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艳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手(实验)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机操作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同时达到操作技能的形成。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学习兴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信息能力已成为人类在未来信息社会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上好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左右上机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呢?
一、完善的电脑机房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前提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计算机学科与其它课程的明显区别是其实践操作重于理论的特点,而不像其它学科基本上可以用一块黑板加一枝粉笔来解决问题。除“信息技术理论”一块的内容可以用普通的教学法实现外,其他板块内容则必须在计算机机房中或配合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否则将会寸步难行。同时,网络机房最好能连入INTERNET,使得INTERNET一块的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如无这方面的条件则教学就会受到限制而无法正常进行。要想做到以上要求就要达到以下几点:
1.需要积极的态度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站在学校主人翁的立场,一方面,能够节约的就尽量的节约;另一方面,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的,保证学生的利益,尽可能的确保每一台设备正常运转。
2.熟悉业务,掌握各设备配置情况及性能
计算机设备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技能,技能能否正常发挥,熟悉操作对象尤为重要,管理人员应该对各设置做到心中有数。
3.规划好网络设置
一个机房里多数情况下都是同一工作组,同一网段。为了提高网速建议用固定IP地址。如果担心学生或者其他人随意更改IP,可以将IP与网卡绑定。对于各机器的IP设置管理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详细记录,这样就避免了IP冲突的现象产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个水闸门
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觀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上机课中,部分教师只是用几分钟的时间匆忙地使用屏幕广播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操作步骤,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教师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只字不提。上机作业的布置也是要求的呆板。
3.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四、即时地进行反馈与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是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产生成就感。例如,在学习Word、Photoshop、Flash时我多采取“指定内容、当堂完成”的方法,由教师提出具体作业要求,并限定当堂完成。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找到得与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上机课的教学有一点帮助。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