生活和学习的压力通过在网络上极端表达来释放,导致在网络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论以泄私愤和跟风为主,少有建设性的意见,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负面情绪的蔓延,会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效果,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非理性化的表达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大学生政治能力和政治意识,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再次,过渡依赖新媒体政治表达易使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网络表达是一种匿名方式,这就使很多大学生随心所欲发表任何言论。尽管我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不负责任的造谣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一些大学生存在认为网络表达可以免责的心理,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使得个人责任意识的弱化。更甚者,极有可能涉及到危害国家安全罪。因此,网络表达必须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高校政治传播作为政治传播活动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特殊的意义与价值,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受到高校青年學生的欢迎与支持。高校群体在利用各种渠道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乐于及时反馈自身的政治见解。这种新媒体尽管会使当前大学生群体在政治传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在加以重视的同时更应加强引导。在优化政治传播内容规范信息持续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媒介素养和政治素质,使其能够对媒体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J.阿特休尔 著.黄煌 译.权力的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

[4]迈克尔·罗金斯 著.林震 译.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社会化政治信息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订阅信息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展会信息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政治法律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