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萍 高胜松 贺少鹏 黄兆波��赵玉清
基于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构建的意义,探索构建以“创新”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为依托、多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提升农科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速,以及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步入了现代化发展时代。农科院校研究生作为高等人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科院校要根据市场对研究生人才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构建起相对成熟的指导模式,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实现农科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構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农科院校研究生实现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根本。新时期,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要基于“创新”导向,不断完善指导模式。
(一)观念创新
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要积极创新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以观念创新引领行为优化。农科院校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创业教育与指导,以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多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二)内容创新
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内容创新,无论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就业创业指导,都要根据时代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岗位需求等结合起来,优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一)突出学生“就业”主体
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要突出学“就业”主体,使学生从传统“学习主体”向“就业主体”转变。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参加专业学习外,还是“就业”的主体,学生要学习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为未来就业创业积累知识,提升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职业规划意识
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需要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对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教育,农科院校研究生目前定位较高,大多定位在理论研究层面,要进一步转变学生思想,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职业规划”意识引领下,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
(三)突出就业能力主线
“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必须要突出“就业”能力主线,农科院校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更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也在不断扩大,就业成为农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模式下,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能力发展这一条主线,将学生就业能力发展作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中心。
三、构建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一)指导特色化
农科院校要根据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打造特色化指导模式。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可以探索“模块”“项目”教学模式,将指导渗透在各个模块或项目中,实现目标的模块化,提升指导模式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实现目标的项目化,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
(二)指导全程化
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作,这就需要农科院校基于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指导的全程化,从学生入学之初就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基于不同的学段实施指导,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指导模式,提升研究生职业规划的科学性,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定位,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创业观等。
四、构建多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一)素质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要与研究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思想教育的契机与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放到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审视,通过思想教育从学生内在着力,提升指导的有效性。
(二)素质教育融合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有效性直接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两者的融合将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发展,优化学生智能结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研究生就业、创业与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农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农科院校要基于自身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与择业观,提升学生技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小青.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21):34-36.
[2]李莎,王林雪,康晓玲.美、印、日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05):89-91.
本文系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生工作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